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工記名物匯證
《考工記名物匯證》,汪少華 著,出版社: 上海教育出版社。
隨着科學技術日新月異地發展,傳播知識信息手段[1],除了書籍、報刊外,其他工具也逐漸產生和發展起來。但書籍的作用,是其他傳播工具或手段所不能代替的。在當代,無論是中國,還是其他國家,書籍仍然是促進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必不可少的重要傳播工具[2]。
目錄
內容簡介
本項目主要是梳理、匯集考古和科技史學者諸家釋證,並結合有個人考辨。考古出土實物具體而零散,而《考工記》所載名物則系統化、規範化或級差化,名物的對比研究往往同中有異、異中有同,甚至大相徑庭;由於出土實物與文獻記載的差異性、器物定名對於文獻記載的依賴性、文獻記載與漢儒、清儒成說的複雜性,不可避免地造成名物研究的分歧、爭議和疑難。對待這些分歧、爭議和疑難,作者遵循孫詒讓的「未知是否,姑存之,以備一義」或「眾說紛互,未審孰得,姑並存之」的原則,以期提供翔實的數據,滿足訓詁學、文獻學、考古學、科技史學者不同背景、不同需求的閱讀需要,從而從整體上推動《考工記》名物的研究工作。
作者介紹
汪少華,復旦大學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訓詁學研究會秘書長,國家2011計劃「出土文獻與中國古代文明研究協同創新中心」項目負責人(PI),長期從事訓詁學研究與古籍整理,出版《中國古車輿名物考辨》《古詩文詞義訓釋十四講》,主編《俞樾全集》《翟灝全集》,點校《周禮正義》獲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優秀成果獎。
參考文獻
- ↑ 漲知識:古人用什麼方法傳遞信息?,搜狐,2017-04-03
- ↑ 書究竟有何用?,搜狐,2017-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