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綏江縣南岸鎮

綏江縣南岸鎮隸屬雲南省綏江縣,位於綏江西部,東鄰綏江縣中城鎮大沙村,南鄰永善縣青勝鄉,北面與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隔江相望,距綏江縣城15公里,地處滇川兩省交匯處,是出川入滇的交通要道,是長江東轉第一鎮。[1]

中文名稱:南岸鎮

行政區類別:鎮

所屬地區:雲南省綏江縣

電話區號:0870

面 積:86.75平方千米

人 口:14965人(2017年)

車牌代碼:雲C

目錄

鄉鎮概況

南岸鎮隸屬雲南省綏江縣,位於綏江西部,東鄰綏江縣中城鎮大沙村,南鄰永善縣青勝鄉,北面與四川省屏山縣新市鎮隔江相望,距綏江縣城15公里,地處滇川兩省交匯處,是出川入滇的交通要道,是長江東轉第一鎮。這裡交通十分便捷,東面可達向家壩電站、宜賓、自貢、內江、重慶;南面可達昭通、昆明;西面可達溪洛渡電站;北面可達樂山、成都。全鎮有國土面積86.75平方千米里,轄南岸、團結、互助、勝利4個行政村, 22個自然村,107個村民小組,常住人口14965人(2017年)。

全鎮平均海拔627米,年平均氣溫18.2℃,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合種植玉米、水稻、小麥、花生、油菜、紅苕、磨芋等農作物,適合發展生豬,土雞等養殖產業。2006年末,全鎮經濟總收入276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是典型的農業鄉鎮。2006年南岸鎮屬於貧困鎮,農民主要以種植業、養殖業和外出務工為主要收入。

農村經濟

2006年全鎮經濟總收入2769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535萬元,占總收入的18.85%;畜牧業收入1352萬元,占總收入的48.82%(其中,年內出欄生豬13015頭,土雞26885隻,肉牛180頭,肉羊334頭);漁業收入0.98萬元,占總收入的0.03%;林業收入103萬元,占總收入的4.1%;第二、三產業收入116萬元,占總收入的3.9%;工資性收入669萬元(主要是農民外出務工收入),占總收入的24.16%。農民人均純收入1120元。農民收入以養殖業、種植業和外出務工等為主。全鎮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954人(占勞動力的33.11%),在省內務工748人,到省外務工2278人。

人口衛生

2006年末,全鎮現有農戶3790戶,總人口15948人,其中男性8268人,女性7680人。農業人口15358人,勞動力8921人。全鎮有漢族15791人,其他民族157人。

到2006年底,全鎮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1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12238人,參合率79.7%;享受農村低保800人。村民的醫療保障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村衛生所面積總共920平方米,全鎮共有醫生18人,鎮衛生院位於集鎮所在地。全鎮建有公廁5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4個,人畜混居的農戶367戶,占農戶總數的9.7%。

截至2017年,常住人口14965人。

文化教育

2006年末,全鎮共有中小學13所,校舍建築面積共28625平方米,擁有中小學教師127人,在校學生2327人。全鎮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226人,其中小學生1567人,中學生659人。

全鎮建有文化活動室5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1個,極大地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基礎設施

截止2006年底,全鎮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鎮有1314戶通自來水,有2332戶飲用井水,有14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3.8%)。有3790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2745戶(占農戶總數的100%和72.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移動電話的農戶數1296戶,其中擁有移動電話農戶數1097戶(分別占總數的34.2%和29%)。

集鎮到縣城的道路為國道213線,但路面為土路,鎮內主幹路面均未硬化。距離最近的車站1公里,建有集貿市場2個。全鎮共擁有汽車19輛,摩托車55輛。

到2006年底,全鎮共有289農戶建有沼氣池,裝有太陽能農戶2戶,建有小水窖14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503戶。全鎮4個行政村已通自來水,實現戶戶通電, 4個行政村已通電話。有3個行政村已通公路;全鎮大部分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89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27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224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327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林業改革

精心組織,周密部署

為切實抓好全鎮林改工作,鎮黨委、政府及時成立林改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在召開全鎮林改工作啟動會後,各村也成立了林改工作領導小組,並及時召開兩委班子成員會議和村民小組會議,對林改工作進行安排部署,使整個林改工作做到了機構健全,人員到位,形成了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的工作格局。

把握導向,強化宣傳

為了讓廣大群眾了解掌握本次林改工作精神,工作組始終把握正確輿論導向,切實加大對林改工作的宣傳力度,組織工作組人員進駐各村民小組,採取召開群眾會議、家庭走訪、粘貼宣傳標語等形式,向廣大群眾宣傳林權制度改革精神,做到家喻戶曉。

調查摸底,深入細緻

為了掌握全面具體的林地基本情況,工作組在駐村入戶後,查閱相關檔案及有關林業、土地方面資料,與村幹部及各村民小組長、群眾了解各村林地的情況,通過採取「聽、查、看」三種形式,全面摸清了各村民小組林地基本情況,為整個林改工作的開展提供了第一手材料。

制定方案,穩步推進

根據調查摸底情況,結合實際,制定各村民小組林改方案,並召開各村民小組會議對方案進行認真討論後進行了表決通過。深入各自然村各戶對「兩山」進行核實,並採取召集群眾會議來互相監督、公認核對和到地里去指認、勾圖、丈量。

上下聯動,密切配合

自開展林改工作以來,從鎮黨政班子、工作組、村組幹部到人民群眾對整個工作都密切配合,形成上下聯動、齊心協力抓好林改工作的格局。縣、鄉工作組指導有力,對如何開展好林改工作進行了統籌安排,進行周密部署,制定工作計劃;村兩委班子與工作組密切配合,始終堅守崗位,積極協調各方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正常開展;各村民小組組長認真負責,積極組織群眾參加會議,帶領工作組深入林地進行核實面積和四至界線;廣大群眾積極配合,參與本村召開的林改工作會議,給工作組提供原始的相關材料。

統籌兼顧,齊抓共管

在開展林改工作中,始終堅持把林改工作與當前的災後重建工作緊密結合起來,做到統籌兼顧,齊抓共管,使林改工作與災後重建工作做到「兩促進,兩不誤」。

基層組織

全鎮共有農村黨支部26個,共有農村黨員369人,其中男黨員315人,女黨員54人,少數民族黨員4人,全鎮下設4個行政村,22個自然村,107個村民小組。有黨委1個,黨總支6個;有團委1個,農村團總支4個,農村團支部22個,共有團員736人。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