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荀卿论三祥

荀卿论三祥》选自元末明初刘基创作的笔记--《郁离子》第六卷。

《郁离子》是寓言体散文故事集,在中国思想史上和文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元末乱世,刘伯温隐居青田,总结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人生的见解,创作了《郁离子》。“郁离子”是刘伯温的托称[1]。《郁离子》包罗万象,囊括古今,阐明了刘伯温的政治理想、哲学观点、处世态度和治世的谋略等。刘伯温认为,如果按照书中的正确主张去做,就一定能达到文明之治的目标。

目录

原文

楚王好祥,有献白乌、白上鸜鹆、木连理者,群臣皆贺。荀卿不来,王召而谓之曰:“寡人不侫,幸赖先君之遗德,群臣辑睦,四鄙无事。鬼神鉴格而降之祥,大夫独不喜焉,愿闻其故。”荀卿对曰:“臣少偿受教于师矣。王之所谓祥者,非臣之所谓祥也。臣闻王者之祥有三;圣人为上,丰年次之,凤凰麒麟为下,而可以为祥可以为妖者,不与焉。故凡物之殊形诡色,而无益于民用者,皆可以谓之祥。可以谓之妖者也。是故先王之思治其国也,见一物之非常,必省其政。以为祥与,则必自省曰吾何德以来之?若果有之,则益勉其未至;无则,反躬自励,畏其僭也,畏其易福而为祸也。以为妖与,则必自省曰吾何戾以致之?若果有之,不待旦而改之;无则,凤夜祗惕,检视听之所不及,畏其蔽也,畏其有隐慝而人莫之知也。夫如是,故祥不空来,而妖虚其应。今三闾大夫放列于汀,鄢、郢、夷陵皆举于秦,耕夫牧子莫不荷戈以拒秦,老弱馈饷,水旱相仍,饥馑无蓄,虽有凤凰、麒麟日集于郊,无补楚国之罅漏,而况于易色之鸟,乱常之木乎?王如不省,楚国危矣。”王不悟,荀卿乃退于兰陵,楚遂不振以亡。

译文

楚王喜好吉祥,有人献给他白乌鸦、白八哥和连理枝,群臣都来祝贺。荀卿没有来,楚王召他来并对他说:“我没有才智,有幸依赖先君的遗德,群臣和睦,四面边界平安无事,鬼神认可而降吉祥,大夫独自在那里不高兴,我愿听听其中的原因。”荀卿回答说:“我小时曾经受到老师的教育。你所说的吉祥事,不是我所认为的吉祥啊。我听说君王的吉祥事有三件:得到圣人为上,丰收年景为次,得到凤凰、麒麟为下。而可以认为是吉祥的,也可以认为是不吉祥的,是不包括在上述之列。所以凡是形状特殊,颜色怪异而无益于百姓的东西,都可以说它是吉祥的,也可以说它是不吉祥的。所以先王考虑治理国家,看见一种不同一般的东西,必定省察自己的执政情况。认为是吉祥的征兆,就必定自我反省说,我有什么德行而降吉祥?假如果真有德,就更加勉励还没有做到的;倘若没有德,就反躬自省,担忧它不可信,害怕它变福而为祸。认为是不吉祥的征兆,就必定自我反省说,我犯了什么罪却招引它降临?如果真有罪,不等到天亮就改掉它;没有什么罪过,就早晚恭敬小心,检点自己的视听是否还有注意不到的地方,害怕它被掩盖了,担心它有隐藏的邪恶而不为人知。正是因为这样,因此吉祥就不会白来,而不吉祥的应验就会落空。如今三闾大夫(屈原)被放逐,死在湘地,鄢、郢、夷等地全被秦国占领,农夫、牧童没有一个不拿起武器来抵抗秦兵,老年病弱的送水送饭。水灾旱灾相继,闹饥荒,没有蓄存的粮食。虽然有凤凰、麒麟每天聚集在郊外,也不能填补楚国的漏洞,何况是变色的鸟,不合常规的草木呢。你如果不省悟 ,楚国就危险了。”楚王不省悟,荀卿就隐退到兰陵,楚国就不振兴而灭亡。

寓意

民为国家之根本,治理国家,贵在顺民心合民意,如果视民为草芥,却一味祈求上苍,希望天降吉祥,只能民穷国危,甚至江山易主。祸福在人而不在天;事在人为而不在天命,只有人,才可创造世上一切幸福,故求天求地不如求自己。

作品评价

《郁离子》的寓言体风格可谓“牢笼万汇,洞释群疑,辨博奇诡,巧于比喻,而不失乎正。”在这点上颇得庄子精髓[2]。即汪洋恣肆、想象奇幻、文辞富丽、气势磅礴、感染力强。更为重要的是,《郁离子》还吸收改编了一些《庄子》的寓言来就事论理。

视频

荀卿论三祥 相关视频

来听刘伯温《郁离子》中“道士救虎”的故事!涨知识
陈胜华转述<郁离子>新书发布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