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洲牛蛙
美洲牛蛙(学名Lithobates catesbeianus)是一种水生青蛙,是蛙属的一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一种牛蛙。截止2014年,由于人为因素,它们已经扩散到除北达科他州以外的每一个州。美洲牛蛙蔓延成灾,正沿西北部蒙大拿州境内的黄石河顺流而下,对土生蛙类构成威胁。
目录
概述
美洲牛蛙是现存北美的最大的蛙之一。也在多个地方成为入侵物种,如2011年5月台湾苗栗县政府农业处宣称为增加生态资源,在县境两处号称生态池的地方放流总共七百斤的美国牛蛙,造成当地不可逆的生态浩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物种存续委员会的入侵物种专家小组(ISSG)也已将美国牛蛙给列为世界百大外来入侵种。
美洲牛蛙虽然本身无毒,但它们的机体却可以抵抗许多毒素,所以它们并不是专挑无毒的软柿子,只要体型合适,即便是有毒的蛇类它们也会捕食。[1]
命名
美洲牛蛙其拉丁语原学名Rana catesbeiana Shaw中,“rana”意为“青蛙”,而“catesbeiana”则是为了纪念发现这种蛙的英国博物学家马克·盖茨比(Mark Catesby)。原产于美国东部数州,后被引进西部各州和其他国家。叫声宏亮如牛,因而得名。其他一些大型蛙类亦称牛蛙,如非洲的非洲牛箱头蛙和印度的虎纹蛙以及南美的细趾蟾科物种。
物种说明
牛蛙的头可能达到约20厘米大和750克重。雌性蛙体型一般都要比雄性蛙大。他们的皮肤为黑褐色、深绿,加上黑色的斑点,腹部是黄色或白色的。牛蛙体绿或棕色,腹部白色至淡黄色,四肢有黑色条纹。体长约25厘米(11时),后肢长达25厘米(10吋)。成体大者体重超过2斤。蝌蚪呈绿褐色带有深色斑点。
成蛙的骨骼包括骨头、透明软骨和钙化的软骨。青蛙的椎骨有十根骨头,其中的九个是真实的椎骨。青蛙的头是平的,但它的形式取决于下颌骨头分离程度的差异。青蛙的中央神经系统有脊髓和脑子,脊髓有点比脑子小。周边神经系统包含头盖骨神经和脊髓神经。
分布
美洲牛蛙主要生存于美国、加拿大和墨西哥的洛矶山脉东边。美洲牛蛙虽原产于北美,但也被引进欧洲部份地区,分布于北义大利、法国的阿基坦地区,另外还分布于西班牙及荷兰等地,少量分布于义大利沿海。
台湾日治时期于1924年与海蟾蜍一起引进,但海蟾蜍并未在台湾建立族群,牛蛙却成功的适应了下来。而中国大陆则在1959年从古巴引进,目前中国大陆的养殖牛蛙大多为该批古巴牛蛙的后代。在中国大陆及台湾,作为一种入侵物种,亦有广泛分布。日本于1918年由东京帝国大学教授渡瀬庄三郎引进,同期引进克氏原螯虾作为牛蛙的饵料。1923年引入台湾。
生态和行为
美国牛蛙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以无脊椎动物、小鱼和其他的小蛙为食,有时也会吃水鸟的幼雏;体型较大的牛蛙甚至会捕食蛇、鼠、龟等。牛蛙“会吃掉任何能够吃得下去的东西,不管是另一只牛蛙,还是一只鸟或一只蚊子”。美洲牛蛙猎杀的对象主要是水中的鱼类以及一些无脊椎动物。成年的美洲牛蛙猎杀水鸟、老鼠以及龟类等也不在话下,小小的昆虫根本不入它们的法眼。甚至遇到其他的蛙类,美洲牛蛙也会狠下毒手,在攻击性上它们比非洲牛蛙可要强多了。故而美洲牛蛙又有“蛙界暴龙”的美誉。[2]
影片
参考资料
- ↑ 美国牛蛙在台湾有“蛙界暴龙”之称每日头条
- ↑ 美洲牛蛙,指的是一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一种牛蛙每日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