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龍城鎮隸屬於安徽省宿州市蕭縣;位於北緯34°10′—34°12′與東經116°54′—116°58′之間。東接徐州,南臨淮北,連霍高速公路、311國道、蕭(縣)淮(北)公路、蕭(縣)黃(口)公路穿城而過,符(離集)夾(河寨)鐵路沿城東繞行。東有龍河,西有岱河龍山虎山鳳山三山環衛。

2019年,蕭縣龍城鎮財政收入2.8億元,工業總產值16.3億元,農業總產值123.7億元,固定資產投資28.1億元。

截至2019年底龍城鎮人口14.6萬,總面積95平方千米,城區面積30平方千米,轄16個社區和9個村。特產有姬村石榴、帽山彎腰青蘿蔔、二莊葡萄。有梅山森林公園、蕭縣孔廟、聖泉寺、龍河景觀帶等景點。[1]

目錄

歷史沿革

蕭縣龍城鎮城建史可追溯到北魏在此設龍城縣,以龍山為名。

隋開皇六年(586年),廢為鎮,但將龍城名取代古蕭縣,大業初才復蕭縣故名。

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卻說龍城不知誰創,說明最起碼創於西晉永嘉亂後,估計初為軍城,北魏以舊城置龍城縣。但不少資料說明,故龍城址並非今龍城鎮。

如《太平寰宇記》說位蕭縣(指蕭故城)東15千米。《一統志》和《徐州府志》也說位今縣城龍城鎮東,加上舊《蕭縣誌》說隋開皇中建城,後廢,則龍城故址也非今城址。

因此,今龍城鎮有文字可考的建城史應追溯到明。

萬曆五年(1577年),黃河決口,蕭故城南城圮於水,朝廷批准在三台山的陽邊集創建新城,延用其東的龍城廢城舊名,改稱龍城。以區別故蕭城,是蕭縣城址的第二次大遷徙。

清朝時期,稱蕭城,民國期間,曾先後稱龍城市、龍城鎮、城關鎮。

1950年,改稱龍城鎮。

1958年,改稱虛實人民公社。

1960年,改稱蕭城鎮。

1980年,復稱龍城鎮。

2015年12月15日,蕭縣縣政府批准同意撤銷岱山口村民委員會、魏樓村民委員會,同意設立岱湖社區居民委員會、黃山社區居民委員會。

2019年安徽省民政廳皖民地函〔2019〕314號同意將蕭縣白土鎮的廟街村、馬樓村劃歸龍城鎮管轄。[2]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龍城鎮位於蕭縣東南部,位於北緯34°10′~34°12′與東經116°54′~116°58′與之間的鳳山南麓,龍河源頭。其東有龍山,西有虎山,東北距歷史重鎮徐州市僅25千米,西南距新興的煤城淮北市僅29千米,是蕭縣縣城所在地,全鎮面積105平方千米,城區面積10平方千米,耕地2522公頃。

地貌

龍城鎮因境內有龍山,龍河而得名。龍城鎮東、西、北三面,被龍山、虎山、岱山、泉山、鳳山環繞,南部是開闊平原。龍河貫穿龍城鎮東南,岱湖嵌在城北。全鎮面積95平方千米,城區面積10平方千米,耕地2522公頃。大部屬低山丘陵區,由震旦紀至奧陶紀碳酸鹽岩組成。嶺低谷寬,分布錯落,以水流侵蝕為主。山脈走向為北東向;山頂光禿,起伏不大,坡角15°—20°,少數達40°;在低山丘陵周圍,由於地面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山麓緩坡和丘陵間的6個山間谷地,緩坡面向平原傾斜,一般寬0.02—2千米,坡度5°。平原區,由於黃河、大沙河的泛濫衝擊作用,在龍城鎮北、西、西南和中部形成堆積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傾,海拔32—50米,屬第四紀地層。

氣候

龍城鎮屬溫帶季風氣候,處於北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區,兼有北方和南方的氣候特點,四季分明,夏無酷暑,冬無嚴寒。年氣溫14℃,年日照時數為2284至2495小時,日照率52%至57%,年均無霜期200至220天,年均降水量800至930毫米,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56%。氣候資源較為優越,有利於農作物生長。主要氣象災害有旱、澇等。氣候特點是: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適中,雨熱同期。四季之中春、秋季短,冬、夏季長,春季天氣多變,夏季高溫多雨,秋季天高氣爽,冬季寒潮頻襲。[3]

自然資源

礦產

龍城鎮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儲有煤、鐵、銅、磷礦石,石灰石、大理、天然焦、耐火土、瓷石等,其中瓷石和煤炭儲量為最大。

生物

龍城鎮森林植被屬華北區系類型,為暖溫帶落葉闊葉林。全鎮計有木本植物60科、110屬、275種,其中被子植物56科、102屬、260種;裸子植物4科、8屬、15種。蕭縣鳳山森林公園和梅山森林公園有兩片天然次生林,林內計有木本植物140餘種,對於生態學研究具有較高的價值。全鎮古樹名木繁多,數千年以上樹齡的唐槐4株。全鎮野生動物主要有鷹、野兔、鸚鵡、白薇、大鴇、金雕等。[4]

經濟

綜述

2018年,龍城鎮地區生產總產值122.6億,同比增長20%,固定資產投入21.6億元,同比增長20%,城鄉居民可支配收入16707元,同比增長9.9%,財政收入4.3億元。

第一產業

龍城鎮形成了以帽山蔬菜、姬村石榴、前梅村金太陽杏,塌陷區水產養殖、山羊養殖以及糧食生產為主的特色農業。全鎮有6800多畝綠色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和山區綠色水果、山雜果生產基地、養殖基地。特別是帽山蘿蔔全國有名,毛郢孜的優質水果種植基地、姬村、岱橋沿山無公害石榴種植基地、梅村杏和山雜果種植基地,蕭縣梅山森林公園建成AA級新型農業示範園區。擁有3000畝淡水養殖基地和10000畝山雜果生產基地,這些基地逐漸形成三大經濟區和經濟帶,推進了龍城農業產業化進程。

龍城鎮在帽山建立了大型養雞場、家畜家禽繁殖場,在新農村示範村姬村建立了養殖小區,樹立了一批養牛、養羊、養豬示範戶,為農民增產增收、農業增效提供保證。2008年龍城鎮糧食總產2.6萬噸,棉花產量196噸;油料產量556噸,生豬存欄3.9萬頭,牛存欄2500頭禽12萬隻。

2010年,糧食總產量25980噸;水果產量9703噸,油料產量547噸,棉花產量180噸。蔬菜產量11346噸,大牲畜出欄395頭,生豬出欄39035頭,增長211.4%;羊出欄25760隻,家禽出欄231323隻。

第二產業

龍城鎮工業主導產業有建材、防腐、機械加工、食品、紡織等,錦豐方便麵廠是全鎮龍頭企業。合資企業彩色水泥廠,採用國內最新技術,全自動化微機控制,在皖北地區彩色水泥行業僅此一家。99年彩色水泥廠和鎮建築總公司榮獲安徽省「明星企業」稱號。城東新型工業園規模810多畝,截至2010年,已經投入建設29800萬元。已簽約進園投資的企業8家,協議投資金額7.9億元。

截止2011年底,全鎮共有各類企業736個,其中國有集體工業企業12個,民營私有工業企業148個,個體企業576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6家。從業人員8456人,企業資產總額15.8億元,比2010年,同期增加3.16億元,工業總產值20.13億元,2011年申報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

第三產業

2007年,龍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3364萬元,比2006年增長19.0%。

2011年,龍城鎮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0445萬元。

龍城鎮是中國著名的畫鄉,位於龍城鎮的「蕭縣畫家村」項目,以「畫家村」建設為龍頭,以發展蕭縣書畫產業為支撐,集全縣書畫創作、展示、交流、銷售為一體。着力打造中國的文化產業園區。項目設計由別墅群A區8套,一般別墅群B區16套,畫家工作室C區180套,畫家工作室D區270套,龍城畫派紀念館、中國書畫展銷大廈、書畫培訓大廈、工藝美術廠、畫家村服務大樓等九大工程組成,配套工程12項,占地800畝,建築總面積83370平方米。[5]

榮譽

截至2014年,龍城鎮先後被授予宿州市信訪積案大交辦先進單位、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先進單位、全市鄉鎮及街道經濟目標考核第一名,縣「鄉鎮綜合目標考核全縣第一名」、招商引資工作第一名、安全生產先進單位、科協工作先進單位、黨建工作先進單位、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工業經濟考核一等獎和勞務輸出工作先進單位等榮譽。

2018年11月28日,龍城鎮入選第六批安徽省千年古鎮名單。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