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俄道勝銀行制錢票
歷史
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政府為籌措戰爭賠款向俄國、法國、德國借款。俄國以此為契機,聯合法國金融資本家共同籌建「華俄道勝銀行」,總行設在俄國首都聖彼得堡。該行是代表俄國在華利益的金融機構,最早成立於1895年12月,成立之初為俄國和法國合資,1896年中國入股後成為三國合資,但始終由俄國掌控。華俄道勝銀行的成立,不僅促進了俄國本國貨幣盧布(羌帖)向中國的流入[1],而且根據華俄道勝銀行的章程,該行在中國所開展的業務包括發行貨幣。
1898年,華俄道勝銀行按照在中國東北的滿洲里以及內地的一些地區發行制錢票和銀兩票[2],分別以制錢和銀兩為計值單位,與當時中國本國紙幣的單位相同。
制錢票是中國特有的紙幣形式,以制錢計值,有文、吊、貫、串、緡等單位。華俄道勝銀行發行的制錢票由法國印製,面額有100文、200文、300文、500文、1000文等多種[3]。
形制
票券上方橫額分兩行合為「華俄道勝銀行」銀行名,中間方框內豎印三行,中行為「憑票取制滿錢××文正」字樣,面值上鈐有圓形篆字「道勝」圖章;右行為7位阿拉伯數字序列號,號碼下方有外文簽字,上方蓋長方形篆字圖章;左行為「光緒戊戌年 月」,並蓋有長方形押花圖章,下方鈐有「華俄道勝銀行」圖章。票券四周從內到外有人物和文字兩層裝飾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