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来自 全景视觉网 的图片

艾香德》,副标题:傳教士、學者和朝聖者,作者: 夏普 (Eric J. Sharpe),譯者: 沈弘,出版: 道風書社,初版: 2021/11,頁數: 436,尺寸: 140*210 mm,系列: 道風譯叢,ISBN: 9789888165506。

傳教士(missionary),亦叫作宣教師宣教士,是堅定地信仰宗教[1],並且遠行向不信仰宗教的人們傳播宗教的修道者。雖然有些宗教,如日本神道教,很少會到處傳播自己的信仰,但是有很多宗教用傳教士來擴散它的影響,例如伊斯蘭教與基督宗教[2]

目录

内容简介

夏普(Eric John Sharpe, 1933-2000)是二十世紀的宗教史學大師,在宗教現象學、現代基督教宣教史、宗教對話等領域具開拓性的先鋒學者,他的遺作是華人教會既熟悉又陌生的印度基督徒傳記研究:《聖徒孫大聖之謎》(The Riddle of Sadhu Sundar Singh, 2004)。

本書是作者首部的傳記研究,他的寫作進路沒有採取傳統的編年史方法,而是圍繞着艾香德作為傳教士、學者和朝聖者這三重身份進行穿梭研究,突出艾香德在各人生階段的身心靈掙扎,從中更呈現不同時期的人和事,有血有肉地描述了這位非一般的傳教士如何踏上前無古人的宣教新路。從漢語神學角度來看,艾香德和他的中外同工,無疑是漢語神學的先行者。

中譯本相比英文原作補充了大量參考資料,包括引文查證及注釋原著提及的中外人名、地名、事件,並附上珍貴歷史圖片,尤其提供依據挪威文原稿大幅增訂、查證和注解的景風山工作日誌(1922-1930),多角度及全方位呈現艾香德的生涯及事工。

目录

編者前言(楊熙楠撰)

中譯本導言(梁慧撰)

前言(李景雄撰)

導言

第一章 十九世紀傳教士對中國佛教所持的態度

第二章 信仰復興運動者艾香德(1877-1905)

第三章 準備時期(1905-1922)

第四章 南京的實驗(1922-1926)

第五章 道友會在南京和上海

第六章 道風山(1930-1934)

第七章 暴風雨前的平靜(1934-1939)

第八章 最後的年月(1939-1952)

第九章 回顧艾香德一生

附錄一 道友會與牛津團體運動

附錄二 道風山的會眾名冊和訪客名冊

附錄三 參考書目

附錄四 南京景風山工作日誌(1922-1930)

作者簡介

夏普,瑞典烏普薩拉大學(University of Uppsala)神學博士。曾任悉尼大學宗教研究首任教授、烏普薩拉大學擔任宗教史教席教授、澳洲宗教研究協會會長等。主要著作有《比較宗教學史》、《五十個關鍵詞:比較宗教學》、《理解宗教》,以及幾部西方在亞洲的傳教士的傳記。

譯者簡介

沈弘,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浙江大學外國語言國際文化及交流學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為中世紀與文藝復興時期英國文學、目錄學與版本研究、中外文化交流。著有《彌爾頓的撒旦與英國文學傳統》、《城記.杭州:1793-1937遺失在西方的杭州記憶》。譯著和編著有《晚清映像》、《中國長城》、《遺失在西方的中國史》等,以及著有數十篇學術論文。

編審者簡介

楊熙楠,漢語基督教文化研究所創所總監。米蘭安波羅修學會中國研究部創部會員。「歷代基督教思想學術文庫」總策劃。研究領域包括漢語神學、聖經研究及景教。出版包括《風隨意思而吹—艾香德與漢語神學》(主編)、《漢語神學讀本》(合編)、《道風:基督教文化評論》主題「漢語神學廿載談」(論題策劃)和Sino-Christian Studies in China(合編)等。

参考文献

  1. 宗教與文化.doc,豆丁網,2012-11-01
  2. 基督教的主要聖禮和節日,中國新聞網,2010-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