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约翰二十三世

来自 网络 的图片

约翰二十三世(1881年-1963年),外文名:John XXIII,20世纪最重要的教宗之一。

教宗的拉丁文原词「Papa」源自希腊文的「πάπας」,原意为「父亲」,起初用于对任何司铎或主教[1]亲暱的称呼。4世纪或5世纪时,「πάππας」在西罗马帝国仍频繁地用于称呼主教,尽管它已经开始逐渐转变成现代的用途,即局限于称呼罗马主教,而在东罗马帝国,尤其是在希腊和俄罗斯,司铎[2]仍然称为「πάπας」。

目录

简介

1958年10月28日,高龄77岁的义大利枢机主教安吉洛·朱塞佩·隆卡利(Angelo Giuseppe Roncalli)获选为教宗。当时许多人认为,这位老迈的教宗只是一个过渡领导者,影响有限。没想到他竟在短短4年半的时间,成功打开改革的窗,让现代、自由的风,吹进保守积重的教廷。世人因其清明而宽容的作风,敬称他为“善良的教宗”(iI Papa buono)。他是约翰二十三世(John XXIII),20世纪最重要的教宗之一。

隆卡利生于1881年意大利贝加莫省的佃农家庭,自小受教于当地教区的神父,修习神学及教堂法。20岁那年隆卡利获得一笔奖学金,前往罗马拜师于教会历史学家贝尼尼(Umberto Benigni)门下,期间曾放下学业从军一年。23岁时隆卡利晋铎神父,开始漫长的神职生涯。

隆卡利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一战时他被征召入伍,在部队中担任神父及救护车驾驶。二战期间,隆卡利受教廷之命派驻于希腊及土耳其,担任大使,当时他透过神职工作的影响力,帮助数千名犹太人取得巴勒斯坦签证,逃过纳粹追杀,义行让许多犹太人感念至今,国际瓦伦堡基金会(IRWF)称隆卡利是“史上对犹太人最有恩情的教宗”。

在东欧地区任职期间,隆卡利考察了东正教与罗马教廷的紧张关系,开启了宗教宽容的视野。二战末期教廷驻法大使爆出阴谋案,遭指控暗中与纳粹合作,迫害犹太人。隆卡利奉命前往法国善后,协助重建法国人民对教廷的信心。历史、宗教的纠葛与战争的荒诞,让隆卡利不断思索着普世和解的可能。

1953年,隆卡利成为威尼斯教区宗主教,成为继任教宗人选。1958年10月教宗庇护十二世(Pius XII)逝世,隆卡利获选为教宗,承袭“约翰”名号,成为约翰二十三世。在第一次公开演说中,约翰二十三世直率指出,他的任务将是消除古老的基督宗教与现代世界之间的隔阂与断裂,并认为教廷必须重新注入“生命力”及“真诚”。

约翰二十三世第一项改革,即是废除一条15世纪教宗西斯克特四世(Sixtus IV)对于枢机主教名额的限制。约翰二十三世任内一口气拔擢了87位枢机主教,其中不乏黑人、开发中国家等非意大利籍主教。约翰二十三世接任教宗后不到3个月,便大胆提出召开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Second Vatican Council)的想法,改革教廷守旧、僵化的形象。

第二次梵蒂冈大公会议于1962年10月召开,约翰二十三世的普世合一的理想终于进入梵蒂冈论述脉络,史无前例地将犹太教、新教、东正教等宗教立场,涵盖至普世价值论述,重视宗教自由,并且提倡基督宗教符应现代社会发展现状,建立与时并进的布道意识。

虽然约翰二十三世于1963年6月逝世,但这场会议依旧持续进行,直到继任教宗保罗六世(Paul VI)任内才结束,从梵谛冈官僚现象的检讨、认同教会仪式使用当地语言、删除犹太人杀害主耶稣的罪名等成就。这场影响扩及全球1/6人口的改革,将自由、尊重、宽容的价值广施在全球天主教信徒心中。

约翰二十三世常打破成规,主动亲近民众,走访罗马各个教区,慰问小儿麻痹病童。在某次探望罗马监狱的囚犯时,约翰二十三世的谈话被视为他与俗世关系的最佳诠释:“你没办法抽身来看我,所以我就过来看你了。”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