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萊菔子的故事

萊菔子的故事 清朝年間,蘇州府有位姓楊的富家公子,年已三十多歲,仍然沉溺於聲色犬馬,不務正業。

有一次,這個楊公子為了嫖妓,偷着拿了家裡一千兩銀子,被父親發覺後挨了一頓責罵。他本來就身體虛弱,精神受了刺激後竟病倒了。一開始像是傷寒,後來漸漸的神智昏迷,臥床不起。

其父請來一位醫生,診視之後,認為是純虛之證,只有大補一法,每日用人參三錢。

誰知愈補痰火愈結,最後竟身僵如屍,皮下還大大小小地生出了上千個痰核。家裡人都以為他不行了,已開始哭哭啼啼地準備後事。

這時,有一位鄰居對其父說:「葉天士是當今名醫,他的住處離這兒也不遠,何不請他來看看,或許還有一線希望。」其父一聽,心想也對,反正死馬當作活馬醫了,於是立即派人去請。

葉天士診視之後,忍不住放聲大笑起來。

那些圍在四周的親屬們都吃了一驚,頓時止住哭聲,朝他觀望。

葉天士說道:「你們哭哭啼啼地準備後事,都以為病人無救了是不是?你們拿來大板,重打他幾十下,他都死不了。」

其父一聽葉天士出言不遜,大不以為然,當即對他說:「我這個兒子自得病後,光吃人參就花了一千兩銀子。你要是能治好他的病,我就再拿出一千兩銀子作酬謝。」

葉天士搖搖頭,說道:「這樣一大筆銀子,能讓別人動心,對我卻動不了心。再說,我自從行醫以來,還沒有收受過這麼豐厚的診金,咱們還是先治病人要緊。」說罷,便開了一張方子,上面都是些清火安神之類的普通藥。然後,又留下些自帶的藥末,叫病人一起服用。

病人服藥之後,三天就能講話了,五天便坐了起來,一個月便行動自如了。

此時,正值楊家花園裡的牡丹花盛開,全家人會同親友飲酒賞花,以慶賀公子病體的康復。葉天士此時剛好出診路過此處,順便來看看楊公子病體恢復得如何,大家便邀其入席,少不了一番感謝之辭。

葉天士杯酒下肚後,對其父說道:「令郎服了一千兩銀子的人參差點兒送了命,吃了我帶的那種藥末轉危為安,少說也得把藥的本錢還給我吧!」

其父連忙點頭稱是,說道:「那天一時疏忽,未能付給藥金,這當然是少不了的,還請先生說個數目。」

葉天士回答道:「治病人參,價值千兩,去病藥末,自當倍之,不多不少,兩千兩銀子!」

其父一聽,頓時面露難色。在座的其他人也都面面相覷,一言不發。

葉天士突然又放聲大笑起來,說道:「不要害怕,不要害怕!我就以實相告吧,那藥末是我花八文錢買來的蘿蔔籽(中藥名『萊菔子』)研成的。」大家這才知道葉先生方才是故意開的玩笑,便也一齊大笑起來。

三錢萊菔換紅頂,化痰行氣消積傾。

寇準三十頭髮白,咽汁去毒效甚靈。

蜂蜜萊菔降血壓,動脈硬化膽石寧。[1]

目錄

傳說逸事

《冷廬醫話》記載:蘇州某官之母,偶傷食,且感風寒。醫者均在發散藥中加入參、術進補,病加重。其內侄探視,問其由,知進補之故,就用萊菔子、大黃、檳榔、厚朴三劑而痊癒。

據傳,慈禧有一年做壽,遊園看戲又品嘗各種壽字圖案的佳肴,一時高興而吃多,病倒了,精力日衰。要太醫每日給上等人參煎獨參湯進行滋補。開始有效,後來非但不效,反而覺得頭脹、胸悶、食慾不佳、愛怒、鼻流血,太醫無策,即張榜招賢「凡能醫好病者必重賞」。3天後,有位走方郎中(也有資料說是蘇州名醫曹滄州進京為慈禧治療),對皇榜細加琢磨,悟出了太后發病機制,便揭下皇榜。郎中從藥箱中取出了三錢萊菔子,細研後加麵粉用茶水拌,做成粒丸子,用錦帕一包呈上,且美其名日「小羅漢丸子」,囑咐每日服3次,每次1粒。

太后服下1丸止鼻血;2丸下去,除內脹;3丸服下,能吃飯。太后大喜,賜給郎中一個紅頂子(是官銜的標誌)。當時盛傳「三錢萊菔子,換了個紅頂子」。

光緒短命,4歲登基,在位34年,38歲即夭亡。主要原因是政治失利,濫用補藥,不重視養生。康熙與光緒不同,康熙熟諳醫理藥性,從不亂服補藥,認為「服補藥大無益」,所以他攝政61年,享年69歲。據《清官秘史》云:光緒患有痰涎壅盛,腹脘脹痛,要太醫開補藥,太醫尊旨,光緒服後日漸加劇。後來,在煎藥時下醫偷偷在藥中加入一把萊菔子,一劑病減,二劑身輕,三劑病癒。說明萊菔子化痰行氣消積,有「推牆倒壁之功」。

名醫張錫純認為:「無論生或熟,皆能順氣,開郁消脹除滿,此乃化氣之品,非破氣之品」,「萊菔子炒熟為末,每飯後移時服錢許,藉以消食順氣,轉不傷氣。因其能多進飲食,氣分自得供養,若用以除滿開郁,而從參、芪、術諸藥佐之,雖多服久服亦何至傷氣乎」。但《本草從新》說:「虛弱者服之,氣喘難布息。」但「藥雖相惡效相成」,如人參配萊菔子同用,參補元氣(指人生理活動基本功能),而萊菔子是消胃腸消化不良的胃腸脹氣。萊菔子生用性善上行,炒用性下行,搗爛使藥性易溶出。

《國老談苑》記故事一則:寇準年30餘,太宗欲大用,尚難其少。准知之,遂服地黃,兼餌蘿葡以反之。未幾,髭發全白,以示其老。

《延壽書》云:李師逃難石窟中,賊以煙熏之垂死,摸得蘿蔔菜一束,嚼汁咽下,更生。今日報道,用蘿蔔汁頻頻灌服,對煤氣中毒急救有效。

據史料記載,過去有位婆羅門僧,從東方來,見百姓食麵而驚訝,認為面大熱有毒,何以能食?後來見飲食中有蘿蔔,才認為蘿蔔能消面積而辭其毒。從此以後,婆羅門僧「食麵必啖萊菔」或把蘿蔔搗爛製成麵食,「飽食亦不發熱」。

《洞微志》云:齊州有人病狂,雲夢中見一紅裳女子,引入宮殿中,小姑會,每日遂歌云:「五靈樓閣曉玲瓏,天府由來是此中。惆悵悶懷言不盡,一丸蘿葡火吾官。」有一道士解釋說:「此犯大麥毒也。」醫經云:「蘿蔔制面毒,故曰火吾官。火者毀也。」遂以蘿蔔治之,果愈。

俄羅斯民間用蘿蔔汁加蜂蜜治高血壓和動脈粥樣硬化,防止膽結石形成膽石症,還能抗癌。

元代許有壬有詩讚曰:

  性質宜沙地,栽培屬夏畦。

  熟登甘似芋,生薦如脆梨。

  老病消凝滯,奇功值品題。

  故園長尺許,葉青更堪齏。

中藥-萊菔子

為蘿蔔的種子。全國各地均產。初夏採收成熟種子,曬乾。生用或炒用。用時搗碎。用於治療食積氣滯、咳喘痰多、胸悶食少等。[2]

參考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