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弗里
艾弗里、奧斯瓦爾德·西奧多·埃弗里是一名加拿大裔美國籍細菌學家。曾就讀於科爾蓋特大學和哥倫比亞大學內外科醫學學院。艾弗里後來進入紐約洛克菲勒研究所醫院(亦譯作洛克菲勒醫學研究所)工作,並在那裡發現了遺傳物質的轉化現象,即細菌發生變化並將變化傳給細胞後代的過程。1944年艾弗里與他的合作者提出報告,指出引起轉化現象的是細胞內的脫氧核糖核酸分子,而不是當時人們普遍認為的蛋白質。奧斯瓦德·西奧多·艾弗里的發現因此開啟了研究分子遺傳學的大門,並為免疫化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此外,艾弗里還是分子生物學的先驅之一。
科學家是一個泛稱,廣義上指對真實自然及未知生命、環境、現象及其相關現象統一性的數字化重現與認識、探索、實踐、定義的專業類別貢獻者。狹義的定義是指專門從事科學研究的人士,包括自然科學家和社會科學家這兩大類[1]。所有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研究人員[2],達到了一定的造詣,獲得了有關部門和行業內的認可,均可以稱之為科學家。被稱之為科學家的代表人物有英國物理學家牛頓、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居里夫人,美籍科學家愛因斯坦和中國的農學家袁隆平等。
目錄
主要貢獻
細菌學家們曾研究過在實驗室中生長的兩種不同的肺炎球菌菌株,一種有平滑的外膜(S),一種沒有外膜,外表粗糙(R),顯然R菌株缺少某種構成這種碳水化物被膜的酶。同時發現,如果將S菌株的浸出物與R活菌株相混合,注射於小鼠,小鼠的組織中就會含有S活菌株。S浸出物(完全是非活性的)顯然含有一種因子,能夠供給R菌株以所需要的酶,並將之轉變成S菌株。大家都認為這種因子本質上是蛋白質。然而在1944年艾弗里及共同事研究了S菌株浸出物,提取S型菌中的DNA、蛋白質、莢膜物質等,分別加入培養R型菌的培養基中,只有加入DNA時,R型菌能轉化成S型菌,並且用DNA酶處理DNA樣品,DNA被降解後就不能使R型菌發生轉變,從而證實這種因子是純粹的脫氧核糖核酸(DNA),並不是蛋白質。這是一個關鍵性發展,在此以前,一直認為蛋白質是遺傳學的基礎,而DNA只是蛋白質的一種不怎麼重要的附屬品。現在看來DNA才是真正的遺傳學基礎。但是,由於提純的DNA之中還有0.02%的蛋白質,還有一些人對DNA是遺傳物質提出質疑。這一發現直接導致了對DNA的新的鑽研,使克里克和沃森發現了它的結構及其複製方式。
視頻
艾弗里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什麼樣的人稱為科學家,糗問,2020-06-06
- ↑ 社會科學研究方法,豆丁網,2015-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