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卓雍錯
羊卓雍措(藏語:ཡར་འབྲོག་གཡུ་མཚོ།,藏語拼音:Yamzhog Yumco,威利:yar 'brog g.yu mtsho,THL:Yamdrok Yumtso),是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的一個湖泊。
羊卓雍錯又稱「裕穆湖」、「白地湖」、「牙木魯克湖」。裕穆湖,藏語意為「天鵝之湖」。又因為該湖在白地附近,故稱白地湖。藏語「羊卓」意為「上部牧場」,「雍」意為「碧玉」,「錯」意為「湖」,合起來意思是「上部牧場碧玉湖」。漢語又稱「羊卓雍湖」,簡稱為「羊湖」。[1]
羊卓雍措是西藏自治區第五大湖,藏南最大的內陸微鹹水湖。該湖與納木錯和瑪旁雍錯並稱西藏三大聖湖。[1]
目錄
自然地理
羊卓雍錯位於西藏自治區山南市浪卡子縣雅魯藏布江南岸,位於年楚河-羊卓雍錯斷裂帶南面的地層陷落窪地,後來經過冰川作用積水而成為堰塞湖。
該湖原本是外流湖,湖水經墨曲匯流入雅魯藏布江,落差達到900米。 後來,由于山地抬升,氣候趨於乾旱,水位逐漸下降,進入雅魯藏布江的水道被堵,該湖遂逐漸變成內陸湖。湖水主要來自冰雪融水及泉水,流入羊卓雍錯的河流主要分布在湖南岸、東南岸、西岸,集水面積達到6100平方公里。湖體自身調節水位,年最高水位在9月至10月出現,最低水位在5月至7月出現。羊卓雍錯湖面海拔4441米。[1] 羊卓雍錯地處喜馬拉雅山北坡雨影地區,屬於半乾旱帶,羊卓雍錯流域年均降水量350毫米,年均水面蒸發量1250毫米,年均溫度2.6℃。羊卓雍錯流域周圍群山環抱。羊卓雍錯流域面積6100平方千米,蓄水量達160億立方米。羊卓雍錯湖水礦化度1.7克/升,屬於微鹹水湖。羊卓雍錯的湖體呈現枝狀分布,北窄南寬,長74公里,平均寬8.6公里,最大寬度33公里,面積638平方公里。羊卓雍錯水深20至40米,平均深度為23.6米。[1]
羊卓雍錯的湖盆非常不規律,呈現槽谷形,大致自西北至東南方向延伸。湖岸線曲折,湖泊周長大約400公里。羊卓雍錯的湖體北部較深,在扎馬龍以東最深達55米。流入羊卓雍錯的主要支流自西、南至東,依次為嘎馬林曲、卡洞加曲、林清曲、香達曲、浦松曲、卡魯雄曲。羊卓雍錯流域北部的支流河較短、水量較小,大部分屬於季節性沖溝。羊卓雍錯流域內的冰川面積達111.6平方公里。該流域四周有許多水系分離的封閉湖泊,是藏南內陸湖泊最集中的地區。[1]
自然生態
羊卓雍錯內共有5座島嶼,面積最大的約18平方公里,最小的3000平方米。島嶼根據各自形狀而被取名為「色朵」(犀牛島)、「雍布朵」(鹿母子島)、「格莫日朵」(老狐狸島)、「那亞朵」(盤羊島)等等。島上有天鵝、黃鴨、水鷹、水鴿、鷺鷥、黑頸鶴、沙鷗、斑頭雁、白鷺、雪雞等30多種鳥類,是藏南最大的水鳥棲息地。羊卓雍錯流域的動物種類豐富,有雪豹、盤羊、水獺、猞猁、野驢、黃羊、岩羊、獐等國家保護動物。羊卓雍錯盛產高原裸鯉、細鱗條鰍,種類單一,但數量非常多,故羊卓雍錯被譽為「西藏魚庫」。[1]
宗教象徵
水利開發
1996年,羊湖西岸發電站建成,是西藏最大的水利發電站。電站項目曾因生態原因在1986年遭到包括班禪額爾德尼·確吉堅贊和阿沛·阿旺晉美等的反對而緩建,1989年改為抽水蓄能電站以保持湖水水位[2][3]。據估算,羊卓雍錯的面積在按原計劃開發後將減小,在開發67年後達到新平衡,而由封閉性湖泊轉為開放型後,鹽類流失將在1000年後達到新平衡。 羊湖電站投資18億元,安裝4台抽水機組,總裝機容量9萬千瓦,年發電量0.84億千瓦時,電力供應拉薩、山南和日喀則3個地區電網。羊湖電站為引水式電站,電站進水口至發電尾水渠出口相距9.5公里,高840米。水工建築物有進水口、引水隧洞、調壓井、壓力鋼管、發電廠房、尾水渠、開關站、沉沙池抽水系統等組成。1989年國家計委列入預備開工項目,1990年國家計委正式列入基建年度計劃新開工項目,1991年5月25日主體工程開工。工程由成都勘測設計院負責勘測設計,武警水電部隊負責建設和施工。 1996年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