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台岛石刻
蒲台岛石刻 |
---|
|
蒲台岛石刻是香港史前时期的石刻,估计有3,000年历史。石刻位于香港岛以南属离岛区的蒲台岛南端,于1960年代被发现,现已被列为香港法定古迹。
蒲台岛石刻分为左右两部份,由一条阔0.7米的石缝所分隔。左边的图纹状似鱼和动物,而右边的图纹则由螺旋状的条纹连结组成。
目录
康文署被质疑损毁石刻事件
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荣誉研究员威廉·米查姆(William Meacham)于2007年11月考察蒲台岛时,发现石刻上有一层黑色物质,估算为因微生物侵蚀而形成的生物膜。[1]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总馆长(文物修复)陈承纬指微生物可能是藻青菌(cyanobacteria),亦包含地衣(lichen),会掩盖石刻上的纹饰。又指香港的石刻都位于沿海地区并时有山水流经,加上阳光充足,故菌膜容易滋生。[2]
然而,据威廉米查姆所述,康文署的职员竟在蒲台岛石刻及黄竹坑石刻上试用含异唑酮(isothiazolinone)的特制灭菌剂,以阻止微生物在石刻上滋长,同时喷洒保护层以排斥水分和阻隔昆虫的侵扰。
但威廉米查姆却指出此做法非保护文物的最佳方法,原因是学术界早在过去20年已确认灭菌剂的使用有可能变相会侵蚀石刻上的文字、图案,他批评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前未有深入谘询学者及专家意见,保护古迹反过来变成破坏古迹。
影片
参考文献
- ↑ 喷洒灭菌剂 蒲台岛3000年石刻受损《世界日报》,2007年12月31日
- ↑ 激光扫描记录石刻古迹,《明报》,2007年12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