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利普·施比塔
"菲利普•施比塔"(德文:Philipp Spitta,1841年12月27日-1894年4月13日)德國音樂史家和音樂學家,1873年出版的巴赫傳記是他最出名的作品。
施比塔是神學家菲利普•施比塔和約翰娜•瑪利亞的兒子。施比塔一直都是由他的家庭教師教授知識,直到他1856年來到漢諾威開始他的高中生活。1860年他完成了高考。1860年4月20號,按照父母的要求他註冊了哥廷根大學的神學系,但是第一學期他的相關課程是在哲學系完成的,在這期間,他對哲學產生了興趣,1861年夏季學期一開始,他就正式的轉到了傳統的哲學系。安頓好學校的事情後,施比塔開始了他在音樂方面的私人交際,這為他後來的音樂發展奠定了基礎。他最早結識了德國作曲家奧托•格里姆,通過他,施比塔還認識了德國哲學家和教育家海爾曼和婦科醫生依道德,其女兒曾是約翰•勃拉姆斯的親密朋友。
由於他無論從解答音樂方面問題的能力還是專業知識都有優秀的成績,因此在哥廷根多少受到了一些認可,並在1861年被聘為大學生合唱團的成員兼指揮,在他任職期間多次演出成功。施比塔在1863年最終還是為了結業考試放棄了指揮一職,但他依然與合唱團保持聯繫,直到他去世。 1864年7月23日他在波恩完成了他的博士論文。 1864年他定居在愛沙尼亞,並在教堂學校教授希臘語和拉丁語。在與海爾曼的信中他提到,之所以參加高級老師的國家考試,只是為了無論如何能有穩定的生活。
在愛沙尼亞的這段日子裡,施比塔就已經開始了對巴赫生活及其影響的研究,並於1873年完成了巴赫傳記的上部。這部傳記的出現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有人評價,這部呈現巴赫生平的作品獲得了當時音樂學術界最高的殊榮。1874年4月施比塔被聘為萊比錫尼克萊學院的高級教師。後來他與海因里希•馮•赫爾佐根伯格,法拉克斯•馮•霍斯坦以及艾弗里德•福克蘭創建了巴赫協會。
1875年4月施比塔接手了柏林藝術大學的第二秘書一職,並為皇家學院教授音樂史。同時他還在皇家福里希德•威廉姆大學擔任音樂學教授。
除了巴赫傳記以外,施比塔也因他對迪特里克·布克斯特胡德的管風琴作品以及海因里希•許茨的作品的介紹而出名。從1885年開始他與弗里西德•克里珊德等人在萊比錫建立了關於音樂學的「三月報刊」。因此施比塔被譽為現代音樂學的創始人。
1894年施比塔去世,享年52歲,他的墓地位於柏林的一個基督教堂,那條街也因他被後人稱作施比塔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