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草鴞 東方草鴞體長34至42公分,是臺灣特有亞種。主要棲息在草生地的環境,但由於生存環境跟人為環境有極大的重疊,棲地可能常受到人為擾動,使得草鴞可能是目前台灣數量最少的貓頭鷹。希臘文中「tyto」指「鴞」,「pithec」指「猿猴」,「ops」指「臉」,亞種名「pithecops」意為「猴面的」,所以東方草鴞又稱為「猴面鷹」。[1][2]

目录

外觀特徵

臉部扁平,臉盤灰白色,邊緣有細黑紋連成的深色輪廓,形上寬下窄,似心型或[蘋果]]剖面,眼晴的比例稍小。頭頂、背面、翼上面大致為暗褐色,有不均勻的深淺變化,似樹皮迷彩,其上密佈細小白斑。尾上覆羽白色,飛羽有黑色橫紋。腹面淺色,喉及胸部羽色略深,呈淡黃褐色,腹部、脛羽及翼下為米白色。腹面及翼下覆羽有許多深褐色系圓斑。尾羽淺褐色,有數道黑色窄橫帶。嘴喙稍長,米白色。頭上無角羽,跗蹠較長喙,跗蹠上段被羽,下段裸足有剛毛,未成鳥的臉部及腹面羽色較深,為棕褐色。全身或部分具有短而柔軟的羽毛,爪尖呈長鉤狀。[3]

其鳴叫聲與蟋蟀鳴聲極為類似,很容易被人忽略。[1]

分布

侷限分布在淺山草生地、丘陵環境。廣泛分布在澳洲中國印度印尼緬甸巴布亞新幾內亞菲律賓越南泰國、台灣等地。

習性

距離人類活動區域以及建築物,平均約182公尺。牠也是台灣有紀錄的貓頭鷹中,唯一會在地面築巢繁殖的留鳥。白天通常隱藏在高草叢的地面休息,會用腳踩踏出一個類似洞穴的空間、躲藏其中,入夜之後才會出來覓食田野中捕食小型動物。[2][3]

瀕臨絕種

台灣平原地區草生地受人為開發影響,又因其在草地上築巢,生存空間與人類重複,使得草鴞被野生動物保育法公告瀕臨絕種保育類野生動物,粗估目前在臺灣棲息的數目可能僅有300至500隻[4][5]




參考來源

  1. 1.0 1.1 草鴞. 台灣猛禽研究會. 2014-09-16 (中文). 
  2. 2.0 2.1 【淺山動物】東方草鴞 星空下的草原獵人. 台灣環境資訊協會. 2018-12-25 (中文). 
  3. 3.0 3.1 草鴞. 台北市立動物園保育網 (中文). 
  4. 林務局衛星追蹤 揭開東方草鴞神祕行蹤. 青年日報. 2017-12-26 (中文). 
  5. 李安推薦影城預定地 在東方草鴞家. 台灣動物新聞網. 2016-10-27 (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