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红色荒漠

红色荒漠

来自 呢图网 的图片

中文名称;红色荒漠

外文名称;The Red Desert

自然原因;水蚀作用

人为原因;滥伐森林

红色荒漠是指在我国南方红土地区的荒漠化,放眼望去一片“红 ”。

主要发生在我国江南丘陵红色砂岩为主地区,地表红壤因水土流失、流水侵蚀作用,红色土壤裸露,形成荒漠,所以也被称为“红漠化”,与石漠化有相似之处。[1]

目录

根本原因

1.由于人多地少,过度开发,加上土壤本身的特性,红壤区的土壤生产力低下,水土流失严重,并在不少地区严重退化,形成“红色荒漠化”。红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是水蚀作用。

2.南方山区丘陵 水土流失严重,危害大于黄土高原。导致石质裸露,不能恢复,形成“红色荒漠”

3.陡坡开垦或过度垦殖,或者毁林开荒,砍林取薪破坏地表植被导致水土流失,土地退化。

荒漠类型

红色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土壤呈酸性 有机质含量低

石质荒漠化:南方低山丘陵区 水土流失 土地退化 红壤裸露 红壤进一步侵蚀 石质裸露

黄色沙漠:西北地区 沙漠广布

白色沙漠:南极大陆 冰雪覆盖

土地荒漠化:土地沙漠化、土地盐碱化、红色荒漠化、石质荒漠化。

自然原因

红壤酸性较强,土质粘重,较为贫瘠,养分少。

水蚀作用:水蚀是指土壤因降雨而松弛,或者被水流剥离,土壤粒子被冲到斜面下方,冲走的土壤积存到水道或下游流域。受水蚀影响后,不仅表土层受到影响,还会使土壤失去蓄水能力养分保持力

人为原因

人多地少,过度开垦,土壤生产力降低,部分地区大水漫灌,导致水土流失严重。

陡坡开垦,毁林开荒,植被覆盖率降低,表层土壤易流失,土地退化。

实例再现

红色的荒山秃岭曾经山清水秀,而今地上河现象竟在这里出现。

耸立于福建江西两省交界处的武夷山绵延500多公里,其南段福建省一侧的长汀县,有韩江支流汀江流过县城。离县城22公里的河田镇,曾经是一个山清水秀的好地方。这里原名柳村,据清道光咸丰年间的县志记载,当时境内森林茂密、柳竹成阴、河深水清、舟楫畅行。然而,现在的河田展现在眼前的却是被切割得支离破碎的光山秃岭,一片红色荒漠景观。河田的植被曾经两次遭到毁灭性破坏:1912—1916年间,由于当时封建宗派的林权纠纷,发生两次大规模的互相抢伐林木,使苍翠山岭不久就演变成灌草劣地;1934年红军北上,国民党军队进驻河田,大量砍伐林木充做军资,使植被遭到彻底破坏。经过这两次大的浩劫,河田镇原有的苍翠山岭荡然无存,留下的只是一片红色荒漠。从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初,当地环境虽然也在不断治理,但也仍遭继续破坏。几经反复,水蚀荒漠化越发严重。80年代中期以来,虽治理力度加大,但有限的资金只能使治理局限在一些示范区,广大地区的荒漠化仍很严重。登上高处放眼望去只见一片片的山丘,光秃秃的,少得可怜的几棵稀稀拉拉的马尾松似乎在向人们呼吁。这里的马尾松普遍不高,有的树才高20多厘米,树龄竟有16年,当地人称这种树为小老头树。地表失去植被的荒丘一遇暴雨,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大量泥沙冲入河道、水库,导致河床抬高、水库淤积,有的地方甚至河比田高。

如此的景象真让我们不敢相信:在华北地区比较常见的地上河,居然在年降水量1700毫米的地区出现。

防治措施

1.把保护和恢复生态系统放在首位

在对南方荒漠化防治的过程中,应加强宣传,使全民关注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保护恢复生态系统首先要坚持预防为主。加强保护和恢复植被,应严禁滥伐林木、对陡坡的开垦、不合理的工矿交通建设和对土壤污染等行为,遏制人为破坏造成红色荒漠化。

其次要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高度,积极开展综合治理,同时要注重充分发挥生态的自我修复能力。

2.优化措施配置,实施综合防治

大力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综合治理,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农业措施优化配置,以基本农田建设为基础,搞好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工程措施:打坝建库、平整土地、护坡固沟等。

生物措施:植树种草。要做好幼林抚育、封山护林、育草工作。

农业措施:大力发展经济林草,对25度以上陡坡耕地有计划、有步骤地退耕,促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恢复和建设良好生态环境;

同时在农民家中发展沼气、改建省柴灶等来减少污染,节约能源。

3.实施分区防治战略

划分重点预防保护区、重点监督区和重点治理区,分区实施不同的防治对策和治理措施。例如长江上中游淮河上游珠江上游等降水在600毫米以上的区域为重点预防保护区,以保护和自然恢复植被为主,局部地区采取人工种植林草,同时加大退耕还林力度,因地制宜地科学地兴建各种水利设施。

4.加强宏观管理和工程管理

重点抓好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和颁布实施;建立和完善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和监督执法体系;搞好全国水土流失监测网络建设和监测预报。

要加强三个方面的管理:一是加强水土保持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管理。加大前期工作力度,做好项目储备。要做好重点水土保持建设项目论证工作。二是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管理。严格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建设监理制。三是加强水土保持工程的运行管理。加强已建工程管理,充分发挥已建工程效益。明确工程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明确划分工程性质。

相关视频

绿了荒漠,红了日子!这份朴实值得被珍惜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