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氏劑
艾氏劑是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公布的科技術語。
歷史名詞是歷史上曾出現的事件及事物的名稱[1],例如「禪讓」,傳說古代實行舉薦賢能之人為首領繼承人的一種制度,據文獻記獻:有堯舉舜、舜舉禹[2]、禹先舉皋陶、皋陶死禹又舉益等歷史故事。
目錄
名詞解釋
艾氏劑,是一種有機化合物,化學式為C12H8Cl6,有劇毒,在農業上用於防治農作物害蟲,可引起人肝功能障礙、致癌,作為一種有機氯殺蟲劑,它是2001年5月22日,包括中國在內的90個國家的環境部長在瑞典斯德哥爾摩簽署了《關於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斯德哥爾摩公約》決定禁止或限制使用的12種持久性有機污染物之一。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可代謝為狄氏劑的艾氏劑在2A類致癌物清單中。
基本信息
化學式:C12H8Cl6
分子量:364.91
CAS號:309-00-2
EINECS號:206-215-8
理化性質
密度:1.73g/cm3
熔點:104℃
沸點:384.9℃
閃點:-12℃
折射率:1.659
外觀:白色結晶性粉末
溶解性:溶於乙醇和丙酮大多數有機溶劑,不溶於水
分子結構數據 播報
摩爾折射率:77.74
摩爾體積(cm3/mol):210.7
等張比容(90.2K):754.6
表面張力(dyne/cm):55.3
極化率(10-24cm3):30.81
毒理學數據
急性毒性:LD50:39 mg/kg(大鼠經口);62 mg/kg(小鼠皮下)。
急救措施
皮膚接觸:立即脫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及流動清水徹底沖洗污染的皮膚、頭髮、指甲等。就醫。
眼睛接觸:提起眼瞼,用流動清水或生理鹽水沖洗。就醫。
吸入:迅速脫離現場至空氣新鮮處。保持呼吸道通暢。如呼吸困難,給輸氧。如呼吸停止,立即進行人工呼吸。就醫。
食入:飲足量溫水,催吐。洗胃,導泄。就醫。
消防措施
危險特性:遇明火、高熱可燃。受熱分解產生有毒的煙氣。
有害燃燒產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氫。
滅火方法:消防人員須戴好防毒面具,在安全距離以外,在上風向滅火。
滅火劑:霧狀水、泡沫、乾粉、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應急處理
隔離泄漏污染區,限制出入。切斷火源。建議應急處理人員戴自給正壓式呼吸器,穿防毒服。用潔淨的鏟子收集於乾燥、潔淨、有蓋的容器中,轉移至安全場所。若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運至廢物處理場所處置。
防護措施
工程控制:嚴加密閉,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設備。
呼吸系統防護:可能接觸其粉塵時,必須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緊急事態搶救或撤離時,應該佩戴空氣呼吸器。
眼睛防護:呼吸系統防護中已作防護。
身體防護:穿膠布防毒衣。
手防護:戴橡膠手套。
其他防護:工作完畢,淋浴更衣。單獨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後備用。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
操作處置與儲運
操作注意事項:密閉操作,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風。操作人員必須經過專門培訓,嚴格遵守操作規程。建議操作人員佩戴防塵面具(全面罩),穿膠布防毒衣,戴橡膠手套。遠離火種、熱源,工作場所嚴禁吸煙。使用防爆型的通風系統和設備。避免產生粉塵。避免與氧化劑接觸。搬運時要輕裝輕卸,防止包裝及容器損壞。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應急處理設備。倒空的容器可能殘留有害物。
儲存注意事項:儲存於陰涼、通風的庫房。遠離火種、熱源。應與氧化劑、食用化學品分開存放,切忌混儲。配備相應品種和數量的消防器材。儲區應備有合適的材料收容泄漏物。應嚴格執行極毒物品「五雙」管理制度。
運輸注意事項:鐵路運輸時應嚴格按照鐵道部《危險貨物運輸規則》中的危險貨物配裝表進行配裝。運輸前應先檢查包裝容器是否完整、密封,運輸過程中要確保容器不泄漏、不倒塌、不墜落、不損壞。嚴禁與酸類、氧化劑、食品及食品添加劑混運。運輸途中應防曝曬、雨淋,防高溫。
參考文獻
- ↑ 文字記載前的1500年的歷史都發生了什麼,搜狐,2020-10-14
- ↑ 堯舜禹時期之中國和大禹之都及夏代都城之變遷,搜狐,2018-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