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絕句漫興九首

《絕句漫興九首》是唐代詩人杜甫的組詩作品。這組絕句寫在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九首詩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前七首寫早春、仲春、晚春景物,後二首寫春去夏至之景。從內容看,當為由春至夏相率寫出,亦有次第可尋。詩人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思想感情,加強藝術效果。

《絕句漫興九首》
唐代大詩人杜甫的作品

這組絕句當作於唐肅宗上元二年(761)春夏之交,在《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組詩之後。當時作者卜居成都草堂。

目錄

作品原文

《絕句漫興九首》[1]

其一

眼見客愁愁不醒,無賴春色到江亭。

即遣花開深造次,便教鶯語太丁寧。

其二

手種桃李非無主,野老牆低還似家。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其三

熟知茅齋絕低小,江上燕子故來頻。

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着人。

其四

二月已破三月來,漸老逢春能幾回。

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

其五

腸斷江春欲盡頭,杖藜徐步立芳洲。

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

其六

懶慢無堪不出村,呼兒日在掩柴門。

蒼苔濁酒林中靜,碧水春風野外昏。

其七

糝徑楊花鋪白氈,點溪荷葉疊青錢。

筍根雉子無人見,沙上鳧雛傍母眠。

其八

舍西柔桑葉可拈,江畔細麥復纖纖。

人生幾何春已夏,不放香醪如蜜甜。

其九

隔戶楊柳弱裊裊,恰似十五女兒腰。

誰謂朝來不作意,狂風挽斷最長條。

白話譯文

其一

眼看客居他鄉的我正愁得無法排解,你這無賴的春色竟來到江亭。

你讓花兒開放就已經十分魯莽,還讓黃鶯對我喋喋不休地亂鳴。

其二

這是我親手栽種的桃李啊並非沒有主,我這鄉野老人的院牆雖低卻也是個家。

春風像是有意欺負我,昨夜翻過牆來吹折幾枝花。

其三

明知我的草堂十分低小,江上的燕子卻故意頻頻飛進飛出。

嘴中的春泥掉下來弄髒了琴和書,還常常為捕捉飛蟲撞了老夫。

其四

二月已經過去三月到來,漸漸老去的人遇到春天還能有幾回?

莫去想那無窮無盡的身外事,姑且先喝乾這一生中有限的酒幾杯。

其五

站在春光欲盡的江邊心腸似斷,拄着藜杖踟躕於長滿青草的小洲。

如顛似狂的柳絮隨風亂舞,輕薄不自重的桃花逐水漂流。

其六

沒有可賞的景致也就不願出村,吩咐孩子每日關上柴門。

在蒼苔蓋地的靜林中自飲濁酒,任它野外碧水春風折騰得地暗天昏。

其七

飄落在路上的楊花像鋪了一層白氈,點貼於溪面的荷葉像堆疊着的青錢。

竹林筍根間的幼雉難以發現,溪邊沙灘上的鳧雛傍母而眠。

其八

舍西的桑葉已柔嫩可摘,江邊的麥苗又已長得細長。

人生能有幾何歲月春已入夏,可不能把甜蜜的香酒丟在一旁。

其九

隔着門牆外的柳條細弱裊裊,恰如十五歲女兒柔軟的纖腰。

哪裡知道早晨一不留心,竟被狂風扯斷了最長的枝條。

作品鑑賞

這組詩寫村居感受。全詩以"客愁"為綱,分寫草堂一帶由春入夏的自然景物和作者的情思感觸。

第一首詩寫因旅居無聊而惱春。上兩句是在寫楊柳之美,下兩句是借楊柳為何不展身姿是因為被狂風折斷了枝條來指代詩人自己的不得志。詩人雖不在朝廷,但是時時關心國計民生。自己像那不能舒展身姿的楊柳一樣,是因為被社會的現實擊打得無法去拯救蒼生,自己為官不得重用,壯志難酬。全詩圍繞"客愁"來寫詩人惱春的心緒。"眼見客愁愁不醒",概括地說明眼下詩人正沉浸在客居愁思之中而不能自拔。"不醒"二字,刻畫出這種沉醉迷惘的心理狀態。然而春色卻不曉人情,莽莽撞僮地闖進了詩人的眼帘。春光本來是令人愜意的,"桃花一簇開無主,可愛深紅愛淺紅?"但是在被客愁纏繞的詩人心目中,這突然來到江亭的春色卻多麼擾人心緒!它就在詩人的眼前匆急地催遣花開,又令鶯啼頻頻,似乎故意來作弄家國愁思綿綿中的他鄉遊子。此時此地,如此的心緒,這般的花開鶯啼,司春的女神真是"深造次",她的殷勤未免過於輕率了。

第二首詩承接第一首而來,借埋怨春風欺花來發牢騷。前兩句說桃李有主,而且是在自家的花園之中,"非""還"二字加強語氣,強調感情色彩。後兩句說,春色催花,已是"深造次",而春風竟又來欺凌,一夜之間居然吹折數枝鮮花!詩人寓情於景,造成情與景的對立氣氛。在詩人眼中,春風折花,便是有意欺主。在詩人筆下,春風與桃李都人格化了。明明是詩人惱春,卻寫成春風欺人。

第三首詩寫頻頻飛入草堂書齋里的燕子擾人的情景。首句說茅齋的極度低矮狹窄,"熟知",乃就燕子言。連江上的燕子都非常熟悉這茅齋的低小,大概是更宜於築巢。所以第二句接着說"故來頻"。燕子頻頻而來,自然要引起主人的煩惱。三、四兩句就細緻地描寫了燕子在層內的活動:築巢銜泥點污了琴書不算,還要追捕飛蟲甚至碰着了人。詩人以明白如話的口語,作了細膩生動的刻畫,給人以親切逼真的實感;而且透過實感,使人聯想到這低小的茅齋,由於江燕的頻頻進擾,使主人也難以容身了。從而寫出了草堂困居,詩人心境諸多煩擾的情態。明代王嗣奭杜臆》就此詩云:"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這種不可人意,還是由客愁生髮,借燕子引出禽鳥亦若欺人的感慨。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說:"情景名為二,而實不可離。神於詩者,妙合無垠。巧者則有情中景,景中情"。杜甫這首詩也是善於景中含情的一例。全詩俱從茅齋江燕着筆,三、四兩句更是描寫燕子動作的景語,就在這"點污琴書""打着人"的精細描寫中,包蘊着遠客孤居的諸多煩擾和心緒不寧的神情,體物緣情,神物妙合。"不可人意"的心情,詩句中雖不著一字,卻全都在景物描繪中表現出來了。全詩富有韻味,耐人咀嚼。

第四首詩寫留春不住,只得及時行樂。其實這是無可奈何而自寬之詞。

第五首詩寫草堂周圍的景色很秀麗,他在那兒的生活也比較安定。然而飽嘗亂離之苦的詩人並沒有忘記國難未除,故園難歸;儘管眼前繁花簇簇,家國的愁思還時時縈繞在心頭。其本意是寫景抒情,並未有批判女子作風的意思,但因為其中兩句所用意象"柳""桃花"也用來形容女子,所謂殘花敗柳,面若桃花等。且詩中極盡其輕浮的狀態,所以常被後人用來暗指女子作風的輕佻,放蕩不羈。

第六首詩寫閉門喝酒,渾然不管門外的世界,寫得很有境界。

第七首詩是寫初夏的景色。前兩句寫景,後兩句景中狀物,而景物相間相融,各得其妙。詩中展現了一幅美麗的初夏風景圖:漫天飛舞的楊花撒落在小徑上,好像鋪上了一層白氈;而溪水中片片青綠的荷葉點染其間,又好像層疊在水面上的圓圓青錢。詩人掉轉目光,忽然發現:那一隻只幼雉隱伏在竹叢筍根旁邊,真不易為人所見。那岸邊沙灘上,小鳧雛們親昵地偎依在母鳧身邊安然入睡。首句中的"糝徑",是形容楊花紛散落於路面,詞語精煉而富有形象感。第二句中的"點""疊"二詞,把荷葉在溪水中的狀態寫得十分生動傳神,使全句活了起來。後兩句浦起龍在《讀杜心解》中說它"微寓蕭寂憐兒之感",從全詩看,"微寓蕭寂"或許有之,"憐兒"之感,則未免過於深求。這四句詩,一句一景,字面看似乎是各自獨立的,一句詩一幅畫面;而聯繫在一起,就構成了初夏郊野的自然景觀。細緻的觀察描繪,透露出作者漫步林溪間時對初夏美妙自然景物的留連欣賞的心情,閒靜之中,微寓客居異地的蕭寂之感。這四句如截取七律中間二聯,雙雙皆對,又能針腳細密,前後照應。起兩句明寫楊花、青荷,已寓林間溪邊之意,後兩句則摹寫雉子、鳧雛,但也俱在林中沙上。前後關照,互相映襯,於散漫中渾成一體。這首詩刻畫細膩逼真,語言通俗生動,意境清新雋永,而又充滿深摯淳厚的生活情趣。

第八首詩所表達的意思是,既然夏景亦復大佳,則當開懷暢飲,了此一生。

第九首詩以感慨系之,作為結束。這組詩的綱領是"客愁"二字。詩人因惱春、怨春,無非是因"客愁"而已;繼而恨春、惜春,無非是春來春去,更增愁懷而已。所以最後發出春光易逝、人生幾何之嘆。

在章法上,九首詩雖各自獨立成篇,然逐章相承,首尾照應,有前後次第和內在脈絡。在技巧上,全詩用擬人手法,把春寫成了有生命、有感情的事物;新鮮生動的比喻,使景物展現出靈動活潑之姿。

杜甫善於用反襯的手法,在情與景的對立之中,深化他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加強詩的藝術效果。這組詩里惱春煩春的情景,就與《春望》中"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的意境相仿佛。只不過一在亂中,愁思激切;一在暫安,客居惆悵。雖然抒發的感情有程度上的不同,但都是用"樂景寫哀"(王夫之《姜齋詩話》)則哀感倍生的寫法。所以詩中望江亭春色則頓覺其無賴,見花開春風則深感其造次,聞鶯啼嫩柳則嫌其過於丁寧,這就加倍寫出了詩人的煩惱憂愁。這種藝術表現手法,很符合生活中的實際。正是詩人充分描繪出當時的真情實感,因而能深深打動讀者的心,引起共鳴。

名家點評

宋代胡仔《苕溪漁隱叢話》:苕溪漁隱曰:古詩不拘聲律,自唐至令,詩人皆然,初不待破棄聲律。詩破棄聲律,老杜自有此體。如《絕句漫興》、《黃河》、《江畔獨步尋花》、《夔州歌》、《春水生》,皆不拘聲律,渾然成愛,新奇可愛,故魯直效之。

明代唐汝詢《匯編唐詩十集》:唐雲:香山鼻祖。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杜子美《漫興》諸絕句,有古《竹枝》意,跌宕奇古,超出詩人蹊徑。韓退之亦有之。

明代王嗣奭《杜臆》:興之所到,率然而成,故云《漫興》,亦《竹枝》、樂府之變體也。"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領。愁不可耐,故借目前景物以發之。楊鐵厓曰:學杜者先得其性情語言而後可;得其性情語言,必自《漫興》始。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申涵光曰:絕句,以渾圓一氣,言外渾然為正,王龍標其當行也,太白亦有失之輕者,然超鐵絕塵,千古獨步。惟杜詩別是一種,能重而不能輕,有鄙俚者,有板澀者,有散漫潦倒者,雖老放不可一世,終是別派,不可效也……"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語尚輕便;"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似今小說演義中語;"糝徑楊花鋪白氈",則俚甚矣。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七言絕句,至龍標、太白,入聖矣。少陵自是別凋。然宋、元以還,每以連篇作意,別見新裁。王、李遺音,已成《廣陵散》;淵源故多出自少陵也,特聲韻比杜諧貼耳。明空同、大復,多效此種。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絕句以太白、少伯為宗,子美獨創別調,頹然自放中,有不可一世之概,盧德水所謂"巧於用拙,長於用短"者也。

其一

宋代吳開《優古堂詩話》:唐楊巨源《早春》詩云:"馬蹄經歷應須過,鶯語丁寧已怪遲。"蓋效杜子美所謂"莫遣花開深造次,便覺鶯語太丁寧。"

明代王嗣奭《杜臆》:"眼見客愁"者,春色也。春色安得有眼?奇得可笑。"即遣"、"便教",俱着春色說:"花開"、"鶯語",因客愁而娛弄之使醒:此春色之無賴也。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因旅況無聊而發為惱春之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蔣雲:罵春色。"客愁"二字乃九首之綱("眼見客愁"句下)。

其二

宋代蔡居厚《蔡寬夫詩話》:王元之本學白樂天詩,在商州嘗賦《春日雜興》雲:"……何事春風容不得?和鶯吹折數枝花。"其子嘉佑雲:"老杜嘗有'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之句,語類相近。"因請易之。王元之忻然曰:"吾詩精諧,遂能暗合子美耶?"更為詩曰:"本與樂天為後進,敢期杜甫是前身。"卒不復易。

明代鍾惺、譚元春《唐詩歸》:鍾雲:達甚("野花牆低"句下)。

明代王嗣奭《杜臆》:遠客孤居,一時遭遇,多有不可人意者,故其二、其三,托之"春風"、"燕子",而"吹折花枝"、"點污琴書"、"接蟲打人",皆非無為而發。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章借春風以寄其牢騷,承首章花開。……惜桃李,正自惜羈孤也。

清代翟翬《聲調譜拾遺》:此字(按指"相")不仄便失偉("恰是春風"句下)。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再三與他論道理,妙絕("手種桃李"二句下)。劉須溪雲:疏野有佳致。

其三

宋代范晞文《對床夜語》:"卻似春風相欺得"、"更接飛蟲打著人,……皆化俗為雅,靈丹點鐵矣。

明代李東陽《麓堂詩話》:如杜子美……"銜泥點污琴書內,更接飛蟲打著人"……皆淡而愈濃,近而愈遠,可與知者道,難句俗人言。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章借燕子以寓其感慨,承療章"鶯語"。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是感是怨("江上燕子"句下)。數出罪過("銜泥點污"句下)。

其五

宋代許顗《彥周詩話》:春時穠麗,無過桃柳、"桃之夭夭"、"楊柳依依",詩人言之也。老杜雲:"顛狂柳絮隨風去,輕薄桃花逐水流。"不知緣誰而波及桃花與楊柳矣。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此見春光欲盡,有傲睨乃物之意。"顛狂"、"輕薄",是借人比物,亦是托物諷人,蓋年老興闌,不耐春事也。此並下二章,聲調俱諧,不用拗體。

其七

明代王嗣奭《杜臆》:借景物以自寬,所謂取之無禁、用之不竭者。

清代何焯《義門讀書記》:"白氈"、"青錢",元、白最好寫仿。其流遂有放翁。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本只點綴景物,其下二,微寓蕭寂憐兒之感。

清代楊倫《杜詩鏡銓》:此及下首,皆寫入夏景。

其九

明代王嗣奭《杜臆》:與其二意相似,……"弱裊裊"、"女兒腰",老人語,卻自風致。

清代仇兆鰲《杜詩詳註》:自春入夏,所詠花木禽鳥,俱隨時托興者;獨柳色夏青,而仍經摧折,故感慨終焉。

清代浦起龍《讀杜心解》:此與"手種桃李"章不同,乃好物不堅牢之意,蓋以自況也。

作者簡介

杜甫(公元712年-公元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漢族,祖籍襄陽,河南鞏縣(今河南省鞏義)人。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2]

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創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系蒼生,胸懷國事。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杜甫生活於唐朝由盛轉衰的歷史時期,杜甫出身在一個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學淵博。早期作品主要表現理想抱負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則表現他「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間許多作品 反映當時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動亂、揭露統治者的醜惡行徑,從此踏上了憂國憂民的生活和創作道路。隨着唐玄宗後期政治越來越腐敗,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貧困失望的境地。在顛沛流離的生活中。

天寶十四年,杜甫被授予一個河西尉這種小官,但杜甫不願意任此「不作河西尉,淒涼為折腰」的官職,朝廷就將之改任右衛率府兵曹參軍(低階官職,負責看守兵甲器杖,管理門禁鎖鑰)。杜甫因已年四十四,至長安也十年有餘,為生計而接受了這所學無用之職。十一月,杜甫往奉先省家,杜甫剛剛進到家門就聽到哭泣聲,原來小兒子餓死了。就長安十年的感受和沿途見聞,寫成著名的《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視頻

詩聖杜甫的故事

詩聖杜甫(上)

參考資料

  1. 《絕句漫興九首》 詩詞古文網;
  2. 杜甫簡介 古詩文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