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百科歡迎當事人提供第一手真實資料,洗刷冤屈,終結網路霸凌。

利川市檢視原始碼討論檢視歷史

事實揭露 揭密真相
前往: 導覽搜尋

利川市,隸屬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地處湖北省西南邊陲,西靠蜀渝,東接恩施,南鄰瀟湘 ,北依三峽,與重慶四縣兩區交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人口最多的縣級市, 利川土地肥沃,物產豐富,素有「銀利川」、「貢米之鄉」稱號,自古以來為「有利之川」、「大利之川」,故名「利川」。全市總面積4600餘平方公里,東西寬92公里,南北長105公里,轄2街道、7鎮、5鄉。總人口91.37萬人,其中以土家族、苗族為主的少數民族占59.2%。

利川是世界優秀民歌之一《龍船調》的故鄉,利川曾先後獲「中國民間文化遺產旅遊示範區」、「全國文化先進縣市」、「中國歌舞之鄉」、「中國詩詞楹聯之鄉」、「十佳書香縣市」、「湖北省作協創作基地」、「湖北攝影之鄉」稱號 。2019年3月,被列為第一批革命文物保護利用片區分縣名單。

2020年4月,經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退出貧困縣序列。

建置沿革

利川古為廩君地。

,屬巴國地。

,屬黔中郡。

,屬南郡朐忍縣地。三國初,屬荊州建平郡。

蜀漢建興八年(230年),置南浦縣,屬巴東郡。晉、宋、齊、梁因之。

北朝北周置鹽水縣(一說鹽水縣在今長陽縣),為亭州資田郡附郭縣。

,廢指揮,千百戶,設流衛。康熙四年(1665年),改沙溪宣慰司為宣撫司,改劍南長官司為建南長官司,余都亭里及施南、忠孝、忠路諸司如故。雍正六年(1728年)裁施州衛,領於巡荊道歸州。十三年(1735年)改流,以施南土司、忠孝土司、忠路土司、建南土司、沙溪土司等5個土司、上下支羅及原恩施縣之都亭里地為利川縣,隸巡荊道施南府。以清江橫貫全境,平川廣袤,物產豐富,為有利之川,故名利川。

1986年5月27日,國務院批覆省政府「同意撤銷應城、蒲圻、沔陽、石首、麻城、利川六縣分別以原縣行政區設立六個市,均為縣級市」,10月1日,召開撤縣建市慶祝大會,慶祝利川市成立。撤縣建市後,隸於恩施州(鄂西州於1991年更名為恩施州)。

行政區劃

利川市轄都亭、東城2街道,謀道、汪營、團堡、柏楊壩、忠路、建南、毛壩7鎮,南坪、沙溪、文斗、元堡、涼霧5鄉。居民委員會21個,村民委員會564個。

地理環境

利川市,位於鄂西南隅,地處巫山流脈和武陵山北上余支交會部,為清江鬱江發源地。東距省會武漢市公路711公里,距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首府恩施城公路100公里。地跨東經108°21′~109°18′,北緯 29°42′~30°39′。東與恩施市 接壤,南與咸豐縣毗連,西南與重慶黔江縣彭水縣相鄰,由西至北依次與重慶石柱萬縣雲陽奉節諸縣毗連。東西距寬92公里,南北長105公里,總面積4605平方公里,是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面積最大的縣級市。

發源於境內的清江、鬱江、毛壩河、梅子水、磨刀溪等河流,順着地質構造和山勢走向奔流出境,呈典型的放射狀水系。主要河流有:屬於由西向東流入長江的清江水系;由東南、西南流入烏江的鬱江、毛壩河的烏江水系;西部流入石柱河、西北和東北流入長江的建南河、磨刀溪及梅子水的長江水系。最大河為清江、鬱江。清江發源於西部的都亭山,鬱江發源於佛寶山。

利川市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因山巒起伏,溝壑幽深,海拔高度不同,氣候差異明顯,為典型的山地氣候。

境內生物、礦產、水能、風能資源豐富。現有維管植物191科、557屬、1037種,其中有國家一級保護樹種3種,二級保護樹種12種,三級保護樹種13種。境內盛產壩漆、黃連、蓴菜,也是地球上的珍稀孑遺樹種水杉樹的發祥地,因此利川被譽為壩漆之鄉、黃連之鄉、蓴菜之鄉、水杉之鄉。有野生動物100餘種,主要糧食作物10餘種,家畜家禽10餘種。

民族

利川市境內長期居住着漢族、土家族、苗族、侗族、壯族、藏族、畲族、白族、蒙古族、彝族、滿族等11個民族。

民間文化

擺手舞:擺手舞是土家族最具代表性的民族舞蹈形式之一,是土家族山民慶祝豐收、歡慶勝利的一種舞蹈,土家語稱「舍巴」,漢語稱作「擺手」。

土家服飾:土家族服飾接近生活型、實用型。民國以來,土家男女一年四季都戴頭巾,男人以青、藍、白或條紋布為主,長二三米,一圈圈地纏繞在頭上,包成人字路。

女人則多為青絲帕或自印花頭巾,絲帕薄如蟬翼,最長達七米,是婦女終生陪伴之物,死後必以帕縫頭入葬。衣服以青、藍、白、印花布為主,男穿對胸衣,雙排七至十一扣,俗稱蜈蚣扣,袖口、領口及褲管末端加花邊;女人則右開襟,袖大而短,飾花邊,掛銀銅佩飾,俗稱「滿襟」,有滿清道風:未出閣少女着花衣,講究大紅大綠。

特產

利川黃連,唐代即為貢品,是傳統名貴中藥材。2010年,「利川黃連」地理標誌集體商標獲准國家工商局註冊。2010年和2011年,經中國中藥協會組織專家現場考察評審後,分別授予利川市建南鎮「中國黃連第一鎮」和利川市「中國生態黃連之鄉」稱號。

利川山藥有着1500年的種植歷史,生長在海拔800-1500m的無任何工業污染「世界硒都」之稱的恩施山區,土壤ph值5.5至7.0,土層厚度大於100CM的黃棕土,有着悠久的歷史沉澱,種植出來的是富鉀含硒的有機食品。特點是皮薄(呈淡紫紅色)、去皮後色白、高粘液質、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綿和。

柏楊豆乾:利川柏楊壩出產一種五香豆乾。這種豆乾薄如紙片,色如檸檬,香有餘味,獨具特色。其加工製作工藝不用食鹽、滷水、石膏,將大豆磨成豆花,倒在方塊模型中壓縮後,用文火烘乾,噴撒香料即成。

利川茶葉:茶葉是利川富民興市的產業,全市以毛壩、忠路、沙溪三鄉鎮為主產茶區,涉及6萬多農戶,20餘萬農業人口,占農業總人口的近30%。利川推廣的無性系良種茶品種主要有福鼎大白、福雲六號、龍井長葉、龍井43號、鄂茶1號、鄂茶10號、中茶108等和黃金葉、毛壩早一、冷後渾等地方良種。現已註冊的商標品牌有「霧洞」、「星斗山」、「星斗綠嶼」、「富硒」、「玉洞春」、「杉王」、「毛壩宜紅」等,其中「霧洞綠峰」1991年被評為湖北省優質產品,1999年、2003年、2006年連續三屆列入湖北省十大名茶。2009年,「星斗山」、「星斗綠嶼」獲湖北省著名商標稱號,2011年「富硒」獲得湖北省著名商標。

旅遊

利川境內自然景觀奇特秀麗,豐富多彩。位於謀道集鎮東南的水杉古樹,是地球上已知的最大、最古老的一棵水杉母樹,樹齡達500餘年,人稱「天下第一杉」。位於毛壩鄉東南部的星斗山,植被區系龐雜,起源古老,植物種類豐富,是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有古遺址15處、古墓葬18處、古建築33處、石窟寺及石刻6處、近現代重要史跡17處,近現代代表性建築1處,均列為市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

佛寶山

佛寶山大峽谷漂流景區為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

佛寶山大峽谷漂流景區地處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佛寶山生態開發區境內,是星斗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景區東距利川市城區、火車站28公里,距G50滬渝高速佛寶山出口僅7公里,交通十分便捷。景區由高洞岩瀑布群觀光、大峽谷熱情漂流、峽谷探險穿越、佛寶山水庫休閒度假、白雲寺宗教朝聖、蓴菜採摘體驗等項目組成,開發核心總面積44.5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250米。佛寶山屬於巫山余脈,是清江和鬱江「兩江」的發源地,境內山峰逶迤,峽谷巍峨,水源豐沛,森林茂密,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達90%以上。這裡資源稟賦豐富,自然景觀與人文風情交響輝映、相得益彰。奇峰、幽谷、怪石、飛瀑、流泉、洞穴、湖泊、森林等自然景觀瑰麗多姿;川鹽古道、古人居住的崖洞遺址、佛教古廟白雲寺、永興長乾等土家古村落的吊腳樓群、21世紀生態蔬菜—蓴菜的採摘與加工、土家婚嫁喪葬等人文風情多姿多彩。

奔騰在佛寶山大峽谷之中,一路灘多水急,峽深谷幽,流水潺潺,兩岸森林覆蓋,藤蔓錯雜,山花爛漫,飛瀑高懸。三疊瀑、珍珠瀑、姊妹瀑、一線瀑、飄雲瀑、雄獅望月、將軍情思、翠屏峰、四郎峰、-石、神仙洞、臥牛崖、神仙壁畫、雄獅峽、將軍峽、神仙峽、金鎖灘、銀鎖灘、幺妹灘……數十個景點,一路撲面而來,令您目不暇接,美不勝收。[1]

騰龍洞

騰龍洞風景名勝區,距利川市城6公里,景區總面積69平方公里,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而馳名中外。該洞洞口高74米,寬64米,洞內最高處235米,初步探明洞穴總長度52.8公里,其中水洞伏流16.8公里,洞穴面積200多萬平方米。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地下瀑布10餘處,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旱洞相連,主洞支洞互通,無毒氣,無蛇蠍,無污染,洞內終年恆溫14一18℃,空氣流暢。中國目前最大的溶洞之一,世界特級洞穴之一。位於利川市城郊6公里處,門票180元。旱洞全長59.8公里,洞口高74米,寬64米,為亞洲第一大旱洞,水洞則吸盡了清江水,更形成了23米高的瀑布,清江水至此變成長16.8公里的地下暗流。神奇的是,水旱兩洞僅一壁之隔,在2008年的地震中,遭到不同程度的損壞,正在修復中。洞中景觀千姿百態,神秘莫測。洞外風光山清水秀,水洞口的臥龍吞江瀑布落差20餘米,吼聲如雷,氣勢磅礴。原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王任重題寫了「騰龍洞」洞名;原湖北省委書記關廣富為水洞揮筆題詞:「臥龍吞江,天下奇觀」;原全國作家協會副主席馮牧揮毫潑墨「登山當攀珠峰,攬勝應探騰龍」。[2]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