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萧县安徽省宿州市辖县,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大门、徐州近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等全局性战略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皖北振兴”等区域性战略的节点 。截至2021年,萧县辖22个镇、1个乡。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 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萧县常住人口为1054597人。

萧县古称萧国,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隋唐时期的萧窑遗址。萧县素有“文献之邦”“胜利之城”荣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

萧县境内有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风景区等景点。萧县由于黄泛冲击原因,形成了西南平原、故黄河高地和东南浅山区三个不同自然区域的结合体,主属黄淮冲击平原。萧县水系属淮河流域,属新汴河、故黄河、王引河3个水系;萧县处于北亚热带和暖温带的过渡区,属温带季风气候,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气候特点。

2021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417.2亿元;财政收入38亿元 。[1]

目录

基本介绍

萧县(Xiao County),别名龙城、画都,古为萧国都城,地处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之交。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是长三角城市群、中原经济区重要节点,被誉为淮海明珠。

萧县古有文献之邦之称。自秦汉起就为贯通东西南北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之地。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建城史[3]。是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汉文化、孝道文化、酒庄文化、陶瓷文化的重要发源地,诞生了宋绘、龙城画派。

萧县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辖18个镇和5个乡。设有一个省级萧县经济开发区,和萧县张江高科技园区、萧瓯合作共建工业园、萧县食品工业园、永堌轻化工业园、泉山工业园、萧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六大特色产业园。

萧县被称为国画之乡、美食之都,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葡萄之乡、中国羊肉美食之乡、中国曲艺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徽商最佳投资区域、安徽省文明城市。

地理位置

萧县位于安徽省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总面积1885平方千米。2011年末常住人口1130916人,户籍人口1436430

人。全县辖18个镇、5个乡:龙城镇黄口镇杨楼镇阎集镇新庄镇刘套镇马井镇大屯镇赵庄镇杜楼镇丁里镇王寨镇祖楼镇青龙集镇张庄寨镇永堌镇白土镇官桥镇、圣泉乡、酒店乡、孙圩孜乡、庄里乡、石林乡,17个街道(社区),共有257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县政府驻龙城镇。

全县地势由北向南微倾。分为丘陵、平原两大自然区,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龙城镇至相山一带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官海山海拔395米,为全县最高点。黄河故道以南有10多条季节性河流,属淮河水系。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811毫米,年均气温25℃。国家商品粮和优质棉花基地。

萧县紧靠江苏省徐州市,县城距徐州市15公里、徐州观音国际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西大门”之称。新白土镇北宋萧窑旧址和天门寺,省佛教重点寺院山中瑞云寺,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堌水库等。

萧县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体育先进县、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全国重点产煤县、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中国面粉加工强县[6]。“皖王”牌面粉为中国名牌产品、新锦丰集团“味之家”商标获中国驰名商标、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淮海战役总前委会议旧址蔡凹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

历史沿革

在原始社会末期,萧县已有很高文化和发达的经济。近从龙城镇东南倒流河沿岸发掘了的花甲寺、金寨、大蔡庄、北泉、城阳等处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尤其是庄里乡金寨村南玉石塘出土的玉璧、玉刀、玉锥等,工艺十分精熟,至今光艳如新。

夏代

夏、商、周三代,萧县是中原文化和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早在夏代这里就是萧国古邑。

春秋

属宋国,曾复建萧国为宋附庸。宋偃 王47 年 (前 286年)宋亡,属楚国,为萧邑。

秦朝

秦王政二十三年 (前224 年),置泗水郡 (治沛,今江苏沛县境),设萧县 (治萧故城),属之。

西汉

汉王元年 (前 206年)四月,萧县 (仍治萧故城)属项羽西楚国 (都彭城,今徐州市)泗水郡(仍治沛)。高祖五年(前202年)正月,泗水郡改属韩信楚国(都下邳,今江苏睢宁县古邳镇),萧县仍属之。在今境内设杼秋县 (治今孙庙乡老黄口),属彭越梁国砀郡。六年春,萧县改属汉沛郡(治相,今淮北市相山)。十一年三月丙寅,砀郡改属刘恢梁国 (都睢阳,今河南商丘南)。高后七年 (前181 年)二月,砀郡改属吕产吕国。八年八月,砀郡改属梁国。后九月,砀郡归汉。文帝前元二年(前 178年)二月乙卯,砀郡改为刘楫梁国。十二年,改属刘武梁国。元封五年 (前 106年)四月,沛郡、梁国属豫州刺史部。本始三年(前71 年)六月甲辰,宣帝封丞相韦贤为扶阳侯(都今萧县西南30 公里与淮北市交界的岱河东岸),侯国属沛郡,自此境内分设3 个县、国,分属 2 个郡、国,余仍之。

王莽新朝

王莽篡政,改沛郡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改梁国为“陈定郡”,改扶阳侯国为县,又改作 “合洽县”,改杼秋县为 “予秋县”。更始元年 ( 23年),刘秀封为萧王。

东汉

东汉初,恢复旧政区名,今县境设萧县 (仍治萧故城)、杼秋县 (仍治孙庙乡老黄口),属沛郡(仍治相,今淮北市相山);

扶阳县(仍治故侯国邑)仍属砀郡, 2个郡仍属豫州(治谯,今亳州市区)。建武十三年(37 年),扶阳县改为韩歆的扶阳侯国。十五年正月辛丑,扶阳侯国除为县,不久废。今县境仍设萧、杼秋2 个县,仍属豫州沛郡。二十年六月乙未,改沛郡为刘辅沛国 (仍都相)。

三国·魏国

延康元年(220 年)十月,曹魏代汉,今县境仍设萧 (仍治萧故城)、杼秋(仍治故城)2 个县,仍属豫州(初治谯,后多次改治)沛郡(初治相。太和三年,改治沛县,今 属江苏沛县境)。黄初二年 ( 221年),追封曹熊为萧公。太和三年 (229 年),改萧公国为萧王国 (仍都萧故城)。六年,萧王曹炳殁,无子,国除为县,改属沛国 (都沛)。青 龙二年 (234 年),萧县改属豫州谯郡 (均治谯,今亳州市区)。景初二年 (238 年),萧县(仍治萧故城)改属豫州汝阴郡(治汝阴,今阜阳市区)。嘉平五年( 253年),萧县改属谯郡 (仍治谯);杼秋县仍属沛郡 (治沛,故沛城)。

西晋

咸熙二年(265 年)十二月,西晋代魏,改元泰始,仍设萧县(仍治萧故城,曾封司马丙于此)、杼秋(仍治故城)2 个县。十二月丁卯,2 个县改属司马景沛国(都相),仍属豫州(初治项,今河南沈丘县城。后改治陈,今河南淮阳县)。永嘉五年( 311年),豫州没于刘汉国石勒部,改沛国为沛郡。

东晋

东晋初,曾收复。大兴元年 (318 年),入石勒。二年,复入东晋。太宁初 (约323年),入后赵。永和五年 ( 349年),入冉闵。七年,冉闵豫州刺史冉遇降晋。光寿元年357 年),地入前燕,属前燕豫州(治颍川郡,今许昌东)沛国,余仍西晋旧制。太和五 年 (365 年),前燕亡,入前秦,仍之。建元十六年 ( 380年),沛国改属东豫州 (治许 昌)。淝水战后(383 年),地属东晋徐州。东晋义熙七年( 411年),置北徐州(治彭城,今徐州市)。今县境杼秋县在东晋乱后废,萧县 (仍治萧故城)侨置沛郡 (又称北沛郡,兼郡治),在城北侨置相县,又称在黄杨城、北辰集置沛郡,实为 1个侨郡,领相、萧、杼秋县。

南朝·宋

元熙二年(420年)六月,刘宋代晋,今县境仍为北徐州(仍治彭城)侨置沛郡(治侨置相,今萧故城或其北),领相、萧县。永初三年(422 年),去“北”字,属徐州(仍治彭城)。

北朝·北魏

和平六年(465 年),占领萧县。泰始二年(466 年),淮北地区渐入北魏。梁大通元年( 527年),梁占领萧县。不久,复入北魏,今县境设龙城县(治今县城龙城镇东),属徐州彭城郡 (均治彭城);萧县 (仍治萧故城)属沛郡 (治萧)。

南朝·梁

梁占领期间仍设萧县(治萧故城),属睢州(治顿丘侨县,今宿州市老符离集)沛郡(改治淮阳,今宿州市解集)。

北朝·东魏

永熙三年(534 年)十月,东魏承袭北魏东部地区,入东魏。武定五年( 547 年)正月,侯景叛东魏。二月,降梁,入梁。十一月,复入东魏,今县境内设萧县 (仍治萧故城),属徐州 (治彭城,今徐州市)沛郡 (仍治萧县)。

北朝·北齐

武定八年五月,北齐取代东魏,仍之。天保二年( 551年),一说七年,改萧县为承高县(仍治萧故城),仍之。七年,撤销沛郡,承高县改属徐州彭城郡(均治彭城,今徐州市)。

北朝·北周

建德六年(577 年)二月,灭北齐,承高县(仍治萧故城)及复置龙城县(仍治今龙城镇东)属徐州彭城郡 (均治彭城,今徐州市)。

隋朝

北周大定元年 (581 年)二月,隋代北周,改元开皇,今县境仍设承高 (初治萧故城)、龙城县(仍治今龙城镇东),属徐州彭城郡(均治彭城,今徐州市)。大定二年(583年)撤郡,直属徐州。六年,撤销龙城县,并入承高县(仍治萧故城)。十八年,改承高县为临沛县(仍治故萧城),仍属徐州。大业二年( 606年),改临沛县为萧县(仍治故萧城),仍属徐州。三年四月,改徐州为彭城郡,属徐州刺史部。

唐朝

大业十四年五月,唐代隋朝,改郡为州,今县境设萧县(仍治萧故城),属徐州(仍治今徐州市)。武德四年(621 年)五城市经济。[3]

综述

2013年萧县地区生产总值186亿元,三产比例28.8:40.4:30.8;财政总收入11.7亿元,工业增加值47.6亿元,固定资产投资140.2亿元,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9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亿元,新增贷款14.3亿元,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88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063元,出生人口政策符合率90.2%。

2014年,萧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5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3.4亿元;三次产业比例为27.3:41.0:31.7,二产、三产分别提高0.6、0.9%,三产比重提升超过二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3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5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64亿元,新增存款28.7亿元,新增贷款9.4亿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超万元,主要指标位居宿州市前列,部分指标安徽省领先。

2016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242.6亿元,财政收入20亿元。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速度竞争力第1名、发展活力竞争力第3名。

第一产业

萧县被称为中国水果之乡,是中国最大的胡萝卜和葡萄种植基地水果种植面积达到了60万亩,年总产量超过6亿公斤。农业主导产业有粮食、水果、蔬菜、畜牧、林业、棉花等。萧县已形成“三大片一条线”的水果生产布局,三片即北部黄河故道梨、苹果、甜瓜产区,中部优质鲜食桃产区,东南山区优质葡萄及樱桃产区,西部沙河沿岸苹果、黄桃产区。一线及黄河故道水晶梨、园艺总厂酿酒葡萄、郑腰庄萧国圣桃、姬村石榴、徐里巴斗杏等特色水果产区。2013年粮食总产100万吨,实现产值110亿元。连续三年评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首次确定为省“肉羊养殖大县”。4个国家级标准化基地和养殖小区通过认定,新被列入国家农业综合开发改革创新试点县。

2014年,萧县粮食总产110.7万吨,实现“十一连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28家,新增合作组织550个、家庭农场172家,建成国家级果蔬标准示范区4个、省级2个。认证“三品一标”农产品11个。实施森林增长工程3.2万亩,森林覆盖率34.9%。农机总动力158万千瓦,被评为全国平安农机示范县。小农水重点县获得批准,农田水利投入资金2.3亿元,新打修复机井875眼,疏浚治理大中沟91条。岱河上段和利民沟治理发挥作用,淮水北调工程完成征迁,闸河治理主体完工。农村土地确权工作有序推进,流转土地21万亩。

第二产业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 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现代萧县被授予“中国防腐蚀产业第一县”,是中国重要的防腐产业基地和防腐产品出口基地。 萧县瓷质抛光地板砖被誉为“安徽第一砖”,获得“中部瓷城”的称号。萧县是安徽最大的绿色皮革加工生产基地,青龙集是全国四大皮毛专业市场之一,合成革上下游产业链基本建成。2013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龙城镇和张庄寨镇评为省产业集群镇,省新农村电气化县顺利通过验收。

2014年,萧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73亿元,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30亿元,首位产业发展较快,58家建材企业完成产值60亿元。规模企业总数180家,其中10亿元以上4家。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战略性新兴产业4个。实现利润总额10.85亿元,增长14.3%。实施工业项目123个,其中亿元以上25个。

2015年,萧县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68亿元,增长25%;工业总产值328亿元,增长16.8%;实现利税总额13亿元,增长21.7%。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0家。

第三产业

阿里巴巴宿州产业带运营总部坐落于萧县,是安徽省第一家市级地 方产业带,由宿州市政府主导与阿里巴巴(中国)网络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开展,由第三方专业服务商来运营,此举将推动当地实体经济与网络经济加快融合与发展。2014年萧县接待游客21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亿元。皇藏峪列为国家级摄影创作基地,独家冠名2014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蔡凹景区征地拆迁全面启动,道路提升加快推进。龙城画派研究院成功挂牌,金寨文化遗址获专家认可,第三次蝉联“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国家级书协会员新增4个。现代物流业发展较快,建成交通商贸物流中心3个、物流站点4个。金融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县担保公司为104家企业担保贷款8亿元;萧县农商行挂牌运营,清收不良贷款2.8亿元。月,平王世充,仍之,属徐州总管府(治徐州)。贞观元年( 627年),徐州属河南道地理区。八年,改徐州总管府为都督府。十七年,罢徐州都督府。开元二十一年(733 年),徐州属河南道(治汴州,今开封市)。天宝元年(742年),改徐州为彭城郡 (仍治彭城)。至德元载,徐州改属淮西镇节度 (治汝南,今河南汝南县)。二载十二月,彭城郡复名徐州。贞元四年( 788年),徐州改属徐泗濠节镇(治徐州)。大中二年( 848年),徐州改属武宁军节镇(仍治徐州)。咸通三年,取消武宁军号。十一年,改属徐泗观察使。十一月丁卯,更名感化军节镇 (仍治徐州)。光化二年( 898 年),复为武宁军节镇(仍治徐州);不久,改为感化军。天复二年( 902年),罢感化军,萧县仍属徐州。

清朝

顺治二年(1645年)正月,入清,萧县仍属南直隶(仍治今南京市)直隶徐州。顺治二年闰六月乙巳1645年8月19日),萧县(仍治今龙城镇)改属江南省(治江宁,今南京市)直隶徐州 (仍治今徐州市)。十八年,直隶徐州改属江南省左布政使司 (治江宁)。康熙五年( 1666年),直隶徐州改属江南右布政使司(治苏州府,今为市)。六年七月甲寅(1667 年8 月 30 日),直隶徐州属江苏省(仍治苏州府,今苏州市)。九年四月丁亥(1670 年 5 月19 日),直隶徐州改属江苏省淮扬道(治山阳,今江苏淮阴市)。十五年,直隶徐州改隶江苏省淮徐道(治徐州)。雍正十年二月甲寅(1732 年3 月 22 日),淮徐道 改治宿迁县(今属江苏省)。十一年三月癸巳(1733 年 4 月 25日),升直隶徐州为府(治铜山县,今市区),属淮徐海道。咸丰十年( 1860年),徐州府改属江苏省淮徐扬海道 (治徐州府)。同治四年(1865 年),徐州府改属淮徐海道。光绪二年九月丁丑(1876年11月5 日),徐州府改属淮徐道。清代,江南省、江苏省先后属江南江西河南、江南、两江总督 (驻江宁,今南京市)。

中华民国·北京政府

民国元年(1912 年)1 月,废道、府,萧县(仍治今龙城镇)属江苏省。3 年 6 月 2日,属江苏省徐海道 (治今徐州市)。废道后,萧县直属江苏省。

中华民国·南京政府

民国 16年 6 月2 日晨,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部占领徐州,经萧城,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江苏省控制区。21 年(1932 年)10月10日,萧县属江苏省铜山专区 又称第九专区,专员驻铜山,今徐州市区)。 27年 5月 18日,萧城沦陷,萧县政府解体,萧县政府为抗日民主政府取代。 29年 3 ~5 月,国民党萧县流亡政府在七区迎风口一带活动。5 月14 日,驻临黄镇(今管粥集),时称“北政府”,后据萧西地区。33 年11 月 25日,伪顽合流,在临黄镇及附近的亲民村、胜利村、陆庄组建萧铜丰沛四县联防政府,并以四村镇为临时流亡县府驻地。萧县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存在期间,属江苏省第九专区。35 年7 月18 日,国民党军队占领萧城。24 日,萧县政府从临黄镇迁往萧城。 37 年11 月13 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城,萧县全境解放。[4]

社会事业

文化

截至2014年,萧县有各类书画艺术学校20多家,各类书画艺术研究会31个,23个乡镇全部依托乡镇文化站建立了书画艺术协会[13]。1981年建立的萧县书画院,是全国第一个县级书画研究院[14]。1983年被文化部首批命名为“中国书画艺术之乡”[14]。2010年8月,中央文史研究馆选址皇藏峪成立创作基地。2014年11月30日,龙城画派艺术研究院揭牌[15]。2015年被评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医疗

萧县有萧县人民医院、萧县中医院、萧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三甲级淮海综合医院(在建)、萧县协和医院 、萧县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萧县妇幼保健站、萧县卫校、萧县红十字会办公室、萧县爱卫会办公室等县级医疗卫生机构;乡镇有23所卫生院,相对独立的卫生预防保健所23所,686个村卫生室。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共有人员2315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929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助理)医师612人,注册护士400余人,高级职称82人,中级职称421人,床位1000余张,平均每千人拥有卫技人员1.48人,每千人拥有床位0.81张,乡村医生1400余人,县、乡、村三级医疗预防保健网络健全。

教育

截至2015年9月,萧县有各类学校334所,其中师范学校1所,职业学校6所,高中9所,初中66所,小学210所,幼儿园42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全县中小学生、幼儿园在校学生194068人,有在职教职工12035人。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54%,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3%,高中阶段毛入学率68%。拥有省级示范高中2所,省级示范初中2所,省级农村示范小学1所,省教育厅命名的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和艺术特色学校各1所。市级示范高中2所,初中4所,小学10所。

工业概况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几年来,美国裴顿、四川天牧乳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清大集团、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台湾王品农产品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全县已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75公顷,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农业概况

萧县盛产小麦,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个小麦示范县之一。

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亩产375公斤,总产3.75亿公斤;优质玉米50万亩,亩产400公斤,总产2亿公斤;优质棉花25万

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形成了马井镇万亩韭黄、韭青基地,酒店乡、黄口镇万亩西瓜基地,杜楼镇小圩子1000亩香椿基地,龙城镇帽山万亩大棚菜基地,孙圩子乡5万亩胡萝卜基地,大屯镇芦荟基地,杨楼镇白蒜基地,沿国道两侧5万亩鲜豌豆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30多个,总产6亿公斤以上,优质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以辣椒制种为主的蔬菜制种近万亩,总产值1亿元左右。萧县杂交辣椒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除在国内的广东、广西、海南、北京等20多个省市销售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等。

林果业

萧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果大县,当前,基本形成了沿官桥-白土-龙城-圣泉-刘套等乡镇的葡萄产业带,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苹果、梨产业带,以郑腰庄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以东南山区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同时有早熟梨、早熟苹果、加工专用葡萄、桃、干杂果等新品种50多个。全县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梨20万亩,苹果10万亩、葡萄8万亩、桃7万亩、干杂果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6亿公斤左右,到2007年,全县水果面积将发展到70万亩。

萧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达32.8%,特别是近几年来,农民跟着市场走,栽植杨树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杨树可采量22万立方米,带动了板材加工业的兴起。

畜牧业

萧县是安徽省养殖大县。当前,形成了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樱桃谷鸭等高效品种和特禽、长毛兔、鸵鸟、土元、蝎子等特种动物及珍稀动物养殖基地。全县常年存栏牛17万头、羊100万只、猪40万头、禽1000万只,出栏牛8万头、羊120万只、猪50万头、禽1500万只。形成了庄里乡、白土镇波尔山羊、皖北白山羊规模养殖,黄口镇三元杂交猪养殖,新庄镇牛肉养殖,永堌镇天牧集团奶牛养殖,杨楼、刘套、圣泉等乡镇肉蛋鸡养殖,丁里镇樱桃谷鸭养殖,大屯镇鹌鹑养殖等规模养殖小区,全县养殖龙头企业近50家,养殖专业协会达200多个,专业村80多个,规模养殖户达5万多户,引进新品种150多个,开展了山羊、生猪、肉奶牛的杂改推广,加强蓄禽疫病的监控与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的发展。

水产业

萧县水面积达11.5万亩,共有大型水库4座,可养水面3万亩,已养水面2.4万亩,开发精养鱼塘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F6、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推广种草养鱼、颗粒饲料养鱼、池塘鱼鳖混养等技术,形成了以故黄河塌陷区为主的两个养殖基地,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吨左右。[5]

旅游资源

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

皇藏峪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此地也是收复外蒙古将领徐树铮的故里。这里恬属温带阔叶落叶林残存区,森林面积3100多亩,146种树木,58种鸟类,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区暖温带生物群落面貌。被省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皇藏峪原名黄桑峪。早年因峪内长满黄桑而得名。皇藏峪国家级森林公园是AAAA级旅游风景区。

孔庙

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3]。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古时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因风雨剥蚀,战火焚毁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今仅存孔庙大成殿。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蔡凹会议旧址

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凹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

会议休息时,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军指挥部已迁入该村,到1949年元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共在蔡凹工作28天。现该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总前委会议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室内用具(老式床、桌椅、条几等)保存完好。

圣泉寺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五泉

圣泉是萧县最著名的一处泉水。涓涓细流,虽一勺之泽,却常年不涸。水质清澈味甘,堪称萧县第一泉。清人王维翰《题圣泉》诗赞云:”瀑布山腰老树前,僧寮一簇锁寒烟。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

北泉,又名栲栳泉,在永堌寨北门外。大小泉眼10余个。泉水涌出,常年不断,形成一水塘和小溪。

雾猪泉,位于皇藏峪北部雾猪山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如适雨季,清水喷涌,颇为壮观。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讹传为雾猪泉。宋代时苏东坡知徐州时,曾祈雪于此,作《祈雪雾猪泉文》。

蚂虾泉,位于永堌镇铙钹山东麓。一石坯下泉水流出,水量不大,但四季不竭。水中常见蚂虾戏游,故名。

拔枣泉,位于永堌镇铙钹山北,水库西。是季节性山泉。雨季时水柱高达一、二米,旱时干涸。泉名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赵匡胤和周世宗、鲁郑恩结拜为三兄弟,落泊时避难于永堌寨,住院在一家王姓客店。因付不起食宿费,与店家伙计发生争执,以至打了起来。赵匡胤等3人赤手空拳,不能敌众,鲁郑恩一怒,拔起一棵枣树,顿时泉水喷出,故名。

花甲寺古遗址

花甲寺古遗址,位于萧县城东南17公里花甲寺村南。倒流河把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9米,文化层厚约5米。

该遗址先后出土有古生产工具石斧、石凿、骨针、陶纺轮、陶瓶、刮削器、砸击器和渔猎工具、网坠等。从出土器物的形状,纹饰等分析认定,该遗址属新石器晚期遗址,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门寺

天门寺位于白土镇境内,周围有千年以上的古树,有些古木树龄高达两千六百年以上。这里的古树以青檀居多,造型怪异,其中怀中抱子是一颗树心已经朽为空洞,仅靠皮干支撑却依然枝叶茂盛的古树,在树洞里又长出一颗小树,就像一个大人怀抱一个孩子一样;树抱石是古树根顺岩石向下攀延,经千百年生长后,一块或几块石头被树紧紧缠绕在一起,已不可分离,再加上雨水冲洗造成水土流失,使树根和石头都裸露在地面上形成的独特景观。

所获荣誉

中国书画艺术之乡 中国防腐蚀业第一县 全国农业科普示范县 全国农业科技入户工程样板县 全国平原绿化先进县 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 全国体育先进县 中国辣椒制种第一县 全国重点产煤县 安徽省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先进县 中国面粉加工强县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