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剪紙
苗族剪紙
苗族剪紙俗稱「花紙」、「剪花」、「繡花紙」,苗語稱「西給港」、「西給榜」,意為「動物剪紙」和「花卉剪紙」。類型可分為革東和新民、新合兩種,手法主要採用剪、刻、扎等方式。題材範圍涉及苗族神話傳說和自然界中花、鳥、蟲、魚、動物形象等,內容反映了苗族對遠古圖騰和自然的崇拜,蘊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藝術特徵。[1]
2008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目錄
基本信息
歷史源流
苗族是中國西南人口較多、分布地域寬廣的少數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貴州和與之毗連的湘西、滇東、川南、渝南、鄂西南、桂北等七省(市、自治區),有三萬多人分布在海南中南部。苗族多是生活在地理條件較差的大山區,長期處於封閉的環境,社會發展緩慢,保持着許多獨特的生活習俗和文化傳承。苗族一些支系在刺繡中使用的剪紙花樣,在藝術上與刺繡有異曲同工之妙,只是由於它不是獨立的展示,外界人知之不多。[2] 苗族婦女們在刺繡中使用剪紙,歷史悠久,在黔東南一帶苗族中世代傳唱的《苗族古歌·跋山涉水》一節中就有剪紙的敘述。歌中描述苗族先民遠古時期從「東方」(苗族早期生活的長江中下游)向「西方」(指湘西、貴州)大遷徙的情景,「姑姑叫嫂嫂,莫忘帶針線,嫂嫂叫姑姑,莫忘帶剪花。」苗族歷史上的這次大遷徙,是民族性的集體大轉移,即使在這樣艱辛的環境,婦女們仍把針線、剪花當作十分重要的事項,可見剪紙(剪花)與刺繡早就成了一對孿生姐妹。[3]
應用範圍
苗族沒有漢族和北方少數民族剪窗花的習慣,除在宗教活動中偶用幾種圖案極簡單的剪紙外,只有刺繡才廣用剪紙,而且花樣繁多,因此人們所稱的苗族剪紙,指的就是繡花剪紙。
苗族製作刺繡時,有些繡法,如挑花等幾種,是按織物經緯線縱橫交叉點定針腳位,不需要畫底圖就能作出幾何點、線組成的規整圖案,其它如平繡、辮繡等一些繡法則需先在繡面繪畫出底圖才能刺繡。 直接在繡面上繪畫圖樣有些難度和缺陷:繡面要求非常乾淨、整潔,直接繪畫不易修改,稍不留心就會弄污; 二是費工,相同的圖樣也必須一一重複繪畫。使用剪紙就便利得多,相同的圖案通過一次疊剪便成,複雜的圖樣經過反覆修畫再剪,剪出來乾乾淨淨。同時,剪紙貼在繡面上比畫的圖醒目,並可作工藝上的提示,比如施洞型刺繡,需要鎖邊的線條就剪空,不鎖邊的線條只剪破。因而除少數人、少數地區因習慣仍沿用直接在繡面繪圖樣外,絕大多數人採用剪紙。
剪紙特徵
類型可分為革東和新民、新合兩種,手法主要採用剪、刻、扎等方式。範圍涉及苗族神話傳說和自然界中花、鳥、蟲、魚、動物形象等,內容反映了苗族對遠古圖騰和自然的崇拜,蘊涵着大量神秘的宗教文化信息和原始的藝術特徵。 苗族剪紙中常見到:蝴蝶頭部為人頭、人長出翅膀、人變龍、龍變人、花變龍、魚變人、牛變龍、蝴蝶變人等形形色色的形象,這些看似怪誕的複合型造型,正是苗族先民神秘「互滲」的原始思維方式的表現。
苗族婦女把人、牛、鳥、花等客觀事物按照她們的理想巧妙地組合在一起,創造出許多符合其審美意識的複合形象,並賦予它們超自然的神性和力量,寄託着她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剪紙技巧
苗族剪紙一般都是用刀口很尖細的小剪刀剪,用剪刀剪不能把紙層疊太厚,有些賣剪紙的藝人便改用刻刀刻,一次可多刻幾層剪紙。
用刻刀刻時,紙下墊一塊木板,不知道使用比木板先進的蠟板。無論剪或刻,先把圖案在表層紙上畫好,不像剪窗花那樣隨意剪。
所用的紙,舊時只有當地於工作坊生產的白皮紙、黃草紙,有些地區使用苗族家庭自製的絲綿紙。白皮紙用竹、構皮等纖維漿製作,薄而韌性非常好,經得搓揉。 絲綿紙是將蠶放在木板上讓其吐絲結成的薄皮,既挺括又很柔和,是最好用的紙,它還可代替布料作繡面或染色作貼繡材料。
多層紙疊合剪刻時,苗族婦女們習慣用白皮紙捻或縫衣線將紙穿釘成本子,一幅圖案視大小固定數個點,以保證剪刻中各層不錯移。
白皮紙捻如小鐵釘,長約2厘米,—頭粗,一頭尖,剪刻完撕揭時不用去掉紙捻,以紙捻尖的那層紙揭起,要幾張,揭兒張,余剩的下層不鬆散,方便保管。[4]
傳承方式
剪紙是苗族婦女一生的主要工作之一,從小孩時就開始學習,一般都能自畫自剪,也有些畫得不太好或個別不會畫的人,就向別人討要。一些頭腦靈活、畫剪得好的人便剪些花樣子去賣,在剪紙流行地區,幾乎每逢趕場天(即趕集市)都可見到市場上擺賣剪紙的攤子。這類賣剪紙的婦女,由於趨於專業化,剪藝好,刀法熟練,製作精緻,對推動剪紙藝術的完善和發展起丁很大作用。
傳承意義
苗族剪紙紋樣的母題和表述形式具有鮮明的集團性、地域性和相當穩定的歷史承繼性,這是由其刺繡的社會功能和傳承特性所決定的。苗族刺繡一直沒有脫離部落徽記藝術的範疇,它主要用於服飾裝飾,與服飾的款式及其它裝飾構成不同支系成員的外形識別標誌。同一支系是一個通婚團體,相同的語言,相同的服飾及髮式,是取得同支系成員相耳認同的要素。各支系的刺繡紋樣有自己的傳統,代代相襲,它的母題和表述形式是經由相當漫長的歷史時期而固化,尤其是表述形式所形成的程式,它不僅僅體現山各支系的風格,更是一種思維定勢。因此苗族刺繡和剪紙的傳統紋樣,刻記了許多遠古文化和原始藝術的特徵,它眾多幻想性的奇妙形象,蘊藏着神秘的思維寓意。
傳承保護
2019年11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劍河縣文化館獲得「苗族剪紙」項目保護單位資格。
相關視頻
苗族剪纸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