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从武生涯,近1500封[1]。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曾国藩家书》章节目录:《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
“ |
沅弟左右: 弟读邵尹诗,领得恬淡冲融之趣,此是襟怀长进处。自古圣贤豪杰,文人才士,其志事不同,而其豁达光明之胸,大略相同。以诗言之,必先有豁达光明之识,而后有恬淡冲融之趣;自李白韩退之杜牧之,则豁达处多,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则冲淡处多。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之五律最冲淡,苏之七古最豁达,邵尧夫虽非诗之正宗,而豁达冲淡,二者兼全。吾好读庄子。以其豁达足益人胸襟也。去年所讲生而美者,若知之,若不知之。若闻之,若不闻之一段,最为豁达。推之即舜禹之有天而不与,亦同此襟怀也。 吾辈现办军务,系处功利场中,宜刻刻勤劳,如农之力穑如贾之趋利,如篙工之上滩,早作夜思,以求有济。而治事之外,此中却须有一段豁达冲融气象,二者并进;则勤劳而以恬淡出之,最有意味,余所以令刻劳谦君子印章与弟者此也。 少荃已克笔太仑州,若再克昆山,则苏州可图矣,吾但能保沿江最要之城隘,则大局必日振也。(同治二年三月廿四日) |
” |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
目录
译文
沅弟左右:
弟弟读邵子诗,领会到他诗的恬淡冲融的趣味,这是你襟怀有了长进。自古以来,圣贤豪杰,文人才士,他们的志趣虽不同,而他们豁达光明的胸怀,大体都一样。以诗来说,一定要先有豁达光明的见识,然后才能有恬淡冲融的趣味。李白、韩退之、杜牧之,豁达的地方多一些;陶渊明、孟浩然、白香山,冲淡的地方多一些。杜、苏二公,无美不备,而杜公的五言律诗最冲淡;苏公的七言古诗最豁达。邵尧夫虽然不是诗的正宗,但豁达冲淡,两者兼而有之。我喜欢读《庄子》,其中的豁达能够使人的胸襟更加广阔。去年我说“生而美好的,好像知道好像不知道,好像听到好像没有听到”那一段,最为豁达。推而广之,舜、禹的有“天下而不在乎”,也是这样的襟怀。
我们现在处理军务,是身处功利场中,应该时刻勤劳,像农夫努力耕作,像商贾追求利润,像船工背纤走上滩,没日没夜,求的是有一个好结果。工作辛劳之余,便有一种豁达冲融的气象,两方面同时前进,那么,勤劳的事情,会处置得恬淡,最有意味。我之所以叫人刻一颗“劳谦君子”的印章给弟弟,就是这个意思。
无所作为的叛贼在十九日围扑庐江后,便没有消息了。春霆二十日还在泥汊,不久便得令支援庐江去了。
少荃已经克复太仓州,如果再攻克昆山,那么苏州克复指日可待。我能保住沿江最重要的城市和关隘,那么大局就一定会一天天好起来。
同治二年三月二十四日。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2]、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视频
致九弟·述治事宜勤军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晚清重臣曾国藩家书近1500封 ,搜狐,2021-05-17
- ↑ “两江总督”到底是哪“两江”?今天才终于明白 ,搜狐,2018-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