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联和墟

图片来自topick

联和墟位于香港新界北区粉岭北部,是粉岭发展的里程碑。根据统计处2007年的统计,联和墟人口约21,335人。联和墟附近设有港铁粉岭站,为该区提供铁路服务。

联和墟是战后香港首个兴建和规划的发展工程,是一个现代化的有盖墟市。多座商住两用建筑,是令墟内繁盛原因之一。墟内有很多具有历史的建筑,包括联和墟戏院联和市场雅士餐厅毕打奥餐厅。此地还是粉岭区乡事委员会的所在处。

联和市场化身为富贵墟,是2007年香港电影每当变幻时》的拍摄场景。

目录

历史

联和墟于1949年10月由粉岭、沙头角打鼓岭和部分大埔区村民集资成立。1951年正式建墟。当时占地61万平方米,建筑屋宇共220至240间,中央建有有盖及露天的市场,有盖市场三合土建筑,设有60个档位,包括14个肉台、12个鱼档、12个菜档、14个咸鱼档、2个鸡鸭档、2个牛肉台及2个豆腐档,而露天部分可容百馀个小贩摊位。围绕市场四周全是新式两层建筑,设有铺位90间,主要为售卖洋货杂货、米及米机、茶楼餐室摄影冲晒理发厅及旅店,其后更加入跳舞学院电影院等。

建墟背景

联和墟的建立主要是与上水石湖墟竞争。在此以前,石湖墟是粉岭及沙头角、军地、打鼓岭一带乡民进行交易的市集,但因被墟主上水廖氏多收秤佣或公秤不准确等问题,驱使粉岭区乡民建立新墟以保障利益。

筹集资金

1940年代香港政府鼓励乡村筹建墟市,1948年由当地乡绅成立“联和置业公司”,当中的“联和”含有“联合”、“和睦”之意思。公司地址为安乐村瑞胜书楼,于1949年12月22日注册为有限公司,负责人为李仲庄(董事长)、冯奇焯(副董事长)、彭富华(总经理)、李毓棠(协理)、邓勋臣刘维香(司库)。法定资本为50万港元,合共5万股,每股10元,分500股为“创办股”及49,500股为“普通股”。分三次招股,累计总数为21,918股,集资2,191,800元。“创办股”由来自粉岭、打鼓岭、沙头角及大埔头的乡村认购,而“普通股”则由个人、祖堂或公司购入。

发展与变迁

1951年1月20日秏资二百万元的联和墟正式开幕营业。开市初期墟期定为一、四、七日,与石湖墟完全相同,随著买卖活动日益增加,墟期亦逐渐消失,每天营业。凌晨时分有农民在市场对出的空地出售新鲜收割的蔬菜,是为“天光墟”。除市场及商铺外,亦于1952年在墟市后方建设联和新村,楼房面积约可间一厅两房,外墙为白色,为数100间,公开发售,当地人称为“白屋仔”。而战后建立的联和墟由于邻近英国骑兵队驻扎的皇后山军营,更曾出现英式酒吧街,亦开始有不少西餐厅开业,如雅士餐厅。早期主要服务军营中英兵的粉岭圣若瑟堂亦于1953年建立,期后圣堂更于1959年创办教会学校宝血会培灵学校[1]

第二次国共内战后,国民政府迁台,但仍有不少人员在香港进行情报工作,其中在联和墟以及军地一带进行了不少建设,北区亦住有不少逃避中国共产党南来的人口,故战后每达双十节时联和墟挂上青天白日满地红旗,更会筑起大型牌楼"武昌楼"庆祝,直到1996年10月主权移交前。

1980年代末期,沿用了30多年的天光墟迁往邻近龙跃头安居街农产批发市场。1990年代联和新村被收购及拆卸,重新发展为两幢大厦及大型商场。昔日的两层建筑物亦重建为多层大厦,不同类型的商店陆续进驻。新街市于2002年7月1日投入服务,提供356个有空调的摊档及熟食中心,旧街市于同年9月26日停止运作,结束长达50多年的历史任务。

2014年有政党研究如何活化联和墟、大埔墟石湖墟;建议为活化联和市场为文创产业展销中心、在旁边兴建有盖露天剧场为区内的新地标,后方则绿化为跳蚤市场

2014年,信置以7.3亿元夺粉岭联和墟限量地,于2016年命名为“囍逸”,设296个单位,基座设有两层高商场“28墟”。

商场及天桥网络

联和墟自1980年代,在外围兴建不少多层住宅的屋苑,而这些屋苑大多附设购物商场。 以下为区内商场:

区内设有行人天桥网络,以联和墟巴士总站上盖商场帝庭轩商场为中心,连接绿悠轩商场联和墟市政大厦逸峯广场荣福商场

旧建筑物

地理

  • 联和墟位于粉岭北部,距离粉岭站步行约十五分钟。
  • 安乐村工业区与联和墟只有一街之隔。
  • 内划分为6条街道:联和道、和丰街、联发街、联兴街、联盛街及联昌街。

影片

粉岭 联和墟 近况 4K

参考文献

  1. 明报 – 2012年7月8日 《街知巷闻﹕粉岭联和墟 小镇故事多》. [2013年6月22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年3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