蓴
本條目存在以下問題,請協助改善本條目或在討論頁針對議題發表看法。
|
莼[註 1](学名:Brasenia schreberi)又名莼菜、水葵,多年生水生宿根草本,為浮葉性水生植物。性喜温暖,适宜于清水池生长。
嫩叶可供食用,莼菜本身没有味道,胜在口感的圆融、鲜美滑嫩,为珍贵蔬菜之一。莼菜含有丰富的胶质蛋白、碳水化合物,脂肪、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常食莼菜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主产于中国重庆石柱及浙江、江苏两省太湖流域和湖北省,4 月下旬至10 月下旬采摘带有卷叶的嫩梢。
目录
形態
由地下葡萄茎萌发须根和叶片,并发出4~6个分枝,形成丛生状水中茎,再生分枝。深绿色椭圆形叶子互生,長約6至10公分,每节1~2片,浮生在水面或潜在水中,嫩茎和叶背有胶状透明物质。夏季抽生花茎,开暗红色小花。作爲多年水生草本植物,其根、莖細長,多半埋在泥沼裡,為浮葉性水生植物。春季由節上長出細長的莖來。水深的地方,莖較粗,但葉子較少;水淺處,則莖較細,葉片多。其葉片多呈現卵形或橢圓形,由長長的葉柄托著,葉背通常帶點紫色,嫩莖和葉背有膠狀透明物質。夏季為其開花的季節,花梗從葉腋下方抽生出來。蓴的花非常小直徑才一至兩公分左右,花瓣三片紅紫色的。花萼同樣也是瓣狀,並長有細毛。[1]
分佈範圍
用途
《詩經·魯頌》提到:「思樂泮水,薄采其茆。魯侯戾止,在泮飲酒。」[2]《世說新語》也記載有「千里蓴羹」的名言[3]。晉朝張翰因見秋風起,乃思吳中菰菜、蓴羹、鱸魚膾,曰:「人生貴得適志,何能羈宦數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駕而歸。[4]自古吳人好蓴菜,宋朝陳普《秋日即事詩》中提到「季鷹自是知機者,一念蓴鱸便到吳。」
嫩叶可供食用,蓴菜本身沒有味道,勝在口感的圓融。中國的江蘇太湖、浙江蕭山湖和杭州西湖有莼菜生長。蓴菜在台灣幾已絕跡,過去多產於日月潭[5],後來發現密生崙埤池亦有蓴菜。蓴菜本身含有豐富的透明膠質,《本草綱目》記載蓴菜具有腸胃方面之保健效果。
《本草綱目》作者李時珍云:蓴生南方湖澤中,為吳越人善食之。春夏嫩莖末葉者名稚蓴;葉稍舒長者名絲蓴;至秋老則名葵蓴。花嫩葉旋捲未展開時,外被以透明黏液,為洋菜凍,可採作羹湯,味極鮮美,為菜餚中之珍品。其嫩葉可供食用;採鮮葉搗爛,敷治疔瘡有奇效。
注释
- ↑ 莼(Template:標音)。
参考文献
外部連接
- 蓴菜 認識植物
- Brasenia schreberi J.F. Gmel. 蓴菜 臺灣生物多樣性資訊入口網
- 【莼菜】的功效与作用_【莼菜】的营养价值 食材百科_美食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