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花島(顧城)

《花島》中國現代作家顧城寫的詩。

目錄

作品欣賞

花島

在海洋無邊無際的浪濤里,

曾有一個名叫花島的美麗島嶼,

早晨,花色像朝霞樣瞬息萬變,

夜晚,花露像群星般光彩熠熠。

花間還有無數金色的蜜蜂,

整天整夜辛勤的授粉、釀蜜。

它們培育了許多新型品種,

使島上的花朵日新月異。

角落裡的毒麥對此卻十分仇恨,

因為在花圃中它沒有立足之地。

為了實現獨霸全島的罪惡野心,

它便施用了挑撥離間的毒計。

它時而親親熱熱地稱兄道弟,

時而又裝成老輩賣弄鬍鬚,

等到和花兒們漸漸混熟,

便講解起所謂的「革命問題」。

「你們知道蜜蜂並不製造養份,

既沒有葉片,更沒有根須,

只會爬在你們頭上吃現成的,

純粹是一個寄生蟲階級……」

花兒們不幸受了毒麥的蒙蔽,

開始與蜜蜂勢不兩立,

一聽見蜜蜂熱情的歌唱,

便急忙把漂亮的花冠緊緊關閉。

蜜蜂無蜜可采只得渡海遠去,

花兒消滅了「剝削」十分歡喜,

但從此卻再也結不出什麼花籽,

因為沒有誰來把花粉傳遞。

花兒們開始後悔地哭泣,

角落裡的毒麥卻大為得意,

乘順風大肆播撒長角長刺的草籽,

把肥沃的花圃全部占據。

最後一枝花用花瓣作為信箋,

記下了用痛苦換來的真理

花瓣飄飄搖搖落進藍色大海

海潮便帶着花的遺書奔向天際。 [1]

作者簡介

顧城(1956—1993),男,原籍上海,1956年9月24日生於北京一個詩人之家,中國朦朧詩派的重要代表,被稱為當代的「唯靈浪漫主義」詩人。[2]

「文革」期間開始詩歌寫作,1973年開始學畫,1977年重新開始寫作,在《今天》發表詩作後在詩歌界引起強烈反響和巨大爭論,並成朦朧詩派的主要代表。1980年初所在單位解體,失去工作,從此過漂游生活。1985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1987年應邀出訪歐美進行文化交流、講學活動。1988年赴新西蘭,講授中國古典文學,被聘為奧克蘭大學亞語系研究員。後辭職隱居激流島。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在德國寫作。1993年10月8日在其新西蘭寓所因婚變殺死妻子謝燁後自殺。留下大量詩、文、書法、繪畫等作品1992年獲德國DAAD創作年金。1993年獲伯爾創作基金,並在德寫作。 1993年3月曾回國探親。慘案發生時,值其夫婦從德返新西蘭不久。著作主要有《黑眼睛》(1986年人民文學出 版社出版)、《英兒》(1994年元月北京華藝出版社出版,與謝樺合著)、《靈台獨語》(1994年3月敦煌文藝出版社出版,老木、阿楊編)、《顧城詩集》、《顧城童話寓言詩選》、《城》等,部分作品被譯為英、德、法等多國文字。另有文集《生命停止的地方,靈魂在前進》,組詩《城》、鬼進城》、《從自然到自我》、《沒有目的的我》。小說《英兒》為詩人於棄世前與其妻雷米(謝燁)合著。[3]

顧城是朦朧詩派的重要詩人,在當代文學史上敘述新詩潮的發展時,都把顧城與舒婷北島相提並論。顧城作為一個「應運」而生的詩人,非常「巧合」地融入了新詩潮的歷史進程,成為其中壯其聲勢的一員,還是其詩歌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的詩學意義。顧城是個感覺至上的詩人。他用靈魂去感受,用心去觀察。顧城屬於那種用靈魂也為靈魂淺唱低吟的詩人,是純粹的性靈的寫作。他的詩歌安靜、舒緩、抑鬱、沉着,又不缺少生氣和活力。顧城之死,成為文學史家的一塊心病。文學史並不是刑事判決書,文學史家也不是道德家,只需知人論事,探究詩人對於詩歌藝術的勞績。[4]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