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約瑟夫·沃洛茨基

來自 報佳音書店 的圖片

約瑟夫·沃洛茨基俄國宗教活動家,政論家,約瑟夫派創始人。

目錄

個人簡介

'約瑟夫·沃洛茨基俗名伊萬·薩寧(Иван Санин)。生於沃洛科拉姆斯克公國亞茲維謝村一富裕的世襲領主之家。二十歲時入修道院。1479年在沃洛科拉姆斯克(Волоколамск)創建約瑟夫·沃洛科拉姆斯克修道院,自己也改名為約瑟夫·沃洛茨基。初與莫斯科大公伊凡三世的兄弟沃洛齊克(Волоцик)等封邑王公過從甚密,反對大公政權。後與封邑王公決裂,在瓦西里三世統治時期,與大公政權結盟。維護官方教會的權威,在1503年的宗教會議上挫敗禁慾派提出的關於教會土地國有化的主張,維護修道院土地所有制。在1504年宗教會議上制訂對「異端」實行殘酷鎮壓的措施。著有《論異端》(17世紀該書被稱作《啟蒙書》),提出君權神授的理論,以加強和鞏固俄羅斯君主專制政體,但同時主張教權應高於王權,對「異端」思想作了系統批駁。

修道院其實是基督教早期禁欲主義的產物,那時有些信徒通常會在苦修士或其他聖人居住的房子邊結廬,時刻學習模仿他們的言行舉止。但這種偏極端的方式並不是所有普通人,乃至信徒所理解,為了免去麻煩,這些苦修士逐漸遠離社區居住。

這些遠離社區的苦修士在一起居住、讀書、禱告,時間長了,這些離群的修士就有了自己的社區,這就是修道院的雛形[1]。很多修道院被擴展成建築群,裡面有圖書館、神學院、食堂、宿舍、醫務室,甚至還有對外開放的教堂、穀倉、鐵匠鋪等輔助設施。但無論怎麼變換,只要被叫做修道院,裡面必然有一個(或幾個)單獨的靜修區域,通常不會對外開放,但修道院的修士後來多數可以選擇出去擔任教堂神父[2]或者講學。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