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泡刺藤
紅泡刺藤(學名:Rubus niveus Thunb.)是薔薇科懸鈎子屬植物。灌木,高1-2.5米;枝常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鈎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絨毛狀毛。小葉常7-9枚,稀5或11枚。花成傘房花序或短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和花梗被絨毛狀柔毛。果實半球形,直徑8-12毫米,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核有淺皺紋。花期5-7月,果期7-9月。
分布於中國、阿富汗、尼泊爾、不丹、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甘肅、廣西、四川、雲南、貴州和西藏。生長於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
根皮含鞣質,可浸提栲膠;果供食用及釀酒。 根可以入藥。味苦,溫。入肝、大腸二經。具有祛風除濕;解毒止痢。
- 中文名:紅泡刺藤
- 學 名:Rubus niveus Thunb.
- 別 稱:紅藨刺藤、灰毛果莓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 綱:雙子葉植物綱
-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 目:薔薇目
- 亞 目:薔薇亞目
- 科:薔薇科
- 亞 科:薔薇亞科
- 屬:懸鈎子屬
- 組:空心莓組
- 亞 組:傘房序亞組
- 種:紅泡刺藤
- 命名者及年代:Thunb.,1813
目錄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2800米的山坡灌叢、疏林或山谷河灘、溪流旁。 喜生長在濕潤而不積水的土壤中,其野生狀態多生長在土壤較濕潤的地方。自然生長環境雖然多數土層較淺,但土質疏鬆,且富含腐殖質,喜陽光而不耐烈日暴曬,喜冷涼而忌炎熱。
形態特徵
灌木,高1-2.5米;枝常紫紅色,被白粉,疏生鈎狀皮刺,小枝帶紫色或綠色,幼時被絨毛狀毛。小葉常7-9枚,稀5或11枚,橢圓形、卵狀橢圓形或菱狀橢圓形,頂生小葉卵形或橢圓形,僅稍長於側生者,長2.5-6(8)厘米,寬1-3(4)厘米,頂端急尖,稀圓鈍,頂生小葉有時漸尖,基部楔形或圓形,上面無毛或僅沿葉脈有柔毛,下面被灰白色絨毛,邊緣常具不整齊粗銳鋸齒,稀具稍鈍鋸齒,頂生小葉有時具3裂片;葉柄長1.5-4厘米,頂生小葉柄長0.5-1.5厘米,側生小葉近無柄,和葉軸均被絨毛狀柔毛和稀疏鈎狀小皮刺;托葉線狀披針形,具柔毛。[1]
花成傘房花序或短圓錐狀花序,頂生或腋生;總花梗和花梗被絨毛狀柔毛;花梗長0.5-1厘米;苞片披針形或線形,有柔毛;花直徑達1厘米;花萼外面密被絨毛,並混生柔毛;萼片三角狀卵形或三角狀披針形,頂端急尖或突尖,在花果期常直立開展;花瓣近圓形,紅色,基部有短爪,短於萼片;雄蕊幾與花柱等長,花絲基部稍寬;雌蕊約55-70,花柱紫紅色,子房和花柱基部密被灰白色絨毛。果實半球形,直徑8-12毫米,深紅色轉為黑色,密被灰白色絨毛;核有淺皺紋。花期5-7月,果期7-9月。
主要價值
經濟及食用:根皮含鞣質,可浸提栲膠;果供食用及釀酒。
藥用:根可以入藥,味苦,溫;入肝、大腸二經。祛風除濕:苦可燥濕,溫能通血脈,疏筋活絡,可用治風濕痛、筋脈拘,肌膚麻木不仁諸證,具祛風除濕之效。解毒止痢:苦可燥濕解毒,溫可散寒止。可用於牌胃受寒之瀉不止。[2]
分布範圍
分布於中國、阿富汗、尼泊爾、不丹、印度、克什米爾地區、斯里蘭卡、緬甸、泰國、老撾、越南、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和菲律賓;在中國分布於陝西、甘肅、廣西、四川、雲南(貢山、香格里拉、寧蒗、麗江、劍川、瀘水、大理、嵩明、昆明、雙柏、景東、普洱、蒙自、金平、屏邊和文山等)、貴州和西藏(察隅、波密、林芝、隆子、錯那、定結、樟木和吉隆)。
繁殖方法
根櫱:紅泡刺藤地下莖段每年都萌發一定數量的根櫱苗,幾年以後即由一株變為一叢。秋季至早春萌芽前結台挖根,用鐵鍬把老蔸連根挖起,剪除頂端部分枝條,分成單株 (每株都帶一定數量的根 ),就地假植或定植。
根條:在挖根櫱苗的同時,將水平側根挖出或秋季單獨挖取距母株較遠的粗0.6厘米左右的根段,覆土澆水,當年即可生根發芽、長成幼苗。
壓條:在8月份將條真剪斷、埋入土中或直接將枝條壓倒埋入土中,當年就可從葉腋處發出新梢和不定根,切斷與母株的聯繫,即形成獨立的幼苗。
扦插:秋季剪紅泡刺藤枝條,砂藏被冬後於翌春剪成20-30厘米長的莖段,進行扦插,插條亦可隨取隨插,插時最好能用激素(如NAA等)處理。茁床要覆膜,並保持定的濕度。
栽培技術
栽植
紅泡刺藤適應性較強,一般土壤均可栽種,但以排水良好的酸性黃壤土較好。可利用邊角隙地或荒坡栽種。栽植方式有帶狀法和單樹法。帶狀法是行距2-2.5米,株距0.5米,每坑栽2-3株,使之逐漸形成寬30-60厘米的帶。單株法是行距1.5-2米,株距0.5米,每坑栽1株。栽時在整好的地上,挖深度和寬度為30-40厘米的坑,每穴依不同栽植方式栽苗1-3株,根系要鋪平,填土壓實,澆水。栽前把幼苗剪成15-20厘米長的短樁,以減少藻發麵,並刺激剪口下發出健壯新梢。春、夏、秋均可栽植,但以在落葉前秋植效果好、成活率高。
撫育
搭架引縛:插田泡枝條柔軟,常因果實的重壓而下垂到地面,弄髒果實,影響質量和產量。下垂枝條彼此遮蔽,還會造成通風透光不良,管理不便,因此應設立支架,把枝條綁縛在支柱或架面上,縛引時間在4月中下句,方法有以下幾種。
支柱引縛法:在靠近株叢的地方設一支柱,把枝條直接引縛到柱子上。
扇形引縛法:在株叢之間豎立兩根支柱,把相鄰兩株叢的各一半枝條綁在兩根支柱上,呈扇形。這種引縛法枝條受光良好,便於管理,產量也高。
籬架引縛法:適於帶狀配置的園子,花費代價較大。在帶內隔5米埋一支柱,在其上牽引3道鐵絲,把枝條均勻地綁在鐵絲上。為了省材、也可牽一道鐵絲,鐵絲高1米,枝條靠縛在鐵絲上而不致於下垂。
整形修剪:春剪,結合縛引枝條,將其頂部乾枯、細弱部分剪去,促其下部發出強壯結果枝,與此同時,注意從基部疏去斷枝、過密枝、病蟲害枝、保留7-9個俺壯枝條。夏剪,當萌發的基生枝長到30厘米時,每株保留12-15個分布均勻的健壯生長枝;其餘從基部疏除,對保留下來的基生枝要進行摘心。秋剪,果實採收後,結果枝開始逐漸乾枯死亡,株叢中基生枝密集,通風透光不良,必須及時將結果枝及過密基生枝疏去,同時也將病蟲為售的枝條疏去,使留下來的枝條受光良好,充分成熟。
施肥灌水:施肥的次數和多少依土壤性質和植株生長情祝定。主要有基肥和追肥兩種。基肥以有機肥為主,方法是秋季在行聞開溝,溝深20-30厘米,在溝中施肥後蓋土。迫肥以易溶解的化肥如骯酸銨等為好,在幼果期施用。乾旱季節最好能進行灌溉,方式以溝灌為好。
中耕除草:栽後1-2年內,每年中耕除草3-5次,深度6-10厘米,使土壤疏鬆無雜草,利於植株生長和結果。後期枝條鬱閉時,要及時疏花及拔除雜草。每當灌水和雨後都要鬆土,到夏末秋初時伴止耕作,促進枝條老熟,增加越冬挑寒力。
採收
采果:立夏後,在果實已飽滿而尚呈綠色時釆摘,除淨梗葉,用沸水浸1-2分鐘後置烈日下曬乾,篩去灰屑,揀淨雜物,去梗即可。
采根、葉:秋季挖根洗淨、曬乾。夏季採收翟盆子的葉曬乾。根、葉亦可采而鮮用,搗汁或煎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