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別稱:黃躑躅黃杜鵑羊不食草鬧羊花驚羊花

羊躑躅(學名:Rhododendron molle (Blume) G. Don):

落葉灌木,高0.5-2米;分枝稀疏,枝條直立,

幼時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剛毛。[1]葉紙質,

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幼時上面被微柔毛,

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多達13朵,

先花後葉或與葉同時開放;花冠闊漏斗形,長4.5厘米,直徑5-6厘米,黃色或金黃色,

內有深紅色斑點,花冠管向基部漸狹,圓筒狀,長2.6厘米,外面被微柔毛,

裂片5,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蒴果圓錐狀長圓形,具5條縱肋,被微柔毛和疏剛毛。花期3-5月,果期7-8月。

目錄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1000米的山坡草地或丘陵地帶的灌叢或山脊雜木林下。

產中國江蘇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貴州雲南,有一亞種產日本。該物種花朵美麗,顏色鮮艷,並具有較高的中草藥價值,

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跌打損傷。多栽培,也是眾多杜鵑園藝品種的母本,具有極高的經濟價值。

形態特徵

​羊躑躅是落葉灌木,高0.5-2米;分枝稀疏,枝條直立,幼時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剛毛。

葉紙質,長圓形至長圓狀披針形,長5-11厘米,寬1.5-3.5厘米,先端鈍,具短尖頭,基部楔形,

邊緣具睫毛,幼時上面被微柔毛,下面密被灰白色柔毛,沿中脈被黃褐色剛毛,

中脈和側脈凸出;葉柄長2-6毫米,被柔毛和少數剛毛。

總狀傘形花序頂生,花多達13朵,先花後葉或與葉同時開放;花梗長1-2.5厘米

,被微柔毛及疏剛毛;花萼裂片小,圓齒狀,被微柔毛和剛毛狀睫毛;

花冠闊漏斗形,長4.5厘米,直徑5-6厘米,黃色或金黃色,內有深紅色斑點,

花冠管向基部漸狹,圓筒狀,長2.6厘米,外面被微柔毛,裂片5,橢圓形或卵狀長圓形,

長2.8厘米,外面被微柔毛;雄蕊5,不等長,長不超過花冠,花絲扁平,

中部以下被微柔毛;子房圓錐狀,長4毫米,密被灰白色柔毛及疏剛毛,花柱長達6厘米,無毛。

蒴果圓錐狀長圓形,長2.5-3.5厘米,具5條縱肋,被微柔毛和疏剛毛。花期3-5月,果期7-8月。

醫藥價值

該種為著名的有毒植物之一。「神農本草」及「植物名實圖考」把它列入毒草類,可治療風濕性關節炎,

跌打損傷。民間通常稱「鬧羊花」。

植物體各部含有鬧羊花毒素(rhodo japonin)和馬醉木毒素(asebotoxin), ericolin和andromedotoxin等成份,誤食令人腹瀉,嘔吐或痙攣;

羊食時往往躑躅而死亡,故此得名。在醫藥工業上用作麻醉劑、鎮疼藥;全株還可做農藥。

藥典

白藥:洋號賀:花、葉治療風濕骨痛,頑疣《滇藥錄》。

洋號賀:花、根治療皮膚頑癬,齲齒痛,跌打損傷,神經痛,慢性支氣管炎《滇省志》。

畲藥:根、花治療風濕性關節炎,跌打損傷,慢性氣管炎,頑癬,蠱毒《畲醫藥》。

瑤藥:毛老虎:用於寒濕痹痛,跌打損傷,骨質增生。

用途

花(鬧羊花):辛,溫。有大毒。祛風除濕,舒筋活血,鎮痛止痛。用於風濕頑痹,骨折痛,牙痛、皮膚頑癬。

果實(雲軸子):苦,溫。有大毒。蠲痹止痛,定喘止瀉。

用於跌打損傷,風濕關節痛。 根:辛,溫。有毒。

祛風,止咳散瘀止痛,殺蟲。用於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神經痛,咳嗽痰喘,外用於肛門瘺管,殺滅釘螺。

莖、葉:殺蠅蛆,孑孓,釘螺。

參考來源

  1. 羊躑躅_草部_本草綱目, 中醫寶典, 2020-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