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絡理論
經絡理論和經絡學說從遠古時代留傳下來,主要是根據《黃帝內經》的記載。《素問•徵四失論》說:經脈十二,絡脈三百六十五,這些全都是人所共知,醫生所遵循使用的。所謂「全都是人所共知」,說明古人都知道經絡是什麼,就像人們對手腳與胳膊腿的了解一樣,用不着多作解釋。如果古代醫家不知道經絡是什麼,就不會建立起完整系統的經絡學說了。
目錄
概述
經絡的發現和經絡學說的形成最遲是在五千年甚至七千年以前,何以見得?中醫學的臟腑、經絡名稱、數目與陰陽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直接對應,而天文學、民俗學、考古學等領域最新成果證明陰陽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等知識誕生於六七千前年以前。剖析古人對經絡的闡釋,展現經絡與陰陽五行、八卦、十干、十二支密不可分的關係,探詢並證明經絡誕生的原理,對比這兩類事物的功能與特性,就能夠詮釋經絡實質,解開經絡之謎。
經絡特點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如環無端,是運行氣血的通道。《中醫-西醫,同醫不同一》介紹了中醫「內屬於腑臟,外絡於肢節」的十二經脈、奇經八脈之命名,不是依據解剖出來的實際人體器官,而是依據陰陽五行、八卦、干支、二十八宿這些氣數。經絡在內歸屬於臟腑,在外聯絡於四肢末節,是運行溝通人體內外氣血的通道。
經絡是經脈和絡脈的總稱。「經」,有路徑的含義,是經絡系統中的主幹;「絡」,有網絡的含義,是經脈的分支。兩者縱橫交錯,遍布全身,是氣血運行的通道。
中醫學將人體的主幹經脈分為十二條,又稱「十二正經」。十二正經分手三陽經、手三陰經;足三陽經、足三陰經。經絡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由頭走足,由足走腹,由腹走胸,由胸走手,由手走頭,再由頭走足。循環往復,周而復始。就像圓環一樣,沒有開頭,沒有結尾[1]。
經絡,判斷臟腑盛衰、預知人體死生
《靈樞•經脈篇》指出:人在孕育之初,先由男精女血會合成精,精發育而生成腦髓,再逐漸生成人體,骨為支柱,脈為營運氣血的通道,筋來約束骨骼,肉像圍牆一樣衛護機體,到皮膚堅韌毛髮生長,出生之後,脈道內外相通,水谷入於胃,化生精微,血氣開始運行不止。經脈,是用來決斷死生,處治疾病,調節人體虛實的,做醫生的不可以不通曉。也就是說,人體自生成之日起,就由血氣、經脈維繫着生命活力。
臨床應用
視頻
經絡理論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經絡內屬於臟腑,外絡於肢節,價值中國,2009-2-24
- ↑ 六、經絡之辨刺診之法,岐黃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