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納木錯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納木措(藏語:གནམ་མཚོ་,藏語拼音:Nam Co,威利:gnam mtsho,THL:Namtso)位於中國西藏中部,現為西藏第二大的湖泊,也是中國第三大的鹹水湖。湖的形狀近似長方形,東西長70多公里,南北寬30多公里,面積1920多平方公里。湖面海拔4718米,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湖水平均深度33米,蓄水量768億立方米。「納木錯」為藏語,這個湖的蒙古語名稱為「騰格里淖爾」,兩個名稱都是「天湖」之意[1]。納木錯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

形成演變

納木錯所在的青藏高原,是起自於約7000萬年前開始的造山運動歐亞大陸板塊印度板塊相擠壓而隆起的產物。根據地質學的勘測資料和科學考察,納木錯地區屬拉薩地體,以至少10億年前的前寒武紀陸殼構成基底,經過漫長歲月,約在晚侏羅紀增生到部分羌塘地體上面[2]

納木錯是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形成的巨大湖盆。其形成和發育受地質構造控制,是經喜馬拉雅運動凹陷而成,為斷陷構造湖,並具冰川作用的痕跡。後因西藏高原氣候逐漸乾燥,納木錯面積大為縮減,現存的古湖岩線有8~10道,最高一道距現在的湖面約80餘米。

流域特徵

湖泊區域

納木錯地處被稱作「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上,屬於中國五大湖區的「青藏高原湖區」。

納木錯在北緯30°30′至30°35′和東經90°16′至91°03′之間。位於藏北高原的東南部,西藏自治區的中部,拉薩市區劃的西北邊界上和其以北的當雄縣那曲市東南邊界班戈縣之間,距離拉薩240公里。約有60%的湖面在那曲地區的班戈縣內,40%的湖面在拉薩市的當雄縣內。納木錯向南距拉薩市區約100千米。納木錯湖南邊和東邊是高峻的岡底斯山脈和雄偉的念青唐古拉山脈,北邊是起伏較小的藏北高原丘陵,整個區域形成了一個封閉性較好的內流區域。

納木錯南面有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北側和西側有高原丘陵和廣闊的湖濱。它的東南部是直插雲宵,終年積雪的念青唐古拉山的主峰,北側倚偎着和緩連綿的高原丘陵,廣闊的草原繞湖四周,天湖象一面巨大寶鏡,鑲嵌在藏北的草原上。

水體面積

納木錯面積1940平方公里,是青藏高原眾多湖泊的第二位,周長約318千米,是中國西藏自治區最大的內陸湖,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湖。湖水清澈透明,湖面呈天藍色。中國的第三大鹹水湖(在20世紀70年代以前為中國第三大鹹水湖,自從羅布泊乾涸後成為中國第二大鹹水湖,第一大是青海湖;據從事青藏高原湖泊研究的中國科學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數據顯示,截至2014年6月,原本是中國第三大鹹水湖的西藏色林錯面積已達2391km²,較納木錯多出369km²,取代納木錯成為僅次於青海湖的中國第二大鹹水湖。也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鹹水湖,湖面海拔高達4718米,高出第一大湖青海湖約1500米。最深處約33米以上。其周圍有大小湖泊1500多個。

地形特點

納木錯湖是念青唐古拉山西北側大型斷陷窪地中發育的構造湖泊,屬內流湖。其湖盆呈西南—東北走向,西側寬、東側窄。納木錯湖的北面是高原丘陵,海拔約5000米~5500米,地勢較平緩,其南面和東面是岡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的谷地,海拔高度約4000米~4300米,自南向北逐漸增長,念青唐古拉山脈高約5500米~6000米以上,其主峰高達7000多米,形成了一天然屏障,所以儘管納木錯湖水面海拔高,但由於念青唐古拉山脈以東的阻隔而成為內流湖。

納木錯湖中有3個較大的小島,這些島很少受到外界的干擾,故棲息的鳥類繁多,人稱鳥島。西北部的朗多島是湖中最大的島嶼,其東西長2千米,海拔為4854米。

水文特徵

納木錯是世界最高的大湖,也是西藏的第一大湖。最大水深達33米以上,湖水礦化度大致為1.7克/升左右,水質微咸,不能飲用,是中國僅次於青海湖的第二大鹹水湖。納木錯是一個封閉式湖泊,湖區降水衡少,日照強烈,出水途徑只有湖面蒸發,每年蒸發的水量為23.04億立方米;入水途徑有兩部分:湖水來源主要是天然降水和高山融冰化雪補給,一部分是流域內冰川的融水,另一部分是流域總面積土地上降雨所形成的徑流。據計算,進入湖泊的冰川融水為1.24億立方米/年,降水徑流為13.34億立方米/年,按年降雨量410mm計算,直接降落到湖面上的水量為7.87億立方米/年。以上兩項合計年入湖水量約為22.56億立方米。據以上數據計算,納木錯每年的出、入水量基本平衡,湖泊的換水期為34.15年。

氣候特點

納木錯屬半濕潤半乾旱過渡地帶,光、熱、水資源充足,氣壓低,在當雄班戈測得的空氣密度為0.73千克/立方米,年輻射總量約7000兆焦耳/平方米,年日照時數達3000小時左右,年均日照率大於65%,雨、旱季節分明,每年6月~10月為雨季,多年平均降水量為410毫米,11月至翌年5月為旱季。

多風是納木錯流域及其附近地區氣候的顯著特點,對比當雄和班戈的資料,多年平均8級以上大風日為:當雄73.8天,班戈85.5天。大風日主要集中在12月至翌年5年,該時期當雄的大風日占全年的79.4%,班戈占全年的71.7%;一日之中大風常常出現在下午和傍晚,納木錯水面上風力尤為猛烈;納木錯的主導風向為西南風。

冰期時區

由於氣候高寒,冬季湖面結冰很厚,至翌年5月開始融化,融化時裂冰發出巨響,聲傳數里,亦為一自然奇景。每年藏曆元月十五日左右一天之內,整個湖面結冰封凍,到藏曆四月十五左右,也在一天之內湖面大部分冰凍消失。納木錯地處藏北高原,每年冰封期長達5個月(完全封凍時間近3個月)。湖體完全封凍後,冰面厚達2米以上,不但可行人走畜,而且可行駛汽車。

湖泊水系

納木錯有羅薩打爾古藏布查哈蘇太河等水注入。納木錯湖水靠念青唐古拉山的冰雪融化後補給,沿湖有不少大小溪流注入。

自然資源

物種資源

湖的周圍是廣闊無垠的湖濱平原,生長着蒿草苔蘚火絨草[3]等草本植物,是天然牧場,全年均可放牧。藏北的牧民每年在冬季到來之前,就把牛羊趕到這裡,度過風雪嚴寒。

動物資源

湖濱平原繞湖四周,每到夏初時節,成群的野鴨飛來棲息,繁殖後代。湖泊周圍常有狗熊野氂牛野驢岩羊狐狸獐子旱獺等野生動物棲居,湖中盛產高原的細鱗魚無鱗魚類,湖區還產蟲草貝母雪蓮等名貴藥材。

納木錯地區野生動物區系屬於青藏區羌塘高原亞區。本區有哺乳動物20餘種。食肉類、有蹄類、兔形類和嚙齒類均為5~7種。有蹄類種最普遍的是藏野驢藏原羚岩羊盤羊,前兩者多棲息於盆地與河谷,後兩者多棲息于山地。嚙齒類中優勢種高原鼠兔,數量很多,特別是在沼澤草甸環境中數量更高;其次是旱獺田鼠藏倉鼠。高山草原的食肉獸有猞猁兔猻,其中最常見的是鼬,經常出沒於鼠洞。雪豹是最能適應高山寒漠環境的食肉獸動物,在雪線附近仍有活動。納木錯區域的食蟲目和翼手目動物種類和數量都很稀少。

分布在高山草原、寒漠區域內的鳥類,種類最普遍,數量最多的是褐背地鴉棕頸雪雀棕背雪雀白腰雪雀褐翅雪雀藏雪雞西藏毛腿沙雞等幾種鳥類。其中冬季藏雪雞向藏南方向遷徙轉移,西藏毛沙雞則遷至4000米以下,它們經常出沒於旱獺和鼠兔的棄洞,以躲避敵害和不良天氣或利用為巢穴,這種「鳥鼠同穴」現象,在高原上十分普遍。

納木錯湖區水禽很多,其中最普遍且數量占優勢的是留居鳥,主要有棕頭鷗斑頭雁赤麻鴨燕鷗。在高海拔山地,鳥類一般稀少,但能生活於此的種類,均有高度的適應能力。黑頸鶴是納木錯沼澤地惟一的鶴類,在高原腹心和北部繁殖,在雅魯藏布江中游谷地及其南部喜馬拉雅南麓、滇西北橫斷山區和貴州高原西北草海一帶越冬。西藏雪雞可作為高原的代表,常在高山草甸、灌叢帶棲息,淺灰的毛色與岩塊相似,不易發現,以高山植物嫩葉和花為食,並能在冰川和永久積雪帶附近活動,冬季不作垂直遷徙,對嚴寒無所畏懼,在積雪山地隨岩羊盤羊踩開的地方覓食。紅嘴山鴉黃嘴山鴉胡兀鷲岩鴿雪鴿等均為高山常見鳥類,可在高山岩隙中營巢。兩棲類和爬行類動物在該區域內分布比較稀少,種類非常有限。


湖中,產細鱗魚和無鱗魚。湖中魚類主要是鯉科的裂腹魚和鰍科的條鰍。裂腹魚一般可長到一二千克,大的可長到七八千克甚至幾十千克。這些魚是200萬年以來,由這裡原有的魚類,隨着地殼的隆起,適應高原的特殊環境,逐步變異演化而來的。有些魚至今還保留着頭大尾短的原始特徵。

礦產資源

另外納木錯還蘊藏着豐富的礦產,例如食鹽芒硝等,儲藏量都很大。還有代表性的有砂金銘鐵油頁岩玉石雲母紫水晶

水資源

1971~2004年期間,湖面面積從1920km²增加到2015.38km²;湖泊水量從783.23×108立方米增加到863.77×108立方米,湖面降水與陸面降水產生的徑流補給分別占湖泊總補給量的63%和61.91%,而冰川融水補給僅占總補給量的8.55%和11.48%。

濕地資源

作為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型湖泊,納木錯擁有依存於高原湖泊的多種典型濕地生態類型,包括湖邊沼澤、河口、湖岸淺水區、湖岸濕草甸、岩石湖岸、沙質湖岸、砂石質小島和湖等等,發育了完整的高原濕地群落。由於其獨特的自然條件,養育了一大批依賴於濕地生存的物種,其中包括國家重點保護動物和自治區重點保護動物,此外還有大量的青藏高原特有種。雖然這裡分布的野生動物種類不多,但是部分物種的數量相當大,如雁鴨類等,十分引人注目。

清潔能源

青藏高原地勢高峻,日照充足。據氣象資料,納木錯地區每年的日照時數超過3000小時,太陽能資源相當豐富。多風是納木錯流域的顯著特點,區域內8級以上大風日每年超過80天,因此納木錯的風能資源亦相當豐富。

科研價值

中科院納木錯多圈層綜合觀測研究站設立在海拔4730米的納木錯湖邊,是中國國內海拔最高的長期有科研人員值守的野外觀測站。納木錯站通過對大氣冰川積雪湖泊生態等方面的長期觀測,為西藏生態環境變化監測系統建設和綜合評價積累了大量基礎數據。

為實時觀測通往納木錯景區的道路情況,拉薩市在那根拉山頂建一個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還包括在拉薩到機場高速公路的才納鄉拉薩林芝米拉山口兩處建交通氣象自動觀測站。

2013年建22個氣象站,拉薩共有26個自動氣象站,其中包括4個無人值守的自動氣象站。拉薩市內有9個氣象站,8個為城市熱島效應觀測站。

納木錯流域因涵蓋冰川高山凍土、季節積雪、湖泊、高寒草原(草甸)、濕地等多種自然介質,成為開展環境監測的理想場所,為研究該區域乃至整個青藏高原的環境變化提供了一個天然實驗室

人文歷史

宗教聖地

納木錯,蒙古語稱「騰格里諾爾」(或「騰格里海」);藏語全稱為「納木錯普摩」,意為富裕天湖(或天湖、靈湖或神湖);兩種名稱都是「天湖」之意。

歷史文獻上記載,此湖像藍天降到地面,故稱「天湖」。而湖濱牧民說因湖面海拔很高如同位於空中,故稱「天湖」。藏語中,「措」是「湖」的意思。當地藏族人民叫它「騰格里海」,意思是「天湖」。信徒們尊其為四大威猛湖之一,傳為密宗本尊勝樂金剛的道場,是藏傳佛教的著名聖地。

納木錯是西藏的「三大聖湖」之一,也是古象雄佛法雍仲本教的第一神湖,在雍仲苯教的經典中記載:「納木錯有七十二個聖地」。後來納木錯成為著名的佛教聖地之一。伸入湖心的扎西多半島上的札西寺。香火旺盛。每當藏曆羊年,成百上千的信徒前來朝聖」。

納木錯還是預卜凶吉禍福的聖湖,據說如果是「命大」之人登上湖邊的山丘,即可見到湖中的靈異現象,因此,過去這裡常成為藏傳佛教進行圓光卜的場所。每逢夏天,有不少喇嘛前往朝聖,以湖中顯現的靈異景象來預卜未來。

12世紀末,藏傳佛教達隆嘎舉派創始人達隆塘巴扎西貝等高僧,曾到湖上修習密宗要法,並始創羊年環繞納木靈湖之舉。信徒傳說,每到羊年的時候,諸佛菩薩護法神集會在納木湖設壇大興法會,如人此時前往朝拜,轉湖念經一次,勝過平時朝禮轉湖念經十萬次,其福無量。所以每到藏曆羊年僧俗信徒不惜長途跋涉,前往轉湖。這一活動在4月15日達到高潮。納木錯湖畔瑪尼堆遍布。如有教徒經過這裡,總會投下一顆石子。這個西藏人心目中的聖湖,每年都吸引着西藏當地和青海四川甘肅雲南的教徒們迢迢千萬里,完成艱辛的旅程,來轉湖朝聖,以尋求靈魂的超越。世界海拔最高的湖,遠離現代文明的污染,保持着自然原始生態,是朝聖者心目中的聖地。

神話傳說

念青唐古拉傳說

相傳「納木錯是帝釋天的女兒,念青唐古拉的妻子」。它們的造像分別為:念青唐古拉——頭戴盔甲、右手舉着馬鞭、左手拿着念珠,騎白馬;納木錯——騰雲駕霧地騎着飛龍、右手持龍頭禪杖、左手拿佛鏡。念青唐古拉山在北方諸神靈中最具權威,它擁有廣大無邊的北方疆域和豐富的財寶。

在西藏古老的神話里,在苯教或藏傳佛教的萬神殿中,在當地牧羊人狩獵者的民歌和傳說里,念青唐古拉山和納木錯不僅是西藏最引人注目的神山聖湖,而且是生死相依的情人和夫婦。念青唐古拉山因納木錯的襯托而顯得更加英俊挺拔,納木錯因為念青唐古拉山的倒映而愈加綺麗動人。

保吉山傳說

在納木錯北岸約30公里處有一座山叫保吉山,與念青唐古拉山遙遙相望。當年威嚴峻拔的保吉山常與念青唐古拉山的愛妻——納木錯竊竊私語、纏纏綿綿。生下一個兒子——唐拉札傑。保吉山和納木錯為了不讓念青唐古拉山發現唐拉扎傑,把唐拉札傑藏在保吉山以西約6公里處的大壩。奇怪的是,納木錯以北地區無論從什麼角度都能目睹念青唐古拉山的尊容,可就是站在唐拉札傑山看不到念青唐古拉山。

儘管唐拉札傑沒有被念青唐古拉看到,可不幸的事情還是發生了。一次它們正在幽會時念青唐古拉發現了自己的妻子與保吉山私通保吉山正欲拔腿北逃,念青唐古拉的長刀砍斷了它的雙腿,保吉山從此再也無法站立了。

傳統節日

雪頓節

是西藏藏族人民的重要節日之一,每年藏慶七月一日舉行,為期四、五天。雪頓是藏語音譯,意思是「酸奶宴」,於是雪頓節便被解釋為喝酸奶子的節日。

後來逐漸演變成以演藏戲為主,又稱「藏戲節」。按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的規定,每年藏曆六月十五至七月三十日為禁期,大小寺廟的喇嘛不許外出,以免踩死小蟲,待七月三十日解禁之後方可下山。喇嘛下山時,農牧民拿出酸奶敬獻,形成雪頓節。到17世紀下半葉至18世紀初,清朝皇帝冊封了五世達賴阿旺·羅桑嘉措五世班禪羅桑意希,賜給金冊金印,從此西藏的「政教合一」制度進一步鞏固。

這時雪頓節開始演出藏戲。達賴喇嘛布達拉宮移居羅布林卡,雪頓節時藏戲班子來到羅布林卡演唱。屆時,拉薩市附近的居民,身着鮮艷的節日盛裝,扶老攜幼,提上酥油桶,帶上酥油茶對來到羅布林卡在繁茂的樹蔭下,搭起色彩斑斕的帷幕。在花香草肥的綠茵上,鋪上新卡墊地毯,擺上果品佳肴,席地而坐,邊飲邊談,載歌載舞,觀看藏戲,享受節日的歡樂。

下午,各家開始串帷幕做客,主人向來賓一敬三口乾一杯的「松准聶塔」(酒禮),唱各種不同曲調的勸酒歌。欲罷,客人將酒三口飲完。敬酒聲、祝福聲、歡笑聲此起彼伏。當晚霞染紅天際時,人們才踏着暮色離開林卡

旅遊信息

納木措是西藏著名的旅遊區。納木措景區門票是人民幣120元。

現在,前往納木措旅遊已不需要包車。在適於旅遊的雨季,拉薩市多有旅行社為散客開設往返於拉薩和納木措的旅遊車。一般行程是,早晨7-8時從拉薩出發,中午到達納木錯,當天或次日15-16時啟程返回拉薩。票價約為當日往返150元,兩日往返180元,只負責路程,食宿自理。從拉薩到納木措全部是柏油公路,駕車單程大約需要4小時。途中經過當雄縣城和海拔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但從當雄縣城到納木措沒有長途汽車,過路車亦少,難以直接到達。

當地住宿大概80﹣100元一晚,部分房景向着湖中心。只是晚上風較大,房屋隔音效果一般。即使是夏天天黑後氣溫只有十度左右,要穿厚衣服睡覺。除了扎西半島風景區之外,整個納木措湖環線都有土路環繞,共約320公里,其中約300公里是各種土路,可以騎車和徒步環湖旅行,徒步環湖是當地信徒們的朝拜方式,環湖一次大概需要2周時間。亦可以自駕車旅行,沿途均有人煙,但有的山口路況不佳,需注意選擇路線。

文藝作品

歌曲 雲丹久美《納木錯》[4]                 詩歌 《納木錯》

周邊景點

納木錯生態旅遊景區內主要景點有:迎賓石(夫妻石)、合掌石善惡洞扎西寺等。

迎賓石

也稱為是納木錯的門神。相傳納木錯是一位女神,她掌管着藏北草原的財富,所以當商販外出做生意時,必先來到此地祈求門神,在得到門神的同意下方可朝拜納木錯,以保生意興隆[5]

合掌石

也稱為父母石及相傳它是父親念青唐古拉山峰和母親納木錯女神的化身,象徵他們忠貞不渝的愛情。此掌為芷傳寧瑪教派創始人蓮花生大師修行時合掌祈福萬物的顯像。

善惡洞

藏傳佛教認為人無論做善事或惡事,上天是一定能知道的,就像鑽善惡洞一樣,無論胖、矮、高、瘦只要你行的正走的直便能從此洞中過,反之就應當反省一下自己的過措。善惡洞只是佛祖給世人敲的警鐘而已。

扎西寺

納木錯的形狀像靜臥的金剛度母,湖的南面有烏龜梁孔雀梁等18道梁,湖的北面有黃鴨島鵬鳥島等18個島,湖的四面還建有4座寺廟,象徵佛教上所說的慍、怒、權、勢:即東有扎西多波切寺,南有古爾瓊白瑪寺,西有多加寺,北有恰妥寺。這些寺廟的牆壁上有許多自然形成的佛像,據傳納木錯是帝釋之女,念青唐拉之母,被善男信女視為必去的神聖之地,從古到今香客不斷。

湖中五個島嶼兀立於萬頃碧波之中,佛教徒們傳說他們是五方佛的化身,凡去神湖朝佛敬香者,莫不虔誠頂禮膜拜,其中最大的是良多島面積為1.2平方公里。此外還有五個半島從不同的方位凸入水域,其中扎西半島居五個半島之冠。

獲得榮譽

納木錯湖被《中國國家地理》「選美中國」活動評選為「中國最美的五大湖泊」第三名。

納木錯同時也是西藏自治區級生態旅遊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的生態旅遊區


視頻

納木錯相關視頻

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大湖納木錯,美得驚心動魄!
醉美西藏——納木錯
開心牡丹廣場舞《納木錯》瓦瓦 無邊編舞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