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蒲
拼音; pú
部首; 艹
筆畫; 13
字級; 一級(2857)
平水韻; 上平七虞·入聲十藥
倉頡; TEIB
五筆; AIGY(86),AISU(98)
鄭碼; EVFB
四角; 44127
結構; 上下
電碼; 5543
區位; 3849
統一碼; 84B2
讀音
蒲
1、拼音:pú
2、拼音:bó
筆畫部首
簡體部首:艹
簡體部外筆畫:10簡體總筆畫:13
繁體部首:艸
繁體部外筆畫:10繁體總筆畫:16
五筆86:AIGY
五筆98:AISU
倉頡:TEIB
筆順編號:1224 4112 51124
四角號碼:44127
統一漢字U+84B2
Unicode:CJK
字形結構
漢字首尾分解: 艹浦
漢字部件分解: 艹氵甫
筆順編號: 1224411251124
筆順讀寫: 橫豎豎捺捺橫橫豎折橫橫豎捺
基本字義
一、拼音:pú
1.指"菖蒲":~節。~月(指農曆五月)。
2.庵,用草蓋的圓形屋。
3.古同"匍",匍伏。
4.姓。蒲姓
二、拼音:bó
見"蒲姑"。亦作"亳姑"、"薄姑"。古國名。在今山東博興東南。周成王即位時,與武庚和東方夷族反抗周朝,被周公所滅,作為呂尚的封地,成為齊國的一部分。
方言集匯
粵語:pou4
圍頭話:pu4
客家話:pu2
[海陸豐腔]pu2
[東莞腔]pu2
[台灣四縣腔]pu2
[陸豐腔]pu3
[梅州腔]pu2
[客英字典]pu2
[寶安腔]pu2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字部】蒲 ·康熙筆畫:16 ·部外筆畫:10
《唐韻》薄胡切。水草,可以為席。《禮·玉藻》連用湯履蒲蓆。《釋名》蒲,草也。《周禮·天官·醢人》深蒲。《詩·大雅》維筍及蒲。《後漢·劉寬傳》吏人有過,但用蒲鞭罰之。
又《詩·王風》揚之水,不流束蒲。《陸璣疏》蒲柳有兩種,皮正青者曰小楊,其一種皮紅者曰大楊。
又《周禮·春官》男執蒲璧。《注》或以蒲為瑑飾。
又《禮·明堂位》周以蒲勺。《注》蒲謂合蒲,當刻勺為蒲頭,其口微開如蒲草。
又《釋名》草圓屋曰蒲。蒲,敷也。
又人名。《華陽國志》望帝更名蒲䰞。《高士傳》蒲衣,舜時賢人。《淮南子·人閒訓》蒲且子之巧,亦弗能加也。
又地名。《春秋·桓三年》齊侯、衛侯胥命於蒲。
又水名。《水經注》河水又南,合蒲水。
又山名。《史記·封禪書》有蒲山。
又台名。《述異記》東海上有蒲台,秦王至此縈蒲系馬。
又姓。《十六國春秋》符洪家生蒲五丈長,時人異之,謂之蒲家。
又《韻會》通蒱。《馬融·樗蒲賦》道德旣備,好此樗蒲。
又通匍。《左傳·昭十三年》懷錦、奉壺、飮冰,以蒲伏焉。
又《類篇》傍各切。與薄通,蒲姑,地名。《竹書紀年》太戊城蒲姑。
又去聲,蒲萄,果名。《芥隱筆記》樂天詩:羌管吹楊柳,燕姬酌蒲萄。
又葉頗五切,音浦。《韻補》《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蒲,鄭氏讀上聲,《詩》不流束蒲,葉下戍許。
經籍籑詁
~草也【詩揚之水】不流束~傳○~~蒻也【詩韓奕】維筍及~傳○~深~也【詩韓奕箋】又【國語吳 語】其民必移就~蠃於東海注○~~柳【詩揚之水箋】○~楊柳【左氏襄十二年傳】董澤之~注○~亦柳也【後漢馬融傳注】○~合~如鳧頭也【禮記明堂位】周以~勺注○~席也【家語顏回】妾織~注○~以為席【周禮澤虞】共其葦~之事注○~為席所以安人【周禮大宗伯】男執~璧注○~平以~作之其體平也【釋名釋床帳】○~葦所以為席可卷者也【荀子不苟】與時屈伸柔從若~葦注○~蘇鈹也【廣雅釋器】○草圓屋曰~~敷也總其上而敷下也【釋名釋宮室】○~車以~裹輪取其安【後漢逸民傳注】○~昌亦有鹽澤之稱也【水經河水注】○~類匈奴中海名【後漢班超傳注】○~盧蜾蠃謂土蜂也【禮記中庸】~盧也注○~盧今之細腰蜂也一名蠮螉【禮記中庸】~盧也釋文○~盧蜾蠃也謂土蜂也取螟蛉而化子以為子【家語哀公問政】猶~盧也注○~梢良馬也【晉書音義上】○~伏卽匍匐也【文選七發】~ 0310伏連延注○~或為浦【周禮職方氏】其澤藪曰弦~司農注○~字或作滿【漢書郊祀志上】集注○【左傳成十年【立公子州~以為君釋文~本作滿○【左傳昭十三年】奉壺飲冰以~伏焉釋文~本又作匍亦作扶○【書序】將遷其君於~姑【史記周本紀】作遷其君薄姑○【左傳成十年】晉厲公名州~疏作州滿。
詳細字義
〈名〉
1.(形聲。從水丱,浦聲。本義:植物名。香蒲)
2.同本義[cattail]
蒲,水草也。可以作席。--東漢·許慎《說文》
有蒲與荷。--《詩·陳風·澤陂》
共其葦蒲之事。--《周禮·澤虞》。注:"以為席。"
男執蒲璧。--《周禮·大宗伯》。注:"蒲為席,所以安人。"
3.又如:蒲甸兒(亦作"蒲墊"。用蒲草編的坐墊);蒲柳(比喻身微低賤);蒲草毛窩(一種用蒲草編成的深幫圓底鞋子,裡面雜有雞毛、蘆花等物);蒲鞭示辱(以薄為鞭,薄罰示恥);蒲帆(用蒲葉編成的船帆)
4.菖蒲[calamus]。如:蒲節(端午節);蒲人(以菖蒲紮成的人像);蒲酒(菖蒲酒);蒲練(用蒲之纖維織成的布);蒲艾(菖蒲與艾草)
5.即今人所稱"水楊"。也稱"蒲楊"、"蒲柳"[bigcatkinwillow]
不流束蒲。--《詩·王風·揚之水》
6.又如:蒲柳(植物名,即水楊。質性柔弱且又樹葉早落,所以用來比喻衰弱的體質);蒲姿(蒲柳之姿);蒲楊(蒲柳)
7.用草蓋的圓頂屋[coveringofthatchedcottage]。如:蒲屋(茅屋);蒲室(茅屋);蒲庵(草庵)
8.樗蒲[dice]。古代一種遊戲,像後代的擲色子。如:蒲戲(樗蒲之戲);蒲弈(樗蒲之戲)
9.同今"葡萄"[grape]。如:蒲萄;蒲陶;蒲桃
10.古邑名[Puprefecture]
11.春秋衛地,戰國屬魏。在今河南省長垣縣
12.春秋晉地,在今山西省隰縣西北
13.姓。如:漢有蒲昌、蒲遵
〈動〉
1.伏地而行[crawl]
奉壺飲冰以蒲伏焉。--《左傳·昭公十三年》
2.又如:蒲伏(匍匐。伏地而行);蒲服(蒲伏,伏地膝行);蒲望(蒲伏)
常用詞組
1.蒲棒,蒲棒兒púbàng,púbàngr
[cattail'sspike][口]∶香蒲的花穗,形狀像棒子
2.蒲包púbāo
[cattailbag]用香蒲葉編成的裝東西的用具
3.蒲草púcǎo
[thestemorleafofcattail]香蒲的莖葉,可供編織用
4.蒲墩兒púdūnr
[cattailmat]用香蒲葉、麥秸等編成的厚而圓的墊子,農村中用作坐具
5.蒲服púfú
[sitontheground]以跪姿坐於地上
古代席地而坐,兩膝着席,跟跪着差不多,所以《戰國策》里說伍子胥"坐行蒲服,乞食於吳市"。--呂淑湘《語言的演變》
6.蒲公英púgōngyīng
[dandelion]多年生草本植物(Taraxacummongolicum),全株含白漿,葉叢生,花黃色,果實褐色,上帶白色軟毛,可順風飄散,全草供藥用,能清熱、解毒
7.蒲劍pújiàn
[sword-shapedbagofaromaticherbshungoverdoorstepontheDragonBoatFestival]指菖蒲葉,形似寶劍而得名
8.蒲節Pújié
[DragonBoatFestivalonthefifthdayofthefifthlunarmoon]端午節,因舊俗端午節在門上掛菖蒲葉而得名
9.蒲劇pújù
[PuzhouoperaofShanxiProvince]地方戲曲劇種之一,流行於山西省南部地區
10.蒲葵púkuí
[Chinesefanpalm]一種常綠喬木,生長在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葉子可以做扇子
居左者右手執蒲葵扇。--明·魏學洢《核舟記》
11.蒲柳púliǔ
[bigcatkinwillow]落葉灌木(Salixgracilistyla),秋天早凋,也叫水楊,用來比喻或自謙身體衰弱
蒲柳常質,望秋先零。--《晉書·顧悅之傳》
12.蒲扇púshàn[palm-leaffan]用香蒲葉做成的扇子
13.蒲式耳púshì'ěr[bushel]英美制計量單位,計量干散顆粒物的體積時用,一蒲式耳合8加侖
14.蒲松齡PúSōnglíng
[PuSongling](1640-1715)中國清代著名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號柳泉居士,山東淄川(今屬淄博市)人。家境貧寒,熟悉民間疾苦,留意採集民間傳說異聞,嘔心瀝血數十年寫成短篇小說集《聊齋志異》,通過談狐說鬼等形式,批判社會、政治
15.蒲團pútuán[rushcushion;cattailhassock]一種圓墊子,用香蒲草、麥秸等編成
16.蒲葦púwěi
(1)[cattailandreed]香蒲和蘆葦
蒲葦紉如絲。--《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又妾當作蒲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