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胡迪天主堂位於章丘棗園街道駐地西北4公里胡迪村西北邊,始建於清代中期,有200多年的歷史,因在胡迪村而得名,是章丘規模最大的天主教堂,整座建築建造的很是漂亮莊重大氣,莊嚴高聳,既有德國建築風格,又有民族傳統建築特色,比中國三大著名天主教堂之一的濟南洪家樓教堂建造時間還要早。

目錄

教堂簡介

天主教開始傳入章丘,大約是在清康熙時期。據光緒三十三年《章丘縣鄉土志》記載:「天主教,自康熙初年傳入本境,迨咸豐、光緒年間續添」。在清朝中期的時候,一個進入章丘傳教的德國神父,選中了胡迪村並捐資建了教堂,教堂落成後,胡迪村就成了章丘傳教中心。當時建的教堂狹小,僅能容納200多人。

後來信教的人多了,在教徒們的倡導下,於1905年又建起了新教堂,資金一部分靠教徒奉獻,一部分由濟南洪家樓總教捐助(此時濟南洪家樓天主教堂正在籌建)。新教堂建成後,在章丘是首屈一指的。

教堂坐西朝東,為典型的哥特式建築,美感十足。教堂外形以尖拱、圓拱、尖頂為構成要素,平面呈矩形。教堂正面上部為三座塔型建築,兩側低小的為塔樓,中間高大為鐘樓,內懸一德制銅鐘,每逢禮拜日或天主教節日,教堂洪亮的鐘聲可傳數里之外。塔樓和鐘樓頂端都有鐵質的十字架。教堂正面有南、中、北三扇尖拱券門,中間這扇門為主通道,比兩側的門要大,門上方有一大兩小的圓拱窗戶,堂門豎嵌有「天主堂」三個大字。南北牆各開8扇尖券窗戶。

哥特式風格

哥特式建築的風格是多種傳統的風格融合而成,飛扶壁[1]是哥特大教堂革命性的建築技術之一,使教堂擺脫厚重的牆壁也能高聳入雲,讓教堂的高頂的重量通過飛扶壁而傳遞到地面,使得大面積的玫瑰窗[2]可以在牆壁上出現,牆壁的承重減輕,大教堂整體也更加堅固。飛扶壁上也滿是精美的雕刻,中世紀的工匠們內心最在乎的是,讓上帝看見他們的用心。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