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王
葉王(1826年-1887年),字麟趾、號和雲,外號「獅」,時人以「王獅」相稱,後人改為「王師」以示尊稱。台灣嘉義人,為第一位台灣出身的交趾陶藝師。在台南縣、嘉義縣一帶廟宇中皆可見其作品。其寶石釉製作技術為當今台灣交趾陶二大支派之一,與洪坤福的水彩釉齊名,作品曾遍及全台,有「台灣絕技」、「台灣交趾第一人」之譽。
葉王 Ia̍p Ông | |
---|---|
交趾陶工藝技師 | |
時代 | 臺灣清治時期 |
出身地 | 福建省泉州府同安縣 |
出生 |
1826年 福建省臺灣道臺灣府嘉義縣 |
逝世 |
1887年 福建臺灣省 |
目錄
生平
葉王的父親葉清嶽為福建省漳州平和縣人,13歲移居台灣嘉義縣民雄鄉,[1]葉王為其次子,另有長兄精英。葉清嶽本為陶工,其作品在日治時期即被日人攜出。[2]葉王受家學浸濡,幼時即以泥塑為樂。當時廣東交趾陶師劉詩構應聘前往台南建築兩廣會館(或說為三山國王廟)[3][4],行經嘉義時偶見葉王泥塑的技術精巧,於是收他為徒,帶往台南傳授交趾陶技術。[5]
葉王習得技藝後,所製作品以今嘉義市一帶為主。清咸豐3年(1853年)嘉南地區發生大地震,包括佳里金唐殿、學甲慈濟宮的修繕,其裝飾工程皆由葉王主持。咸豐、同治年間,因翻修廟宇盛行,也成為葉王最活躍的創作時期。中南部寺廟與豪宅皆可見其作品,但至日治時期其價值才漸受重視。[5]
傳承
葉王沒有嫡傳弟子,但曾將製釉技術傳予黃得意、許子瀾二人[6](一說為傳予三人:許子瀾與二佚名者,其中一人姓簡,其中許氏為清代秀才,習藝僅為玩票而未成大業,黃氏則得葉王的上釉技術[6],並傳予林添木。林添木融合葉王之釉彩技術與習自蔡文董的剪黏技藝,曾一度以仿葉王手法的方式創作[7],並授藝予高枝明、蘇俊夫、葉星佑、吳志榮、羅木枝、林智信、林俊亨、葉貞吉、劉奇、林洸沂等藝師,[8][9]至此,葉王一派方得發揚光大。
作品特色
葉王交趾陶作品多用於廟宇裝飾,題材廣泛,涵蓋古今歷史、小說、掌故,以人物為最大宗。[10]其所塑人像多半形體不大,胎質薄、重量輕。以刮平線刻手法,細緻的表現人物的面孔、衣紋,使人物栩栩如生、各具性格。[11]在法國巴黎世界博覽會展出時,被評為「台灣絕技」[12]。
用色部分,葉王以寶石釉為長,與嘉義稍晚出的洪坤福水彩釉不同。[13]他結合了低溫軟陶的鉛釉與高溫的瓷器釉[12],釉彩調合典雅、色澤飽和,著名的有胭脂紅、翡翠綠、古黃諸色。據當今科學分析,胭脂紅釉質中包括鉛、鉀、矽酸的氧化物,翡翠綠含鉛、鈉、鈣、硼、矽酸之氧化物,古黃則是以鉛、鋁、矽酸氧化物為主要成份,以攝氏870~920度的溫度燒製而成。[14]其中「胭脂紅」為葉王獨創的新釉色,被認為是葉王派最重要的特徵。[12]
作品分布
葉王作品主要分佈於嘉南地區,日人亦有遠至台北、淡水、新竹等地的說法。[4]目前可考的創作可參見後表。這些作品因翻修、盜取、損壞等因素,多已不傳,今中華民國三級古蹟-新竹鄭氏家廟中尚有留存。另外,臺南縣學甲慈濟宮有葉王作品百餘件,其中56件於1980年遭竊,慈濟宮遂將大部分葉王作品卸下,收藏於宮內附屬的「葉王交趾陶文化館」中,目前殿中作品則為葉王派後人林洸沂之仿作。2003年,震旦文教基金會在偶然機會下,至海外買回36件失竊作品,並無償歸還慈濟宮,目前亦已納入館藏。[15]
年份 | 縣市 | 作品 |
---|---|---|
1842年 | 嘉義市 | 嘉義市城隍廟 |
1843年 | 嘉義市 | 嘉義市開漳聖王廟 |
1846年 | 嘉義市 | 嘉義市元帥廟 |
1852年 | 嘉義縣 | 水上苦竹寺 |
1855年 | 台南縣 | 佳里金唐殿 |
1860年 | 台南縣 | 學甲慈濟宮 |
1862年 | 嘉義市 | 嘉義市地藏王廟 |
1865年 | 嘉義縣 | 朴子配天宮 |
1868年 | 台南縣 | 佳里震興宮 |
1872年 | 嘉義市 | 嘉義三山國王廟 |
家族
葉清嶽 | |||||||||||||||||||||||
葉精英 | 葉王 | 張言 | |||||||||||||||||||||
不詳 | 葉牛 | ||||||||||||||||||||||
相關條目
注釋
- ↑ 江紹瑩,〈臺灣交趾第一人王師葉麟趾的研究考略〉
- ↑ 2.0 2.1 李淑卿纂修,《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嘉義:嘉義縣政府。2009年12月。ISBN 9789860208115 頁243
- ↑ 兩廣會館說出於張李德和,但施翠峰提出會館修建時間與葉王年代不符,三山國王廟之說則出於王福源。參見王福源,〈從歷代彩陶釉看台灣交趾陶-嘉義陶淵源與研究〉,《嘉義交趾陶文化創意產業之活化與發展》,嘉義:嘉義市政府文化局。2005年。頁8-9
- ↑ 4.0 4.1 李鑄恆,〈葉王交趾陶胭脂紅釉彩研究〉,雲林: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7年2月。
- ↑ 5.0 5.1 《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頁244
- ↑ 6.0 6.1 《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頁244-245
- ↑ 《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頁252
- ↑ 國立歷史博物館編輯委員會,《彩塑人間:臺灣交趾陶藝術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1999年。ISBN 9570251271 頁142
- ↑ 葉王傳承譜系說法相當紛亂,如《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於「葉王」小節所述為葉王傳黃得意、黃得意傳蔡文董、蔡文董傳林添木。於「林添木」小節之譜系則如文中所述。
- ↑ 《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頁245
- ↑ 〈葉王交趾陶完璧歸趙〉,大紀元時報,2004年3月1日
- ↑ 12.0 12.1 12.2 謝譯增,〈以台灣交趾陶文化應用於產品設計之研究〉,大同大學工業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2009年9月。
- ↑ 《嘉義縣志.卷十一.藝術志》,頁242
- ↑ 曾永寬、徐必彥、李尚哲、裴晉哲,〈回溯葉王交趾陶古黃釉彩配方〉,《文化資產保存學刊》第六期,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2008年12月。頁46-61。
- ↑ 慈濟宮葉王交趾陶文化館頁面,2010年11月5日查閱
- ↑ 楊孝文,〈葉王交趾陶之研究〉,台南: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年。頁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