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
《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選自《曾國藩家書》。《曾國藩家書》是曾國藩的書信集,成書於清19世紀中葉。
《曾國藩家書[1]》章節目錄:《修身篇》、《勸學篇》、《治家篇》、《理財篇》、《交友篇》、《為政篇》、《用人篇》。
“ |
澄弟左右: 余於十月廿五,接入覲之旨,次日寫信召紀澤來營,厥後又有三次信,止其勿來,不知均接到否?自十一月初六接奉兩江督任之旨,十六日已具疏恭辭,廿八日又奉旨令回本任,初三日又具疏懇辭,如再不獲命;尚當再四疏辭,但受恩深重,不敢遽求回籍,留營調理而已,余從此不復作宮。 同鄉京官,今冬炭敬,猶須照常饋送;昨令李翥漢回湘,送羅家二百金,李家二百金,劉家百金,昔年曾共患難者也,前致弟處千金,為數極及,自有兩江總督以來,無待胞弟如此之薄者,然處茲亂也,錢愈多則患愈大,兄家與弟家,總不宜多存現銀現錢,每年兄敷一年之用,便是天下之大富,人間之大福矣,家中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若子弟不賢不才,雖多積銀積錢積穀積產積書積衣,總是枉然! 子弟之賢否,六分本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吾家世代皆有明德明訓,惟星岡公之都教,尤應謹守牢記,吾近將星岡公之家規,編成八句云:「書蔬豬魚,考早掃寶,常設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欠住,六者俱惱。」蓋星岡公於地命醫家世世守之,永為家訓,子孫雖愚,亦必使就範圍也(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
” |
— [清]曾國藩《曾國藩家書》 |
目錄
譯文
澄弟左右:
我在十月二十五日,接到入覲皇上的聖旨,第二天寫信招紀澤來軍營,之後又有三次信,阻止他來,不知都收到沒有?自十一月初六我接奉兩江督任的聖旨,十七日已具疏恭辭,二十八日又奉旨回本任,初三日又具疏懇辭,如不再獲皇上批准,還要第四次疏辭,但受恩深重,不敢馬上請求回籍,留在軍營調理罷了,我從此不再做官。
同鄉京官,今年冬天的寒炭費,還要照常放送。昨天令李翥漢回湖南,送羅家二百兩金子,李家二百兩金子,劉家一百兩金子,他們是曾經與我共患難的。前寄弟弟處的一千兩,為數很少,自有兩江總督以來,還沒有這樣薄待胞弟的。然而處在亂世,錢越多而禍患越大,兄長家和弟弟家總不宜多存現錢。現在每年的錢足夠一年的用度,便是天下的大富翁,人間的大福星。家裡要得興旺,全靠出賢子弟,如果子弟不賢不才,雖然多積銀、積錢、積穀、積產、積衣、積書,都是空的。
子弟的賢與不賢,六分出於天生,四分由於家教。我家世代都有明確的道德訓示,只有星岡公的教訓尤其應該謹守牢記。我近來把星岡公的家規,編成八句:「書蔬豬魚,考早掃寶,常說常行,八者都好;地命醫理,僧巫祈禱,留客久住,六者俱惱。」因星岡公對於地生、算命先生、郎中、和尚、巫師等五種人,一進門就惱火,就是親友、遠客住久了,也惱火,這個八好六惱,我家世代遵守,永為家訓,子孫雖然愚笨,也一定能使他們就範。
同治五年十二月初六日。
作者簡介
曾國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漢族,初名子城,字伯函,號滌生,宗聖曾子七十世孫。中國近代政治家、戰略家、理學家、文學家,湘軍的創立者和統帥。與胡林翼並稱曾胡,與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並稱「晚清四大名臣」。官至兩江總督、直隸總督[2]、武英殿大學士,封一等毅勇侯,諡曰文正。
視頻
致四弟·送銀子共患難者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曾國藩家書》為我們揭示的6點人生感悟,看完太受益了 ,搜狐,2019-09-23
- ↑ 當直隸總督遇上兩江總督 他們誰更厲害一些,搜狐,2019-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