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資源學報
《自然資源學報》創刊於1986年,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主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和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主辦的自然資源科學研究的綜合性學術刊物。
學報主要報道自然資源學科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評價、自然資源[1]研究中新技術與新方法的運用、區域自然資源的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成果,綜述和簡要報道中國國內外自然資源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截至2015年1月,《自然資源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37人。
據2018年4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資源學報》共出版文獻3619篇、總被下載2010233次、總被引13082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25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82。
據2018年4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資源學報》共載文1267篇、被引量為72051、下載量為87491;2015年影響因子為2.073。
目錄
辦刊歷史
1986年,《自然資源學報》創刊,當年發表2期。
1987年,學報開始以季刊正常發表。
2001年,學報改為雙月刊。
2009年,學報由雙月刊改為月刊。
2014年11月,《自然資源學報》入選原國家新聞出版廣電總局第一批認定學術期刊。
《自然資源學報》主要報道自然資源學科理論研究的最新成果、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評價、自然資源研究中新技術與新方法的運用、區域自然資源的管理及可持續發展等研究成果,綜述和簡要報道中國國內外自然資源研究進展和發展趨勢。
編委成員
截至2015年1月,《自然資源學報》第六屆編輯委員會擁有委員37人。
發表數據
據2018年4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資源學報》共出版文獻3619篇。
據2018年4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資源學報》共載文1267篇。
刊出論文獲獎
《自然資源學報》刊出的論文多次獲獎:
「中國西北地區生態需水研究(1)(2)」、「雨水資源、土壤水資源與土壤水分植被承載力」、「針對水功能區划水質目標的可用水資源量聯合評估方法」、「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生態環境承載力的一種量化方法研究——以海河流域為例」等論文分別獲得第一屆、第二屆、第五屆和第六屆中國科協期刊優秀學術論文獎;
論文「青藏高原生態資產的價值評估」、「中國森林生態系統服務功能及其價值評價」被評為2007年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
論文「一個基於專家知識的生態系統服務價值化方法」被評為2011年度「中國百篇最具影響國內學術論文」。
收錄信息
據2018年4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資源學報》被JST日本科學技術振興機構數據庫(日)(2013)、CSCD中國科學引文數據庫(2017-2018年度)(含擴展版)、CSSCI中文社會科學引文索引(2017—2018)(含擴展版)、北京大學《中文核心期刊要目總覽》(1996年第二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等收錄。
2017年12月,《自然資源學報》被收錄在EBSCO最新研發的數據庫Academic Search Ultimate。
影響因子
據2018年4月29日中國知網顯示,《自然資源學報》總被下載2010233次、總被引130829次、(2017版)複合影響因子為3.250、(2017版)綜合影響因子為2.282。
據2018年4月29日萬方數據知識服務平台顯示,《自然資源學報》被引量為72051、下載量為87491;2015年影響因子為2.073,在中國期刊引證報告(擴刊版)的全部統計源期刊(6735種)中排名第167名。
獲得榮譽
2002年至2013年7月,《自然資源學報》8次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百種傑出學術期刊」。
2008和2011年,被中國科技信息研究所評為「中國精品科技期刊[2]」。
2012、2013、2014年,《自然資源學報》被中國科學文獻計量評價研究中心、清華大學圖書館和中國學術期刊電子雜誌社評為「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中國最具國際影響力學術期刊」、「中國國際影響力優秀學術期刊」。
2006—2011、2013、2015年,《自然資源學報》獲得中國科協精品科技期刊項目資助。
《自然資源學報》曾獲得Caj-cd規範獲獎。
文化傳統
《自然資源學報》以反映中國自然資源的數量與質量的評價、資源開發、利用、管理與保護等領域研究的主要成果為任務,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方針指導下,開展有關學科領域內的學術交流和學術講座,促進自然資源學科研究的繁榮,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
歷任領導
第五屆主編:李文華。
視頻
自然資源學報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科普 | 一文告訴你什麼是自然資源! ,搜狐,2019-04-08
- ↑ 建設一流科技期刊,我們在路上,搜狐,201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