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永善縣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永善縣昭通市轄縣。位於雲南省東北部,昭通市北部,北緯27°30′-28°31′、東經103°15′-104°01′之間。東與鹽津縣、大關縣接壤,南與昭陽區相連,西北和四川省金陽縣、雷波縣隔金沙江相望,北與綏江縣毗鄰。縣境東西最大橫距46.6千米,南北最大縱距121.2千米,總面積2833(一說2778)平方千米。總人口46萬人(2012年末)。全縣轄8個鎮、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溪洛渡鎮、檜溪鎮、黃華鎮、茂林鎮、大興鎮、蓮峰鎮、務基鎮、碼口鎮、團結鄉、細沙鄉、青勝鄉、馬楠苗族彝族鄉、水竹鄉、墨翰鄉、伍寨彝族苗族鄉。縣政府駐溪落渡鎮,西南距省會昆明市680千米,南距昭通市政府駐地昭陽區200千米。

地處滇東北中山山原西北邊緣,因受金沙江及其支流切割,高原面較破碎。地勢南高北低,海拔懸殊,最高海拔3199.5米,最低海拔340米,縣城海拔820米。主要河流金沙江、檜溪子河、大毛灘河、井底水河、龍沖河等。屬中亞熱帶濕潤氣候區,由於海拔高低懸殊,氣候垂直變化顯著。礦藏有鉛、鋅、銅、鐵、鋁、磷、煤、沙金、石膏、石灰石[1]、彩花大理石及銀、汞、重晶石、冰洲石等。綏永、昭永公路縱貫縣境,金沙江通航。特產有烏蒙馬、白蠟蟲、沙河蜜桔、金江魔芋、金江花椒、細沙清水筍、曬蠟等。

歷史沿革

據《嘉慶永善縣誌》:「因當地土酋叛服靡常,變亂頻繁,為形勢所迫,相度地宜。建城永善,取其邊境永久安平,民眾平和善良之義。」秦屬西南夷夜郎部,西漢元封五年(前106)屬犍為郡朱提縣地,東漢屬犍為屬國朱提縣地,三國蜀漢時屬益州朱提郡朱提縣地。西晉太康二年(281)屬益州朱提郡南廣縣。東晉至南朝屬寧州朱提郡河陽縣。北朝周屬南寧州。隋開皇三年(583)廢郡改州統縣,屬南道開邊縣地;大業年間屬犍為郡。唐初屬劍南道戎州轄馴州,唐南詔國屬拓東節度轄爨部地。北宋屬梓州府路烏蒙部,南宋為潼川府路烏蒙部。元代屬雲南行省烏蒙路,至元二十一年(1284)置烏撒烏蒙軍民宣撫司,至元二十四年(1287)改置烏撒烏蒙宣慰司管軍萬戶府,烏蒙路均屬之。明朝時今縣境北部為四川馬湖府地,南部為四川烏蒙府地,分屬副官村的王土司、檜溪安土司、吞都的德昌土司和米貼祿土目管轄。

康熙三十四年(1695)清廷授予彝族首領安永長土千戶之職,駐防檜溪。雍正五年(1727),雲貴總督鄂爾泰平定烏蒙(今昭通),改隸雲南,設烏蒙府。雍正六年(1728)2月,定縣名為「永善」。雍正八年(1730)7月,烏蒙府更名為昭通府,屬迤東道(治曲靖府)。雍正九年(1731)10月,「移永善縣魯甸巡檢駐副官村」,撤古寨巡檢,並將古寨劃出另建魯甸廳,建分防於副官村。光緒三十四年(1908)將分縣副官村裁撤,改為靖江縣(今綏江、水富等地),與永善縣分地而治,同時在井底設置彈壓公署分管永善下半縣(後改為分縣,1946年撤)。

民國2年(1913),永善縣屬滇中道。民國8年(1919)改井檜行政地區為井(井底)檜(檜溪)分縣,添置縣佐,駐地井底。民國17年(1928),改縣知事公署為縣政府。民國18年(1929)撤滇中道,永善縣直屬省管。民國31年(1942),永善縣屬雲南省第一行政督察區(駐昭通縣)。民國35年(1946)裁撤井(井底)檜(檜溪)分縣,改為行轅。1950年3月9日,永善縣解放,屬昭通專區。同年4月8日,永善縣人民政府成立。1951年3月,縣城從蓮峰遷至井底(今溪洛渡鎮)。1970年,昭通專區改為昭通地區,永善縣屬昭通地區。2001年8月,昭通撤地設市,永善縣屬昭通市。

1984年1月公社改區,大隊改名為鄉。除井底區外,其餘11區各增設1個區轄鎮。計全縣共12個區,1個縣轄鎮;11個區轄鎮,122個鄉。其中民族鄉15個。下設803個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轄區為:景新鎮、井底區、檜溪區、佛灘區、團結區、務基區、馬楠區、黃華區、蓮峰區、墨翰區、大興區、茂林區、碼口區。1988年,永善縣轄鎮不變,廢區改鄉,廢鄉改為村和辦事處。將景新鎮和井底區合併為景新鎮,從檜溪區析出細沙鄉、青勝鄉,從黃華區析出水竹鄉、黃坪鄉,從蓮峰區析出萬和鄉,從茂林區析出伍寨鄉。調整後,全縣轄景新1個鎮和檜溪、青勝、細沙、佛灘、團結、務基、馬楠、黃華、黃坪、水竹、蓮峰、萬和、墨翰、大興、茂林、伍寨、碼口17鄉,共有120個村公所、14個辦事處。

1989年縣界左(西)以金沙江為界,與四川金陽縣雷波縣為一衣帶水;右(北、東、南)以山嶺為界,由北到南分別是蓮花山、茶樹灣、後山頂、望鄉台、二十四崗、老馬廠、木梯子,大堡頂、長埂、大寶頂、雞狗山、分水嶺、老君洞、茅背坡、展木杆、興壩梁子、銅廠坪、車家山、茨竹山、水平梁子、銀廠梁子、姜家山、老廠山、包穀山至灑漁河而下到上高橋,折頭往西至大地梁子、石埡口延伸到冷水河為界,直至王家河;又以營盤,大腦包、棋盤山等山嶺綿亘至金沙江畔。

1996年,永善縣面積2833平方千米,人口約37.5萬人。轄1個鎮、17個鄉:景新鎮、佛灘鄉、檜溪鄉、細沙鄉、團結鄉、青勝鄉、務基鄉、黃坪鄉、黃華鄉、蓮峰鄉、水竹鄉、馬楠苗族彝族鄉、墨翰鄉、萬和鄉、伍寨彝族苗族鄉、茂林鄉、碼口鄉、大興鄉。縣政府駐景新鎮。(《中國政區大典》)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永善縣常住總人口362943人,其中:景新鎮52976人,佛灘鄉19552人,團結鄉18597人,檜溪鄉14196人,細沙鄉16947人,青勝鄉9683人,務基鄉25338人,黃華鄉34758人,黃坪鄉11576人,馬楠鄉12542人,水竹鄉7720人,蓮峰鄉17606人,萬和鄉14753人,墨翰鄉20902人,茂林鄉20457人,伍寨鄉9362人,大興鄉31555人,碼口鄉24423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永善縣常住總人口394267人,其中:溪洛渡鎮95439人,檜溪鎮15610人,黃華鎮50032人,茂林鎮21018人,大興鎮33786人,蓮峰鎮30833人,團結鄉18839人,細沙鄉17742人,青勝鄉10384人,務基鄉25852人,馬楠苗族彝族鄉11973人,水竹鄉7216人,墨翰鄉20935人,伍寨彝族苗族鄉10484人,碼口鄉24124人。

2012年9月19日,省政府批覆同意撤銷永善縣碼口鄉、務基鄉,設立碼口鎮、務基鎮(雲政復[2012]77號)。2012年末,全縣總面積2778平方千米,戶籍總人口145597戶462951人。轄8個鎮、7個鄉(其中2個民族鄉):溪洛渡鎮、檜溪鎮、黃華鎮、茂林鎮、大興鎮、蓮峰鎮、務基鎮、碼口鎮、團結鄉、細沙鄉、青勝鄉、馬楠苗族彝族鄉、水竹鄉、墨翰鄉、伍寨彝族苗族鄉。共有142個村(居),2737個村民小組,其中有15個民族村,253個民族村民小組。

2014年,黃華鎮大興鎮被列為全國重點鎮[2]

視頻

永善縣 相關視頻

美麗的永善縣
永善縣宣傳片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