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綿陽圖書館

中文名稱;綿陽市圖書館

外文名稱;Mianyang Library

等級;國家一級圖書館

榮譽;全國文明圖書館

館藏規模;60萬冊

占地面積;1777.5平方米

綿陽市圖書館始建於1922年,原址位於人民公園內,1992年5月23日新館大樓即現館在長虹大道中段落成開放,館名由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題寫。綿陽市圖書館現有藏書60萬冊,其中古籍文獻、地方文獻、工具書4萬餘冊,數字文獻資源13T,計算機服務設備120台,閱覽坐席1200個,流動圖書館服務車2台,年訂購報紙期刊(含港台期刊)1000餘種,網絡節點800個,館內無線網絡全覆蓋,免費提供多種便民服務。

綿陽市圖書館是政府舉辦的公益文化機構,是綿陽市文獻集散中心,科技情報查新中心,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綿陽市級中心,文化部首批數字圖書館試點單位,國家一級圖書館,全民閱讀示範館,全國巾幗文明崗,省市社會科學普及示範基地。[1]

自2011年以來報刊閱覽、圖書外借、資料查詢,電子閱覽廳和資源數據庫等基本服務項目實行全面免費開放,常年舉辦流動圖書館服務、科學普及宣傳、公益性講座、教育培訓、電影放映、圖片展覽,建成多個圖書館分館,年接待讀者60萬人次。

市圖書館讀者服務部主任王智群告訴記者,從市圖書館借閱記錄可以看出,2018年,綿陽市青少年借閱圖書數量已經超過成年人。

目錄

序言介紹

民國11年(1922年),駐綿陽的川軍第三師師長鄧錫侯為"恢張宏智",令綿陽縣縣長彭子猷籌建圖書館。彭對縣城通聖街(今綿陽解放街)建於清道光年問之奎星閣略加修葺,將綿陽縣高等小學(前治經書院)藏書移入閣內對外開放,稱綿陽圖書館。奎星閣有3層,每層約有使用面積60平方米,下層作閱報室,中層作圖書閱覽室,上層藏圖書。

民國19年(1930年),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軍擬將綿陽建為川西北模範市,模範市整理局以奎星閣妨礙交通將其拆除,藏書暫借舊行轅房屋兩間封置。

民國20年(1931年)初,綿陽縣縣長蒲殿欽撥鼓樓街與東街交匯處舊房基6間,委唐寶森修建圖書館館舍,縣府撥700元,圖書館舊有1100元,建館經費缺三分之二。二十九軍副軍長孫震捐大洋1000元,二十九軍軍長田頌堯捐300元,川西北屯殖軍第一路司令董宋珩捐500元,第二路司令王之中捐200元,其餘官紳均有捐助,較短時間募得大洋3200餘元。同年10月,耗資5000大洋的新館舍竣工落成,定名為綿陽縣立圖書館。新館舍有大小房間20間,建築面積600平方米。底層為通俗演講廳兼閱覽室;第二層為藏書室及辦公室;第三層為古書參考室及館員宿舍;第四層為鐘樓,置1米高鐵鐘1口,備報水火警之用。

民國33年(1944年),日本軍用飛機轟炸綿陽,館長劉梓文把館藏貴重圖書疏散到本縣普明鄉辛汾之家中封置,直到次年12月才由繼任館長陳明極用兩輛板車運回館內。

1950年初,綿陽縣人民政府接管縣民教館藏書及設備,建立綿陽縣人民文化館。

1952年10月改稱綿陽縣文化館。

1953年,綿陽縣文化館圖書室遷入綿陽大禮堂(建國前稱中正大禮堂)開展業務活動,禮堂舞台部分作為書庫,觀眾廳作閱覽、外借室。

1956年7月建立綿陽縣圖書館,核定為正鄉級全額撥款事業單位,編制3人,同時撥開辦費3 000元。為提高新建館職工業務能力,四川省文化局在省圖書館舉辦全省圖書館幹部業務短訓班,綿陽縣人民委員會調三人赴省學習半月,歸來後即接管縣文化館圖書藏書,在人民公園大禮堂組建綿陽縣圖書館,於同年7月開館。縣圖書館隸屬縣人委文教科管理,經費由文化館代管,兩個單位一套財會人員,兩本帳。"文化大革命"中,因該館無圍牆遭受群眾組織數十次衝擊,圖書損失慘重。

1970年4月,綿陽縣革命委員會撥款3000元修建圍牆。

1973年又3次撥款1.3萬元修建平房宿舍250平方米。

1968年12月,綿陽縣革命委員會將綿陽縣圖書館、文化館、少年之家、人民公園合併成立綿陽縣毛澤東思想宣傳站。

1975年5月又將其撤銷,恢復縣圖書館原建制、名稱。

1978年4月,綿陽縣建制被撤銷,其政區被併入綿陽市(縣級):改稱綿陽市(縣級)圖書館,隸屬綿陽市(縣級)文教局管理,同時財會與文化館脫離代管關係,核定編制增至9人。同年10月,館內設采編部、外借閱覽部、輔導部及辦公室。

1982年編制增至12人。1980年,撥款5000元修建自然閱覽室,建築面積70平方米。

1984年,該館主體建築經綿陽市(縣級)安全辦鑑定為危險建築,隨即關閉。綿陽市圖書館在人民公園內舊館舍占地面積2628平方米,房屋用地面積1777.5平方米,房屋建築面積1157平方米。

1985年6月,綿陽地改市建制,綿陽市圖書館名稱不變,升級為市直屬正區級事業單位,編制增至20人,隸屬綿陽市(縣級)文化局管理。

1989年12月31日,綿陽市圖書館新館館舍在綿江路(今長虹大道中段47號)破土動工,新館舍占地面積10 000平方米,建築面積7000平方米,可藏書50萬冊,征地和建築總造價540萬元。館名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費孝通題寫。新館大樓造型為一把鑰匙型,是一處集教育、科研、服務和文化娛樂於一體的優雅舒適公共場所。

2000年10月,綿陽市科技情報研究所整體併入市圖書館,實行兩塊牌子一套班子的管理模式。綿陽市圖書館積極進行了深化內部運行機制和分配製度改革,有力地推進了市圖書館業務建設、科學研究、社會活動、服務水平、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建設不斷邁向新的高度。綿陽市圖書館經費在綿陽市文化事業費中列支,全額撥款。

2011年經費增至260萬元(1978年經費6000元,1995年經費增至23萬元)。綿陽市圖書館現有現有藏書61.5萬冊,閱覽室座位1200個,年訂報紙期刊1100種,在職職工30人,其中副高以上職稱4人,中級職稱19人,職工大專以上學歷占總數90%以上。

相關視頻

【綿陽新聞】三台縣圖書館晉級國家一級圖書館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