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大棗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大棗
中文學名:大棗
拉丁學名:Ziziphus zizyphus
別 稱:紅棗、干棗、棗子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雙子葉植物綱
亞 綱:原始花被亞綱
目:鼠李目
科:鼠李科
族:棗族
屬:棗屬
種:大棗
分布區域:原產中國,我國大部分地區
主要種植區域:新疆山西陝西
其他種植區域:河北山東河南甘肅
圖片來源網址:[http://www.cnkang.com/cm/201707/1592764.html


大棗,棗有兩個英文名字「Chinese jujube」和「Chinese date」,在外國人的眼中,「棗」是上帝賜予中國人的「聖果」。又名紅棗、干棗、棗子,起源於中國,在中國已有八千多年的種植歷史,自古以來就被列為「五果」(栗、桃、李、杏、棗)之一,位列世界第七大幹果。 [1] 紅棗富含蛋白質、脂肪、糖類、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維生素C、維生素P以及鈣、磷、鐵和環磷酸腺苷等營養成分。其中維生素C的含量在果品中名列前茅,有維生素王之美稱,具有補血養顏治療失眠之功效。

大棗雖然營養價值高,但是牙齒不好的要少吃,可以泡水喝,還有可以熬紅糖大棗枸杞湯,營養價值也不錯,而且不傷牙齒。


大棗形態特徵

棗(Ziziphus jujubaMill.),為落葉灌木或小喬木,高可達10米。枝平滑無毛,具成對的針刺,直伸或鈎曲,幼枝纖弱而簇生,頗似羽狀複葉。成「之」字形曲折。單葉互生;卵圓形至卵狀披針形,少有卵形,長2~6厘米,先端短尖而鈍,基部歪斜,邊緣具細鋸齒,主脈自基部發出,側脈明顯。花小形,成短聚傘花序,叢生於葉腋,黃綠色;萼裂,上部呈花瓣狀,下部連成筒狀,綠色;花瓣;雄蕊,與花瓣對生;子房室,花柱突出於花盤中央,先端裂,核果卵形至長圓形,長1.5~5厘米,熟時深紅色,果肉味甜,核兩端銳尖。花期5-6月,果期9-10月。

本品呈橢圓形或球形,長2~3.5cm,直徑1.5~2.5cm。表面暗紅色,略帶光澤,有不規則皺紋。基部凹陷,有短果梗。外果皮薄,中果皮棕黃色或淡褐色,肉質,柔軟,富糖性而油潤。果核紡錘形,兩端銳尖,質堅硬。氣微香,味甜。

主要價值

大棗中尚含有維生素C、核黃素(Riboflavine)、硫胺素(Thiamine大棗-原生態)、胡蘿蔔素(Carotene)、尼克酸(Nicotinic acid)等多種維生素。此外, 大棗中尚含樹脂、黏液質、香豆素類衍生物、兒茶酚(Catechol)、鞣質(Tannin)、揮髮油、13種氨基酸及鈣、磷、鐵、硒等36種微量元素。

藥用價值

紅棗所含有的環磷酸腺苷,是人體細胞能量代謝的必需成分,能夠增強肌力、消除疲勞、擴張血管、增加心肌收縮力、改善心肌營養,對防治心血管系統疾病有良好的作用;中醫中藥理論認為,紅棗具有補虛益氣、養血安神、健脾和胃等作用,紅棗對慢性肝炎、肝硬化、貧血、過敏性紫癜等病症有較好療效;紅棗含有三萜類化合物及環磷酸腺苷,有較強的抗癌、抗過敏作用。大棗能潤心肺、止咳、補五臟、治虛損、除腸胃癖氣,還能安中養脾、平胃氣、通九竅、助十二經等。

功效主治

大棗可以健脾益胃, 用來治療飲食不慎所引起的胃炎如胃脹,嘔吐等症狀。同時可以補氣養血, 能提升身體的元氣,增強免疫力。此外,亦可以養血安神, 對治女性躁鬱症,哭泣不安,心神不寧等。值得一掀是大棗有緩和藥性的功效,以減少烈性藥的副作用,並保護正氣。[2]


食用價值

美容

滋潤肌膚,益顏美容。民間有「一日食仨棗,百歲不顯老」、「要使皮膚好,粥里加紅棗」之說。 取紅棗50克,粳米100克,同煮成粥,早晚溫熱食服,對美容皮膚大有益處。究其原因是紅棗中大量的維生素B可促進皮下血液循環,使皮膚和毛髮光潤,面部皺紋平整,皮膚更加健美。

減少老人斑

紅棗中所含的維生素C是一種活性很強的還原性抗氧化物質,參與體內大棗的生理氧氣還原過程,防止黑色素在體內慢性沉澱,可有效地減少色素老年斑的產生。

其他

保肝護肝

紅棗中所含的糖類、脂肪、蛋白質是保護肝臟的營養劑。它能促進肝臟合成蛋白,增加血清紅蛋白與白蛋白含量,調整白蛋白與球蛋白比例,有預防輸血反應、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等作用。用紅棗50克、大米90克,熬成稠粥食之,對肝炎患者養脾護肝大有裨益。用紅棗、花生、冰糖各30至50克,先煮花生,再加紅棗與冰糖煮湯,每晚臨睡前服用,30天為一療程,對急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有一定療效。

防止落髮

紅棗有健脾養胃之功能。「脾好則皮堅」,皮膚容光煥發,毛髮則有了安身之處,所以常食營養豐富的紅棗可以防止發脫落,而且可長出烏黑髮亮的頭髮。

健胃補腦

中醫常用紅棗養胃健脾。如在處方中遇有藥力較猛或有刺激性藥物時,常配用紅棗,以保護脾胃,紅棗中含有糖類、蛋白質、脂肪、有機酸,對大腦有補益作用。用紅棗與麵粉製成棗糕,能養胃補腦。

可補氣養血

「紅棗有補中益氣,養血安神」之功效。紅棗中的高維生素含量,對人體毛細血管有健全的作用。用紅棗20枚,雞蛋1個,紅糖30克,水燉服,每日1次,適用於產後調養,有益氣補血之功效。

可以促進睡眠

紅棗,有補脾、養血、安神作用。晚飯後用紅棗加水煎汁服用即可;或者與百合煮粥;臨睡前喝湯吃棗,都能加快入睡。用鮮紅棗1000克,洗淨去核取肉搗爛,加適量水用文火煎,過濾取汁,混入500克蜂蜜,於火上調勻取成棗膏,裝瓶備用。每次服15毫升,每日2次,連續服完,可防治失眠。 另外紅棗還有補充鈣質,防治遺精,防腹瀉等作用。

大棗粥益脾餅

用於脾胃寒濕,消化不良,飲食減少,腹瀉或便溏。

棗參丸

有氣血雙補之功。

甘麥大棗湯

用於婦女髒燥,無故悲傷欲哭,喜怒無常,不能自主,心煩不安。

注意事項

生吃時,棗皮易滯留在腸道中不易排出,因此吃棗時應細細咀嚼。

棗皮中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燉湯時應連皮一起烹調。

棗雖然可以經常食用,但一次最好別超過20枚,吃得過量會有損消化功能,引發便秘。過多食用大棗會引起胃酸過多和腹脹。

腐爛的大棗在微生物的作用下會產生果酸和甲醇,人吃了爛棗會出現頭暈、視力障礙等中毒反應,重者可危及生命,所以要特別注意。

紅棗具有補血的效果,一般認為最適合女性食用,但有些情況下卻並非如此:月經期間有眼腫或腳腫、腹脹現象的女性不適合吃紅棗,否則水腫的情況會更嚴重;體質燥熱的婦女不適合在月經期吃紅棗,否則會造成月經量過多。

凡有濕痰、積滯,齒病、蟲病者,均不相宜。

(1)《醫學入門》:心下痞,中滿嘔吐者忌之。多食動風,脾反受病。

(2)《本草經巰》:小兒疳病不宜食,患痰熱者不宜食。

(3)《本草匯言》:胃痛氣閉者,蛔結腹痛及一切諸蟲為病者,咸忌之。

(4)《髓息居飲食譜》:多食患脹泄熱渴,最不益人。凡小兒、產後及溫熱、暑濕諸病前後,黃疸、腫脹並忌之。

相關配伍

(1)治脾胃濕寒,飲食減少,長作泄瀉,完谷不化:白朮四兩,乾薑二兩。雞內金二兩,熟棗肉半斤。上藥四味,白朮、雞內金皆用生者,每味各自軋細、焙熟,再將乾薑軋細,共和棗肉,同搗如泥,作小餅,木炭火上炙干,空心時,當點心,細嚼咽之。(《醫學衷中參西錄》益脾餅)

(2)治反胃吐食:大棗一枚(去核),班蝥一枚(去頭翅)入內餵熱,去蝥,空心食之,白湯下。(《綱目》

(3)補氣:大南棗十枚,蒸軟去核,配人參一錢,布包,藏飯鍋內蒸爛,搗勻為丸,如彈子大,收貯用之。(《醒園錄》棗參丸)

(4)治中風驚恐虛悸,四肢沉重:大棗七枚(去核),青粱粟米二合。上二味以水三升半,先煮棗取一升半,去滓,投米煮粥食之。(《聖濟總錄》補益大棗粥)

(5)治婦人髒躁,喜悲傷,欲哭,數欠伸:大棗十枚,甘草三兩,小麥一升。上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溫分三服。(《金匱要略》甘麥大棗湯)

(6)治咳:杏仁一百二十枚(去皮尖,熬),豉一百枚(熬令干),干棗四十枚(去核)。上三味台搗如泥,丸如杏核,含咽令盡。日七、八度,盡,更作。(盂詵《必效方》)

(7)治懸飲:芫花(熬)、甘遂、大戟各等分。上三味搗篩,以水一升五合,先煮肥大棗十枚,取八合,去渣,納藥末,強人服一錢匕,羸人服半錢匕,平日溫服之,不下者,明日更加半錢。得快利之後,糜粥自養。(《金匱要略》十棗湯)

(8)治虛勞煩悶不得眠:大棗二十枚,蔥白七莖。上二味,以水三升,煮一升,去滓頓服。(《千金方》)

(9)治肺疽吐血並妄行:紅棗(和核燒存性)、百藥煎(煅)各等分。為細末,每服二錢,米湯調下。(《三因方》二灰散)

(10)治卒急心痛:烏梅一個,棗二個,杏仁七個。一處搗,男用酒、女用醋送下。(《海上方》)

(11)治走馬牙疳:棗(去核、包信石,燒)、黃柏。同為末,布患處。(《海上方》)

(12)治諸瘡久不瘥:棗膏三升,水三斗,煮取一斗半,數洗取愈。(《千金方》》

(13)治風沿爛眼:大黑棗二十個(去核),明礬末五分,和棗肉搗成膏,濕紙包,火內煨二刻,取出,去紙,水二碗,將棗膏煎湯,去渣,將湯洗眼。(《本草匯言》眼科方)

臨床應用

(1)預防輸血反應輸血前15~30分鐘服紅棗湯(紅棗20枚,地膚子、炒荊芥各3錢)。據46人次觀察,無反應者占2/3左右,且很少出現Ⅲ°;反應。但對激素未能防止反應的病例,紅棗湯似亦無效。

(2)降低血清谷丙轉氨酶水平對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患者的血清轉氨酶活力較高的病人,每晚睡前服紅棗花生湯(紅棗、花生、冰糖各1兩,先煎花生,後加紅棗冰糖)1劑,30天為一療程,觀察12例均有效。但對合併膽道感染、風濕活動合併心肌炎的病人,應再配合清熱利膽或祛風濕的藥物。

毒理作用

據《中華本草》記載,台灣大棗中的SpinosaA和B作為催眠藥作用時,發現毒性反應。除了大棗種子的這兩種成分有毒性外,其他尚未見毒性方面的報道。 [3]

化學成份

含大棗皂甙Ⅰ、Ⅱ、Ⅲ(ziziphussaponinⅠ,Ⅱ,Ⅲ)、酸棗仁皂甙B(jujubosideB)、光千金藤鹼(stepharine)、葡萄糖、果糖、蔗糖、環磷腺苷(cAMP)、環磷烏苷(cgMP)等。

相關論述

(1)《註解傷寒論》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大棗之甘,滋助脾土,以平腎氣。十棗湯,益土而勝水。

(2)《綱目》:《素問》言棗為脾之果,脾病宜食之,謂治病和藥,棗為脾經血分藥也。若無故頻食,則損齒,貽害多矣。

(3)《本草匯言》:沈氏曰,此藥甘潤膏凝,善補陰陽、氣血、津液、脈絡、筋俞、骨髓,一切虛損,無不宜之。如龍譚方治驚悸怔忡,健忘恍惚,志意昏迷,精神不守,或中氣不和,飲食無味,百體懶重,肌肉瘦,此屬心、脾二藏元神虧損之證,必用大棗治之。佐用陳皮,調暢中脘虛滯之痰。

(4)《藥品化義》:大黑棗,助陰補血,入肝走腎,主治虛勞,善滋二便,凡補肝腎藥中,如滋陰降火湯、茯苓補心湯、產後芎歸調血飲、保胎丸、養榮丸、四神丸,俱宜為佐使,因性味甘溫,尤能扶脾養胃耳。

(5)《本經逢原》古方中用大棗,皆是紅棗,取生能散表也。入補脾藥,宜用南棗,取甘能益津也。

(6)《長沙藥解》大棗,補太陰之精,化陽明之氣,生津潤肺而除燥,養血滋肝而熄風,療脾胃衰損,調經脈虛芤。其味濃而質厚,則長於補血,而短於補氣。人參之補土,補氣似生血也;大棗之補土,補血以化氣也,是以偏補脾精而養肝血。凡內傷肝脾之病,土虛木燥,風動血耗者,非此不可。而尤宜於外感發表之際,蓋汗血一也,桂枝湯開經絡而泄榮郁,不以大棗補其榮陰,則汗出血亡,外感去而內傷來矣。故仲景於中風桂枝諸方皆用之,補瀉並行之法也。十棗湯、葶藶大棗數方悉是此意。惟傷寒榮閉衛郁,義在泄衛,不在泄榮,故麻黃湯不用也。

(7)《本經疏證》:《傷寒論》、《金匱要略》兩書,用棗者五十八方,其不與姜同用者,十一方而已,大率姜與棗聯,為和營衛之主劑,姜以主衛,棗以主營,故四十七方中其受桂枝湯節制者二十四,受小柴胡湯節制者六,不受桂柴節制者十七,此蓋有二焉,皆有涉於營衛,一者營衛之氣為邪阻於外,欲開而出之,又恐其散之猛也,則麻黃劑中加用之以防其太過;一者營衛之氣為邪阻於內,欲補而達之,又恐其補之壅也,則人參劑中加用之,以助其不及。防之於外者,欲其力勻稱,故分數仍桂枝、柴胡之法;助之於內者,欲其和里之力優,而後外達能銳,故棗重於姜,此實用姜棗之權輿,棗之功能,尤於是足見者也。《金匱要略》曰,病有賁豚,有吐膿,有驚怖,有火邪,此四部病皆從驚發得之。據《本經》大棗主大驚,宜無不可用矣,而不必悉用,何哉?夫《本經》固言之矣,曰身中不足大驚。不可截去'身中不足,,僅以'大驚'二字概之也。其有非身中本不足而用棗者,必緣誤治。其義只在《傷寒論》曰,少陽不可吐下,吐下則悸而驚,是故柴胡加尤骨牡蠣湯,下後證也;桂枝加桂湯,發汗及燒針後證也;茯苓桂枝甘草大棗湯,發汗後證也;賁豚湯證,則未經誤治,故獨不用棗,若夫《千金》風虛驚悸二十三方,用棗十一方,其方有用獨後、細辛、羌活、白蘚皮、銀屑、大黃、石膏、蜀椒、菖蒲、防己、鐵精、麻黃者,即不用棗,子此見棗之治驚,但治實中之虛、虛中之虛,而虛中有實者,則其所不能任,若實中之實,又所不待言矣。

(8)《本經》:主心腹邪氣,安中養脾,助十二經。平胃氣,通九竅,補少氣、少津液,身中不足,大驚,四肢重,和百藥。

(9)《本草經集注》:煞烏頭毒。

(10)《別錄》:補中益氣,強力,除煩悶,療心下懸,腸僻。

(11)《藥對》:殺附子、天雄毒。


視頻

紅棗不要生吃!老中醫建議這樣吃紅棗!紅棗的效果翻10倍!
{ENG SUB} ★ 紅棗糕 簡單做法 ★

參考來源

  1. 紅棗送福年年好!. 簡書. 2016-02-07 [2019-12-24]. 
  2. 大棗補氣養血功效多 但4種人不宜吃棗. 人民網. 2014-08-24 [2019-12-24]. 
  3. 玉盤親捧棗如瓜 補中益氣助陽歸. 南方日報. 2019-03-29 [2019-1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