紅葉碧桃
紅葉碧桃是碧桃的一個變異品種,性喜溫暖向陽環境,適生溫度15-30度。宜於深厚,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鹼性土及粘重土均不適宜,產於浙江、安徽、江蘇長美花卉、山東、河南潢川等地。它常採用嫁接繁殖。紅葉碧桃不但花朵美麗,而且葉呈紫紅色,可與西府海棠、丁香、白鵑梅、紫葉李配植,布置於庭院,是很好的觀賞樹種。[1]
目錄
形態特徵
紅葉碧桃株高3—5米,樹皮灰褐色,小枝紅褐色。單葉互生,卵圓狀披針形,幼葉鮮紅色。花重瓣、桃紅 色。核果球形,果皮有短茸毛,內有蜜汁。三月份先花後葉,爛漫芳菲,嫵媚可愛,是優良的觀花樹種。
紅葉碧桃是碧桃的一個變異品種,紅葉碧桃是薔薇科落葉小喬木,性喜溫暖向陽環境,適生溫度15-30度。宜於深厚,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鹼性土及粘重土均不適宜。它常採用嫁接繁殖。紅葉碧桃不但花朵美麗,而且葉呈紫紅色,布置於庭院,是很好的觀賞樹種。該植物花期為4—5月,分為長花枝,中花枝和短花枝及花束狀枝,花芽分化集中在7月至8月。果期為6—8月,8月下旬成熟。
嫁接繁殖
接穗選擇
紅葉碧桃母樹要健壯而無病蟲害,花果優良的植株,選當年的新梢粗壯枝、芽眼飽滿枝為選接穗。
嫁接方法
夏季芽接可削取芽片,或少帶木質部芽片,在砧木莖幹處剝皮。剪取母樹的接穗即剪去葉片,留葉柄。在接穗芽下面1厘米處用刀尖向上削切,長1.5—2厘米,芽內側要稍帶木質部,芽位於接芽的中間砧木可選擇如鉛筆粗的實生苗,莖幹距地面3—5厘米,選用樹幹北側的垂直部分,第一刀稍帶木質部豎切2厘米,削下的樹皮剪掉1/2—2/3,將接芽插入砧木,形成層密接,尤其要注意在砧木削切處的下部不留空隙,緊密結合。在接芽的下面用塑料膠布向左纏2圈,再向右纏2圈,均衡地向上綁縛,使其防芽風乾,牢固結合,露出接芽。注意芽接時間,南方以6~7月中旬為佳,北方以7~8月中旬為宜。
接後管理
芽接後10—15天,葉柄呈黃色脫落,即是成活的象徵,葉柄變黑 碧桃則說明未活。成活苗在長出新芽,癒合完全後除去塑料膠布,在芽接處以上1厘米處剪砧,萌芽後,要抹除砧發芽,同時結合施肥,一般施複合肥1—2次,促使接穗新梢木質化,具備抗寒性能。為防治蚜蟲,噴灑2000倍的樂果溶液,當葉片發生縮葉病時,可使用石硫合劑。 碧桃喜高溫,有一定的耐寒力,喜光,耐旱,喜肥沃而排水良好的土壤。不耐水濕,在鹼性及粘重土上,均生長不良。
生長特點
紅葉碧桃系列品種的花、葉、果都能觀賞。3月上旬花芽開始膨大、葉芽萌動,4月初始花,花瓣5片, 花徑3.5-3.8厘米,花期10-15天,自花授粉。花後結出紫紅色的果實,花與葉同時生長,紅葉一直保持到5月下旬,隨着氣溫升高,紫紅色的葉片從基部向上慢慢變成銅綠色或綠色,但生長出來的新梢仍為紫紅色。下部綠色、上部紫紅色的美麗景色一直保持到9月中旬,而後樹葉全部變成綠色。果子隨着氣溫的升高,由紫紅色慢慢變為青色。到6月中旬果實縱徑長至3厘米左右時進入硬核期,發育開始緩慢。8月下旬,隨着氣溫變涼又進入快速生長期。從9月上旬起果實開始着色,可看到紫紅色的鮮桃掛滿枝頭,綠葉紅果交相輝映,甚為美觀。此時起果子逐漸成熟,單果重在80-200克之間,果肉白色、多汁味甜,是老少皆宜的食用佳品。
生長環境
紅葉碧桃性喜光,耐旱,耐寒,喜肥沃而排水良好之土壤,不耐水濕。耐寒性特別突出,在北京、天津、大連甚至以北地區可露地越冬。因其着花繁密,栽培簡易,故南北園林綠化中,都有大量的應用。
分布範圍
紅葉碧桃原產中國,它主要分布在西北、華北、華東、西南等地。浙江、安徽、江蘇長美花卉、山東、河南,如江蘇蘇北浙江都有培育基地等。
栽培技術
育苗
作為砧木用的幼苗,在苗高25-30厘米時摘心,使苗木增粗, 到夏末秋初,可達到嫁接時對砧木需要的粗度。移植宜在早春或秋季落葉後進行。小苗可裸根或沾泥 漿移植,大苗移植需帶土球。大苗培育需進行整形修剪以構成骨架。桃樹般多整成自然杯狀形樹冠和自然開心形樹冠。
修冠
自然杯狀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留主幹1 米髙,剪去頂梢,剪口芽留壯芽。在1米以下的部位不斷抽出新 枝,可供選擇留作主枝。一般在距地面30-40厘米處的新枝留作為第一主枝;在第一主枝上面20-30厘米處,選留新枝作為第二主枝;在1米的地方,即剪口芽抽出的新枝為第三主枝。三大主枝要均勻分布在主幹周圍,最好不要輪生。夏季修剪時,將主枝上的 直立枝、主幹上的萌櫱枝和砧木上萌發的砧芽除去,以免影響主枝的生長和早日形成。第二年冬剪時,對各主枝進行短截,剪口芽留壯芽,以培養主枝延長枝。另外在各主枝上選留適合的側枝。需要注意的是,同級側枝留在同方向,以免側枝互相交叉,影響樹形和通風透光。
自然開心形樹冠的培育:一年生嫁接苗移植後,先以40- 60厘米定干。在定干高度以上的整形帶內,一般選3個主枝(少數也有選4個或5個主枝的),主枝的位置分布要均勻,與中心干保持約45°,呈放射狀生長。其餘的枝條全部除去。第二年冬剪時,將主枝在30-50厘米處短截,為促發側枝作準備。其他枝條、 主幹上的萌櫱枝、砧木上的芽也要除去。這樣就形成自然開心形冠形了。
栽植
栽植株行距為4m×5m或3m×4m,每公頃植500-840株。栽植時期從落葉後至萌芽前均可。桃園不可連作,否則幼樹長勢明顯衰弱、葉片失綠、新根變褐且多分叉、枝幹流膠。這種忌連作現象在砂質土或肥力低的上壤表現嚴重。主要原因是前作殘根在土中分解產生苯甲醛和氰酸等有毒物質,抑制、毒害根系,同時還與連作時土壤中的線蟲增殖、積累有關。
施肥
桃對氮,磷、鉀的需要量比例約為1∶0. 5∶1。幼年樹需注意控制氮肥的施用,否則易引起徒長。盛果期後增施氮肥,以增強樹勢。桃果實中鉀的含量為氮的3. 2倍,增施鉀肥,果大產量高。結果樹年施肥3次:基肥在10-11月結合土壤深耕時施用,以有機肥為主,占全年施肥量的50%;壯果肥在4月下旬至5月果實硬核期施,早熟種以施鉀肥為主,中晚熟種施氮量占全年的15%-20%、磷占20%-30%、鉀占40%;采果肥在采果前後施用,施用量占全年的15%-20%。此外,桃園需經常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鬆,及時排水,防止積水爛根。
整形
多整成自然開心形。定干高度約60厘米,留3-4主桂,主枝開張角度50°-60°,每主枝酌留1-2副主枝,在主枝和副主枝上儘量少留小枝。修剪時期有冬季修剪與夏季修剪。初結果樹(植後3-4年)雖已結果,但生長旺盛、徒長枝多,枝梢密生,需採用抹芽、摘心、扭梢等夏剪措施,以抑強扶弱,保持樹體平衡;盛果期桃樹,由於多年結果,樹勢已趨緩和,徒長枝和二次枝顯著減少,中、短果枝比例增加,須以短截為主,並刪除過密枝和先端強枝,改善梢間光照條件;要及時更新衰弱枝。 [2]
病蟲害防治
紅葉碧桃的病蟲害常發於夏、秋兩季,其主要病害有:紅葉碧桃穿孔病、紅葉碧桃炭疽病、紅葉碧桃流膠病、紅葉碧桃縮葉病。如有發生,可用70%甲基托布津1000倍液進行噴施,亦可和百菌清交替使用。主要蟲害有蚜蟲、紅蜘蛛、介殼蟲、紅頸天牛等,如有發生,可用40%氧化樂果乳抽1000倍液噴殺蚜蟲、紅蜘蛛和介殼蟲,紅頸天牛的成蟲可人工捕殺,幼蟲可用敵敵畏等農藥注入蟲孔中,並將洞口用泥巴封死。冬季在主幹及粗壯枝上塗白,對防治天牛繁衍幼蟲有較好的效果。
縮葉病
主要為害紅葉碧桃幼葉部分,以侵染葉片為主,春季嫩梢剛抽發就呈捲曲狀,顏色發紅,葉片逐漸增厚變脆,並呈紅褐色,嚴重時全株葉片變形,枝梢枯死,春末夏初葉表面生出一層灰白色粉狀物,為病菌子囊層。防治方法:在病葉初現,未形成白粉狀物前及時摘除病葉,集中燒毀,可減少當年越冬菌源;藥劑防治碧桃縮葉病效果明顯,但用藥要掌握在碧桃花瓣未展開時,可噴施波美2~3度石硫合劑或1%波爾多液或70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7~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得到控制。
流膠病
主要發生在枝幹上,尤其在椏杈處最易發生,果實及枝條也發生流膠。流出的膠先為淡黃色透明,樹脂凝結漸變紅褐色,病部稍腫,皮層及木質部變褐腐朽,腐生其它雜菌,樹勢日衰,葉小而黃,嚴重時,枝幹枯死。誘導此病的因素很多,霜凍、日灼、蟲害、真菌、生長不良或施肥冬剪不當等等。流膠病在春季發生最盛,防止流膠病應以增強樹勢為中心,並注意避免各種傷口。在發芽前將病部刮除,塗以波美5度石硫合劑,然後以其它保護劑保護。發病初期,可用50%複方多菌靈懸浮劑600~800倍液,或70可濕性粉劑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可濕性粉劑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噴霧或塗抹,7~10天1次,連續2~3次即可得到控制。
紅蜘蛛
雖然個體很小,行動能力有限,但繁殖力強,藉助風力、人力及苗木傳播蔓延,其活動範圍廣泛。以吸取樹葉汁液對葉片進行危害的,極易成災,消耗樹體大量養分,影響光合作用,促使樹勢衰弱,誘發病害發生,也影響花芽分化。蟲害後,葉片呈灰斑色,嚴重時葉片呈紅褐色,並引起葉片枯黃脫落。防治方法:越冬期用波美0.5~1度石硫合劑噴1~2遍;大發生期可用50%亞膠硫磷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或三除800~1000倍噴施。
蚜蟲
種類繁多,危害普遍。其成蚜、若蚜刺吸葉片汁液,幼葉被害後,向反面橫卷,呈不規則捲縮,最後乾枯脫落。成葉被害後一般葉片捲曲下垂,嚴重時葉表面污黑、乾枯而脫落。防治方法是一般用20%阿維三唑磷乳油800~1000倍液;或吡蟲啉800~1000倍液;或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1000~1500倍液。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