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节前·灯前一影客中身
《至节前·灯前一影客中身》是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的作品[1]。
方回(1227~1305),字万里,别号虚谷。徽州歙县(今属安徽)人。元朝诗人、诗论家。方回节操无可言者,为世所讥,然善论诗文,论诗主江西派,为江西诗派殿军(参见《中国文学史·第三卷·第六编·元代文学》)[2]。
方回著作,有《桐江诗集》。戴表元《桐江诗序》称其集刻于严州,65卷。今存《桐江集》4卷,《桐江续集》[3]36卷。其作品散失不少。《瀛奎律髓》传世有两种刻本,一为吴之振所刊,一为苏州陈士泰所刻,系翻明成化三年龙集刻本。
“ |
灯前一影客中身, 鸡未鸣时起已频。 每日盆梅千百担, 倚楼闲作看花人。 |
” |
— [元]方回 |
目录
美学追求
方回的格高应该包括这样几方面:一是诗人高尚的人品和厚重的修养,二是诗歌积极健康、深厚的思想内容,三是诗歌整体上恢宏悲壮或劲健清瘦的艺术风格。四是细节上,诗歌语言的典雅,诗歌的新奇等。
在倡导格高的同时,方回又重视以圆熟、细润来弥补由于格高而带来的粗鄙。诗格并不甚高的诗歌能做到圆熟、细润,也是可取的。
总的来说,方回的圆熟的定义是“取之左右逄其原是也”。是一种自然,是意到而又语工,工而无痕。如卷二十方回称尤袤诗“却自圆熟,无一斧一斤痕迹也。”不管是诗歌未经锻炼而自然浑熟天成,还是老杜说过“美人细意熨帖平,裁缝灭尽针线迹”,总之,圆熟就是诗歌自然混融,工而无痕。
那种集格高、圆熟、细润为一身的诗歌,最为方回所推崇,是诗歌艺术上的极品,也即方回之于诗歌的美学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