菟絲
菟絲,中藥名。[1][2] (學名:Cuscuta chinensis),別稱:台灣稱[3]無根草,一名豆虎;種子稱菟絲子、菟絲草。中國東北地區:種子曬乾,稱菟絲子、菟絲、吐絲、絲子[3]。為旋花科菟絲子屬植物菟絲子的全草。植物菟絲子,分布於中國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山西、陝西、寧夏、甘肅、內蒙古、新疆、山東、江蘇、安徽、河南、浙江、福建、四川、雲南等省,伊朗,阿富汗向東至日本,朝鮮,南至斯里蘭卡,馬達加斯加,澳大利亞也有分布。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健脾利濕之功效。主治痢疾,黃疸,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濁,帶下,便溏,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癰疽腫毒,痱子。
目錄
形態
分布
宿主
菟絲子的宿主有豆科植物、菊類植物、蒺藜科植物[1];台灣的記錄有馬鞍藤 (旋花科)[4]。
菟絲子有非常廣的寄主忍受性,單株可寄生在多株寄主上,若其中有被病毒感染的寄主,此病毒可能經由菟絲子傳播到其他寄主上。例如甘藷簇葉病可經由中國菟絲子傳播。菟絲子可成為病毒的橋樑,因而被利用在植物病毒的研究上,例如利用中國菟絲子當媒介,將絲瓜簇葉病傳染給長春花。
功用
曬乾貯於乾燥容器內,置陰涼通風處 入藥的部位是植物菟絲子的全草。 性味:味苦、甘,性平。 歸經:入肝、腎、膀胱經。 功效清熱解毒,涼血止血,健脾利濕。 主治 痢疾,黃疸,吐血,衄血,便血,血崩,淋濁,帶下,便溏,目赤腫痛,咽喉腫痛,癰疽腫毒,痱子。 種子蒸熟作餅,稱兔絲子[3]。菟絲子為藥用植物,種子為中藥材,全株為草藥。菟絲是植物名,以別其種子菟絲子,但習慣上均稱為菟絲子。『神農本草經』記載「菟絲子」為藥之上品,稱其"主續絕傷,補不足,益氣力,肥健人。汁去面黚,久服明目,輕身延年。"明代『本草綱目』及清代『本草綱目拾遺』等本草書籍均有收錄菟絲子。能促進腎小細胞再生。對腎衰竭有療效。
菟絲子的化學成分包括黃酮類化合物、酚類化合物、生物鹼、多醣類、樹脂配醣體、脂肪酸、固醇、木質素、胡蘿蔔素等,特定成分在免疫系統、血液系統、消化系統及神經系統的作用,如:降血壓作用、抗細胞增值作用、抗氧化作用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