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聊城酥棗聊城傳統名吃,由一位浙江潘姓老藝人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160餘年的歷史。酥棗系採用聊城特產圓鈴大棗為原料,經過浸泡、沖洗、晾曬、透核、烘乾等工藝精製而成。食之香酥甘甜,口味獨特,早在清代就暢銷大江南北。

所謂「五味調和」中的五味,是一種概略的指稱。我們所享用的菜餚,一般都是具備兩種以上滋味的複合味型,而且是多變的味型。《黃帝內經[1]》云:「五味之美,不可勝極」;《文子》則說:「五味之美,不可勝嘗也」,說的都是五味調和可以給人帶來美好的享受[2]

目錄

特產簡介

該棗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分,還含有鈣、、鐵等人體必需物質,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出幾十倍,維生素B含量居百果之冠。具養血補肝、補中益氣、滋陰暖胃之功效。經常食用,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高血壓等均有顯著療效。酥棗創始人的四世孫潘世江,嚴格按祖傳工藝,採用先進的設備製作酥棗,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可保存半年,遠銷濟南、青島、北京、天津等地。

相關資訊

晉魯文化之山東特產篇:潘氏酥棗

酥棗是東昌傳統名吃,由一位浙江潘姓老藝人創製於清代,迄今已有160餘年的歷史。潘家最早是道光年間從浙江遷徙到聊城的,在老城裡報本堂落戶,由於聊城盛產棗,就摸索出了生產酥棗的手藝,但是酥棗主要是給達官貴人吃(小老百姓在當時吃不起)。潘家最早是給海源閣的創始人楊以增家族做酥棗貢品,經過幾代的傳承,這門手藝保存到了現在,一直是手工製作。

酥棗系採用聊城特產圓鈴大棗為原料,經過浸泡、沖洗、晾曬、透核、烘乾等工藝精製而成。食之香酥甘甜,口味獨特,早在清代就暢銷大江南北。該棗富含大量的蛋白質、脂肪和糖分,還含有鈣、磷、鐵等人體必需物質,維生素C的含量比梨高出幾十倍,維生素B含量居百果之冠。具養血補肝、補中益氣、滋陰暖胃之功效。經常食用,對脾胃虛弱、氣血不足、高血壓等均有顯著療效。

酥棗創始人的四世孫潘世江,嚴格按祖傳工藝,採用先進的設備製作酥棗,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產品可保存半年,遠銷濟南、青島、北京、天津等地。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