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
维也纳圣史蒂芬大教堂是全世界最著名的哥特式教堂之一,是维也那环城景观带上的又一著名建筑,也是维也纳市的标帜。圣史蒂芬大教堂建于12世纪末,原建筑建于1147年属于罗马式风格,后来遭受两度大火便在14世纪时修建成为哥德式建筑,又历经土耳其人的炮击、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轰炸,又在战后修筑成为今日的规模--高高的塔尖高达137米,仅次于德国科隆大教堂。
这座大尖塔的中心尖塔周围又环绕着无数精雕细琢的小尖塔,好像一顶光彩夺目的王冠戴在维也纳市。钟塔每隔一段时间,会报出一阵悠扬的钟声。它坐落在维也纳市中心,所以又称“维也纳之心”。
目录
历史发展
公元1147年巴奔堡戍边伯爵建造了一座方殿式罗曼风格(对罗马风格的模仿)的教堂,即今日圣史蒂芬大教堂的前身,历经两次大火之后波西米亚国王又重新建造了一座方殿型的教堂,如今圣史蒂芬大教堂的西门即是当时的遗迹,15世纪建造南塔、16世纪建造北塔,到了18世纪圣史蒂芬大教堂的高塔落成,之后圣史蒂芬大教堂的修建工作就一直在进行,延续到1962年奥地利各州都在负责教堂的各部份,共同修建圣史蒂芬大教堂。
建筑特色
圣史蒂芬大教堂哥德式的建筑风格,在教堂屋顶贴满菱形彩色琉璃瓦,两排哥德式的柱子将教堂正殿分为三部分,而在坛背后唯一的两块免遭摧残的玻璃窗画射进了五彩缤纷的光线,让圣坛增添了神秘的氛围,另外137公尺高的尖塔也是其建筑特色,民众也沿着塔楼内狭窄的回旋梯拾级而上,欣赏维也纳迷人的市景风貌。
花窗玻璃
花窗玻璃,通过拼组成一幅幅五颜六色的圣经故事,起到了向不识字的民众宣传教义的作用,也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而花窗玻璃在建筑学上则有墙的作用[1],起到部分的支撑作用。如果是天主教哥特式教堂,则位于主,副入口上的圆形玻璃窗,称为玫瑰窗;细长的玻璃窗称为柳叶窗。花窗玻璃造就了教堂内部神秘灿烂的景象,从而改变了罗曼式建筑[2]因采光不足而沉闷压抑的景象,并表达了人们向往天国的内心理想。
教堂大都有些昏暗,多数是用烛火照明,现在也用电灯了,有很多还是做成蜡烛的模样。主要的采光还是靠窗户,外面的阳光透过花窗照进来,光的反差会很大,所以昏暗中看这些玻璃窗,线条和色彩就更为鲜明。也许这就是设计者的用心所在。
参考文献
- ↑ 教堂彩色花窗存在的含义,光影交融下的美妙灵魂,搜狐,2021-08-19
- ↑ 图解欧洲建筑之一:罗曼式建筑及斯拜亚皇帝教堂,搜狐,2018-0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