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致陳逸飛先生信(老舍)

《致陳逸飛先生信》中國現代作家老舍寫的散文。

目錄

作品欣賞

(註:陳逸飛在三十年代初任北京《學生畫報》的記者。老舍從英國回到北京後住在語言學家白滌洲家,陳於1930年5月25日來訪未見,在留下的信中稱老舍為「笑王」。)

逸飛先生:

您來,正趕上我由津回來大睡其午覺,該死!其實,白老先生(註:自老先生,指白滌洲先生的父親。)也太愛我了,假如他進來叫我一聲,我還能一定抱着「不醒主義」嗎?

您封我為「笑王」,真是不敢當!依中國邏輯:王必有妃,王必有府,王必有八人大轎,而我無妃無府無大轎,其「不王」也明矣。

我星期二(二十八)上午在家,您如願來,請來;如不方便,改日我到您那兒去請安,嗻!

敬祝

笑安

弟舒舍予鞠躬1930年5月26日

載一九八一年九月《芒種》陳逸飛《老舍早年在文壇上的活動》一文 [1]

作者簡介

老舍(1899-1966):原名舒慶春,字舍予(姓氏一拆為二)。滿族,北京人(正紅旗)。另有筆名絜青、鴻來、非我等。中國現代小說家、著名作家,傑出的語言大師、人民藝術家,新中國第一位獲得「人民藝術家」稱號的作家。老舍的作品很多,代表作有《駱駝祥子》《趙子曰》《老張的哲學》《四世同堂》《二馬》《小坡的生日》《離婚》《貓城記》、《正紅旗下》,劇本《殘霧》、《方珍珠》、《面子問題》、《龍鬚溝》、《春華秋實》、《青年突擊隊》、《戲劇集》、《柳樹井》、《女店員》、《全家福》、《茶館》,報告文學《無名高地有了名》,中篇小說《月牙兒》、《我這一輩子》、《出口成章》,短篇小說集《趕集》、《櫻海集》、《蛤藻集》、《火車集》、《貧血集》及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等。北京市政府授予他「人民藝術家」的稱號。老舍的一生,總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藝界當之無愧的「勞動模範」。

筆名來歷,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筆名。因為老捨生於陰曆立春,父母為他取名「慶春」,大概含有慶賀春來、前景美好之意。上學後,自己更名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捨棄;予,我。含有「捨棄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這一筆名,是他在1926年發表長篇小說《老張的哲學》時首次使用的。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後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現今人們熟知的「老舍」。這個「老」並不表示年齡大,而是含有一貫、永遠的意思,合起來就是一貫、永遠「忘我」。他用「老舍」這一筆名發表了大量文學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慶春是誰。「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筆名。 [2]

他於1918年畢業於北京師範學校,擔任過小學校長、郊外北區勸學員等職。五四新文化運動掀起的民主、科學、個性解放的思潮,把他從「兢兢業業辦小學,恭恭順順地侍奉老母,規規矩矩地結婚生子」的人生信條中驚醒;文學革命的勃興,又使他「醉心新文藝」,由此開始生命和事業的新起點。[3]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