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蔡家溝特大橋

蔡家溝特大橋新建於渝利鐵路(重慶市至湖北利川市)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境內,是渝利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蔡家溝特大橋全長2050米,共有41個橋墩,其中主墩23號橋墩淨墩高為139米,超過40層樓的高度,建築高度近200米,該橋墩的建成刷新了世界雙線鐵路第一墩的紀錄。

蔡家溝特大橋

來自 網絡 的圖片

受地形因素影響,需在該線建成眾多的高墩大跨橋樑,而其技術、施工之難,也為業界之罕見。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橋墩,外形看上去似艾菲爾鐵塔;該線路上的韓家沱長江特大橋主跨432米,將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斜拉橋根據規劃,渝利鐵路全線將在2013年底通車,屆時成都至上海的火車運行時間將大大縮短。

目錄

基本內容

中文名:蔡家溝特大橋

地點:渝利鐵路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境內

開工日期:2010年年底

外文名:Cai Gugou super-large bridge

全長高度:2050米,近200米,淨墩高為139米

設計單位:中鐵二院

簡介

蔡家溝特大橋新建於渝利鐵路重慶市至湖北利川市)重慶市涪陵區李渡鎮境內,是渝利鐵路全線重點控制性工程。蔡家溝特大橋全長2050米,共有41個橋墩,其中主墩23號橋墩淨墩高為139米,超過40層樓的高度,建築高度近200米,該橋墩的建成刷新了世界雙線鐵路第一墩的紀錄。

工程概況

蔡家溝特大橋為雙線鐵路大橋,項目於2010年年底開工,工期33個月。大橋全長2050米,共有41個橋墩,平均身高56米,最高的139米,最矮的8米。其中主墩23號橋墩淨墩高為139米,超過40層樓的高度,建築高度近200米,該橋墩的建成刷新了世界雙線鐵路第一墩的紀錄。該橋墩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呈「人」字形托起鐵路的雙線,有點像埃菲爾鐵塔。

這個橋墩重約3.8萬噸,加上上面的1萬多噸梁體,在不通過火車的情況下,它就要承受約4萬噸的重力,所以它的穩定性對設計、施工來說是最大的考驗。設為人字形,就是為了增加它的穩定性。

詳細介紹

渝利鐵路蔡家溝特大橋位於重慶市涪陵區,橋墩高達139米,它是世界上最高的鐵路橋墩,外形看上去似艾菲爾鐵塔;該線路上的韓家沱長江特大橋主跨432米,將是世界最大跨度的雙線鐵路斜拉橋……

8月3日,記者跟隨渝利鐵路勘察設計單位——中國中鐵二院的設計人員,來到重慶市,親眼見證了這兩座鐵路特大橋的奇和險。

世界第一墩

A字形橋墩 酷似艾菲爾鐵塔

早上7點過,47歲的工人陳崇祥從蔡家溝特大橋底,沿着橋墩邊的鋼架便道往上爬,這是他每天上班、下班必經之路,爬上去要10來分鐘,相當於徒步爬上了40多層的高樓樓梯。

上橋後,他開始給橋邊沿的混凝土鑿平,腳下就是世界上最高的橋墩:高達139米。為了保證安全,他身上拴着安全繩。站在這樣高橋上,記者感覺雙腿有些軟,可是陳崇祥臉上的表情卻很淡然。「這點高度算不了什麼,習慣了,不怕!」

蔡家溝特大橋位於重慶涪陵區李渡鎮蔡家溝,全長2.05公里,共有41個橋墩,其中最高的橋墩高度達到139米,是目前世界上最高的鐵路橋墩。中鐵二院土建二院的設計人員介紹說,因為火車經過時對橋樑的動力作用大,為了保證橋樑的橫向剛度,他們設計出了一種類似於字母A造型的橋墩,遠遠看上去,就像艾菲爾鐵塔,也像是一個兩腳叉開站立的人,這樣比兩腳併攏站立穩定得多,這種橋墩在鐵路橋樑中也是首次使用。

世界第一跨

主跨達432米 主梁拉索全鋼造

除了蔡家溝特大橋,相鄰不遠的韓家沱長江特大橋也堪稱一絕。這座橋橫跨長江,全長1137.5米,是一座雙塔、雙索麵鋼桁梁斜拉橋,主橋由5跨鋼桁梁組成,主跨432米,為世界跨度最大的雙線鐵路鋼桁梁斜拉橋。

目前,大橋已經基本建成,工人們正在對大橋的鋼樑進行最後塗裝。該橋的設計負責人曾永平說,為增加橋樑的跨越能力,大橋的主梁與拉索均使用鋼材建造,所以整座橋用鋼量達到1.8萬噸,鋼桁梁之間的連接用了40萬顆螺栓,這些數據聽後都讓人震撼。

渝利鐵路將在明年底通車

渝利鐵路是滬—漢—蓉客運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西起重慶市渝北區,止於湖北省利川市,線路全長264公里。受地形因素影響,需在該線建成眾多的高墩大跨橋樑,而其技術、施工之難,也為業界之罕見。根據規劃,渝利鐵路全線將在2013年底通車,屆時成都至上海的火車運行時間將大大縮短。

相關資料

渝利鐵路是《中長期鐵路網規劃》「四縱四橫」快速客運網中滬漢蓉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西起重慶北火車站,向東途經渝北區、江北區、長壽區、涪陵區、豐都縣和石柱縣,至湖北省利川市,全長262.278公里,設計時速200公里,預計總投資300億元。

同時渝利鐵路也是川渝地區連接華中、東部沿海地區最便捷的鐵路快速通道,鐵路全線工程已於2008年12月底開工,工期5年,計劃2013年建成通車。屆時從重慶坐火車到上海,時間將由現在的30個小時縮短到10小時以內。[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