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董楚平

來自 溫州新聞 的圖片

董楚平(1934-2014),原名董昭壽,玉環市人,浙江省社會科學院研究員[1],曾任國際越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2]、中國百越民族史研究會副會長。在吳越文化研究、農民戰爭史研究、金文集釋、古典文獻譯註等方面皆有造詣,著有《楚辭譯註》《吳越文化新探》《吳越徐舒金文集釋》等,1993年獲國務院突出貢獻證書與特殊津貼[3]

目錄

基本信息

人物說明----國際越文化研究中心常務副主任

別 名 ---- 董昭壽

出生日期----1934年

出生地點----浙江 玉環

國 籍 ---- 中國

職 業 ---- 教育科研工作者

逝世日期----2014年

畢業院校----溫州師範學校(現溫州大學)

代表作品----《楚辭譯註》《吳越文化新探》《吳越徐舒金文集釋》等

人物經歷

董楚平1948年1月考入溫州中學,解放後轉入玉環中學(今楚門中學),後被保送到溫州師範學校(現溫州大學)讀書。1955年1月,董楚平先後被分配在溫二中等學校工作。1956年,他把第一篇史學論文寄給《人民日報》總編輯鄧拓,內容是在斯大林著作上發現的漏洞。論文得到鄧拓的賞識和推薦,發表在歷史學界最權 威的刊物--《歷史研究》1956年第8期。

1957年至1980年,發表了很多轟動全國的論文。1979年春,董楚平完成論文《生產力是歷史發展的根本動力》,在思想領域撥亂反正新形勢下,發出歷史研究戰線的第一聲吶喊,有力地推動了文化思想領域的撥亂反正。

緊接着,董楚平的《平均主義的功過與農民戰爭的成敗》在《歷史研究》1980年第1期發表,《人民日報》摘要介紹,引起更大的震動。1980年春,《歷史研究》編輯部邀請董楚平到北京住了一個月,一切費用由他們承擔,這是該編輯部對作者從未有過的優待。從1979年到1982年,董楚平共撰寫了13篇有關農民戰爭的論文,被《人民日報》、《新華文摘》頻頻轉載與介紹,其影響遠遠超出歷史學界。

獲得榮譽

《楚辭譯註》,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獲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吳越文化新探》,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年出版,獲華東地區社科讀物一等獎、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獎[4]

《吳越徐舒金文集釋》,浙江古籍出版社1992年出版,獲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防風氏的歷史與神話》,浙江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獲浙江省社科優秀成果獎。

《吳越文化志》(主要著作人)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獲國家圖書獎。

學術成果

此外,董楚平還曾在《中國社會科學》中英文版、《歷史研究》、《文學評論》、《中國語文》、《民族研究》、《考古》、《文史》、《中華文史論叢》、《古文字研究》上發表論文100多篇,涉及學科有文學、古文字學、神話學、文獻學、訓詁學、考古學和史學等。

其論文《聖字的本義與變義》(杭州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5月,第三期)對中國古代文化中的"聖人"研究,對孔子研究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