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茶藻斑病

茶藻斑病
原圖鏈接

又稱白藻病,是茶樹老葉病害之一,為害茶、油茶山茶等。症狀表現為老葉上初生黃褐色針頭大的圓形小點,以後向四周放射狀擴展成圓形或近圓形病斑,灰綠色至黃褐色,病斑上可見細條狀毛氈狀物,後期稍隆起,變暗褐色,邊緣不整齊,表面平滑,有纖維狀紋理。

目錄

基本信息

中文名:茶藻斑病

外文名:Cephaleuros virescens Kunge

 
茶藻斑病
原圖鏈接

【病原】:茶藻斑病菌

又 稱:白藻病

症狀

發病時,老葉正面產生圓形或不規則形的灰綠至黃褐色的病斑,呈放射狀擴展,表面有細條毛氈狀物。病原藻以叉狀分枝的葉狀體(營養體)在葉片中越冬。在潮濕條件下,形成孢囊梗遊動孢子囊,並釋放出遊動孢子,侵入葉一茶藻斑病症狀(左)、孢囊梗和孢子囊(右)、遊動孢子(中下)片表皮和角質層之間。

茶藻斑病又稱白藻病。分布在全國各茶區,主要為害中下部老葉片。老葉片染病葉正、背面均可產生黃褐色針頭大小圓形病斑或十字形斑點,漸呈放射狀向四周發展為圓形至不規則形灰綠色至黃褐色病斑,大小0.5一1.0mm,病斑上可見細條狀毛氈狀物,後期病斑圓形或近圓形;稍隆起,呈暗褐色,表面光滑,有纖維狀紋理,邊緣不整齊。[1]

病原

病原為茶藻斑病菌Cephaleuros viorescensKunze,屬藻類。(1)形態。病斑上的毛氈狀物就是藻類的營養體和繁殖體。營養體在葉片表面形成很密的二叉狀分支,其上垂直長出孢囊梗,大小(85~340)μm×(13~20)μm。有多個分隔,孢囊梗頂端膨大,上有多個小梗,其頂端着生遊動孢子囊,囊內長有許多遊動孢子。遊動孢子橢圓形,具有雙鞭毛。(2)寄主。茶樹、柑桔、油茶、山茶、玉蘭冬青梧桐荔枝桂圓、栗、柿等30餘種植物。侵染循環 [侵染]病原藻以營養體在病葉上越冬。春季在潮濕的條件下,產生遊動孢子囊和遊動孢子,遊動孢子在水中發芽,侵入葉片角質層,並在表皮細胞和角質層之間蔓延,以後繼續產生遊動孢子,通過風雨傳播,不斷進行再侵染。[2]

發生規律

綠藻以營養體在病仆十中越冬。翌春濕度大的條件下,產生遊動孢子囊和遊動孢子 ,遊動孢子在水中萌發,從葉片角質層侵入,在葉片表皮細胞及角質層之間蔓延, 葉片染病後又在葉片表而產生遊動孢子,借風雨屹濺傳播,使病害不斷擴大蔓延。 病原藻喜歡高濕,但寄生性弱,多寄生在衰弱茶樹上。茶園蔭蔽、濕度大或濕氣滯 留利於發病。

防治方法

(1)建立新茶園,要注意選擇高燥地塊;雨後或地下水位高時,要注意開溝排水,防止濕氣滯留。

(2)及時疏除徒長枝和病枝,改善茶園通風透光條件。

(3)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茶樹抗病力。

(4)早春或晚秋發病初期開始噴灑0.6%一0.7%石灰半量式波爾多液或0.5%的96%以上硫酸銅液或30%綠得保懸浮劑400倍液或12%綠乳銅乳油600倍液。


相關視頻

茶花葉片長斑,根據特徵來判斷和治療病症,葉片很快恢復油綠


茶葉種植技術——怎麼讓茶葉芽多.芽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