蓟罂粟
蓟罂粟(学名:Argemone mexicana L)是罂粟科蓟罂粟属植物。
- 中文学名 蓟罂粟
- 拉丁学名Argemone mexicana L
- 别 称 罂粟、老鼠蓟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 亚 纲 原始花被亚纲
- 目 罂粟目
- 亚 目 罂粟亚目
- 科 罂粟科
- 属 蓟罂粟属
目录
蓟罂粟形态特征
蓟罂粟
一年生草本(栽培者常为多年生、灌木状),通常粗壮,高30-100厘米。茎具分枝和多短枝,疏被黄揭色平展的刺。基生叶密聚,叶片宽倒披针形、倒卵形或椭圆形,长5-20厘米,宽2.5-7.5厘米,先端急尖,基部楔形,边缘羽状深裂,裂片具波状齿,齿端具尖刺,两面无毛,沿脉散生尖刺,表面绿色,沿脉两侧灰白色,背面灰绿色;叶柄长0.5-1厘米;茎生叶互生,与基生叶同形,但上部叶较小,无柄,常半抱茎。花单生于短枝顶,有时似少花的聚伞花序;花梗极短。花芽卵形,长约1.5厘米;萼片2,舟状,长约1厘米,先端具距,距尖成刺,外面无毛或散生刺,花开时即脱落;花瓣6,宽倒卵形,长1.7-3厘米,先端圆,基部宽楔形,黄色或橙黄色;花丝长约7毫米,花药狭长圆形,长1.5-2毫米,开裂后弯成半圆形至圆形;子房椭圆形或长圆形,长0.7-1厘米,被黄褐色伸展的刺,花柱极短,柱头4-6裂,深红色。蒴果长圆形或宽椭圆形,长2.5-5厘米,宽1.5-3厘米,疏被黄褐色的刺,4-6瓣自顶端开裂至全长的1/4-1/3。种子球形,直径1.5-2毫米,具明显的网纹。花果期3-10月。 [1]
蓟罂粟生长环境
生长于海拔850-1200m的田坝中或江边。
蓟罂粟分布范围
蓟罂粟主要价值
化学成份
地上部分含别隐品碱(allocryPtoPine),原阿片碱(protopine),小檗碱(berberine),二氢血根碱(dihydrosan-guinarine),二氢白屈菜红碱(dihydrochelerythrine),血根碱(san-guinarine),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等生物碱,开花期原阿片碱和别隐品碱含量最高,分别为0.09%和0.32%。干燥全草中所含生物碱除与地上部分所含的相同外,还含去甲白屈菜红碱(norchelerythrine),隐品碱(cryptopine),左旋华紫堇碱(cheilanthifolin),左旋β-斯氏紫堇碱甲羟化物(β-scouler-inemethohydroxide),左旋a-金罂粟碱甲羟化物(α-stylopinemethohydroxide),左旋β-金罂粟碱甲羟化物(β-styloPinemetho-hydroxide)。另有报道蓟罂粟还含6-丙酮基二氢血根碱(6-acetonyldihy-drosanguinarine),6-丙酮基二氢白屈菜红碱(6-acetonyl-dihy-drochelerythrine),网叶番荔枝碱(reticuline),唐松福林碱(thalifo-line),丙酮基斑点亚洲罂粟米定碱(acetonyl-reframidine),丙酮基-隐掌叶防己碱(acetonyl-muramine);其去脂粉末含氧化白毛茛分碱(oxyhydrastinine)。花含异鼠李素(isorhamnetin),异鼠李素-3-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glucoside),异鼠李素-3,7-二葡萄糖甙(isorham-netin-3-,7-diglucoside),3-甲氧基槲皮素(3-methoxyquercetin)及香草酸(vanillicacid)。
种子含油30%左右。黄色液汁含生物碱。
【用途】:庭植或盆栽观赏。鲜草为发汗剂,种子为泻剂,种子油可治疝痛。液汁治眼脸裂伤、皮肤病、梅毒和癞病等。 药用:
【来源】:为双子叶植物药罂粟科荷色藤属植物蓟罂粟的全草。
【功效】:祛湿利胆、祛痰利湿。
【主治】:用于少阳胆经湿热、两胁胀满、口苦口干、舌苔黄腻、小便黄赤、脉弦、热痰咳喘之症。缓泻;催吐;解毒;止痛。主便秘;疝痛;牙痛;梅毒。
【性味归经】:苦,凉。脾、肺、胆三经。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服,9-15克。
【考证】:始载于《中国高等植物图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