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陳德征(茅盾)
作品欣賞
德征先生:你的兩個意見,我都非常贊成,並且想竭力做去。鄭振鐸君去年亦曾提議及此,我那時贊成人名地名應有人審查統一,文學上用語則不贊成用「人工」方法「烘」出來。說來自己也好笑,我翻譯時遇到地名人名,往往前後譯做兩個樣子,當時亦不覺得;至於譯音不對,更多至不可勝數。所以有法統一,我是極贊成的。
研究中國文學當然是極重要的一件事,我們亦極想做,可是這件事不能逼出來的。我的篇見,以為現在這種時局,是出產悲壯慷慨或是頹喪失望的創作的適宜時候,有熱血的並且受生活壓迫的人,誰又耐煩坐下來翻舊書呵,我是一個迷信「文學者社會之反影」的人;我愛聽現代人的呼痛聲,訴冤聲,不大愛聽古代人的假笑佯啼,無病呻吟,煙視媚行的不自然動作;不幸中國舊文學裡充滿了這些聲音。我的自私心很強,一想到縐〔皺〕着眉頭去到那充滿行屍走肉的舊籍里覓求「人」的聲音,便覺得是太苦了;或者我是舊書讀得太少,所以分外覺得無味。去年年底曾也有一時想讀讀舊書,但現在竟全然不想了。不過這都是我個人的偏見,並不敢以此希望別人;照現在「假古董」盛行的情勢而論,我反極盼望懂得真古董的朋友出來登個「謹防假冒」的廣告呢!
雁冰〔一九二二年六月〕[1]
作者簡介
茅盾,原名沈德鴻,字雁冰。浙江桐鄉人。中國現代著名作家、文學評論家、文化活動家以及社會活動家,五四新文化運動先驅者之一,我國革命文藝奠基人之一。 1896年7月4日生於浙江桐鄉縣烏鎮。這是個太湖南部的魚米之鄉,是近代以來中國農業最為發達之區,它毗鄰着現代化的上海,又是人文薈萃的地方,這裡成就了茅盾勇於面向世界的開放的文化心態,以及精緻入微的筆風。到了「文化大革命」時期,稍稍平穩便秘密寫作《霜葉紅似二月花》的「續稿」和回憶錄《我走過的道路》。茅盾於1981年3月27日辭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