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鄴
羅鄴(825年-?),唐朝詩人,以七言詩為主。浙江餘杭人。[1]
父為鹽鐵吏,家財萬貫。羅鄴工於詩,「才清而綿致」,[2]與羅隱、羅虬合稱「三羅」。久困科場,累舉不第。[3]咸通末,漂泊湘、浦之間,江西觀察使崔安潛欲聘用羅鄴為僚佐,為幕吏所沮,最後羅鄴屈就督郵。乾符三年崔安潛升遷忠武節度使,羅鄴隨之至許昌,[4]乾符五年離開崔幕。一度入蜀。[5]晚年居家,卒年不可確考。昭宗光化三年(900年),以韋莊奏請,追賜進士及第。贈官補闕。[6]明朝有人編輯有《羅鄴詩集》。
目錄
詩作
《梅花》
繁如瑞雪壓枝開,越嶺吳溪免用栽。 卻是五侯家未識,春風不放過江來。
《長城》
當時無德御乾坤,廣築徒勞萬古存。 謾役生民防極塞,不知血刃起中原。 珠璣旋見陪陵寢,社稷何曾保子孫。 降虜至今猶自說,冤聲夜夜傍城根。
《早發》
一點燈殘魯酒醒,已攜孤劍事離程。 愁看飛雪聞雞唱,獨向長空背雁行。 白草近關微有路,濁河連底凍無聲。 此中來往本迢遞,況是驅羸客塞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