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蔡忠順(?—1036年),高麗王朝前期大臣,在高麗穆宗時曾任中樞院直學士 [1] ,主張收留宋朝人周佇[2]

到穆宗末年累官至中樞院副使,是定策立高麗顯宗(大良院君王詢)的重要人物。[3]

目錄

基本信息

姓名    蔡忠順  
民族    朝鮮      
官職    檢校太尉、內史侍郎平章事 
爵位    濟陽郡開國侯 
諡號    貞簡     
出生地   高麗
出生時間  不詳   
去世時間   1036年 
所處時代   高麗王朝   
主要成就   主張收留宋朝人周佇     

人物生平

蔡忠順(?—1036年),高麗王朝前期大臣,在高麗穆宗時曾任中樞院直學士,主張收留宋朝人周佇,到穆宗末年累官至中樞院副使,是定策立高麗顯宗(大良院君王詢)的重要人物。穆宗為康兆所廢,蔡忠順本來服侍穆宗出宮 [4],但其後還是投奔新王顯宗及康兆。康兆當權時設中台省,以蔡忠順為直中台,不久後又獲任吏部侍郎兼左諫議大夫。翌年冬,第二次高麗契丹戰爭爆發,顯宗南逃,蔡忠順隨行,不避艱險,一路護駕到羅州。契丹撤兵後,蔡忠順歷任秘書監、中樞使、禮部尚書,並被派往契丹恢復兩國關係。[3] [5]

大中祥符十一年(1018年)六月,蔡忠順被任命為吏部尚書、參知政事,翌年十二月,顯宗策勛抗契丹功臣,蔡忠順獲賜「推忠盡節衛社功臣」號,封濟陽縣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天禧五年(1021年)晉升濟陽縣開國子,食邑五百戶,後又加「輔國功臣」號,升檢校太尉、濟陽郡開國侯,食邑一千戶。太平二年(1022年)四月獲任內史侍郎平章事兼西京留守,太平三年(1023年)加太子少師,太平五年(1025年)為判尚書禮部事,太平七年(1027年)遷門下侍郎平章事,太平十年(1030年)二月外放判西京留守事,同年十二月以疾病上表請辭,顯宗不允,到翌年正月終於獲准致仕。太平十六年(1036年)四月十七日卒,高麗靖宗賜諡號「貞簡」。[3]

人物作品

  • 蔡忠順曾奉高麗顯宗旨意撰《高麗國靈鷲山大慈恩玄化寺碑陰記》,記述了顯宗創建玄化寺以為父母(高麗安宗獻貞王后)祈禱冥福的經過。 [6]

人物考證

  • 高麗史》本傳記載蔡忠順「史失世系」,有學者猜測他本貫忠清北道陰城郡。 [7] 但後來韓國出土了撰寫於太平四年(1024年)的《蔡仁范墓志銘》,墓主是一位在高麗光宗時從宋朝江南國(即南唐)泉州(實為陳洪進割據)移居高麗並做官的人物,其中提到他的一個兒子是「內史侍郎同內史門下平章事」,而這與《高麗史》記載的蔡忠順當時的官職基本吻合;又言「嗣子持衡,勛高致主」,儘管墓誌沒記載該子的名字,但在當時高麗大臣中符合條件並且姓蔡的高官只有蔡忠順。 [8]
  • 另一旁證是《高麗史》出現過一名叫蔡忠顯的人物,在太平十一年(1031年)任閤門使 [9],推測他為墓誌提到的蔡仁范與續弦張氏所生長子即蔡忠順異母弟,其閤門使的官職則是由墓誌中記載的官職閤門祗候升遷而來。因此,蔡忠順極有可能是蔡仁范的兒子,也就是來自中國的「投化人」的後裔。

參考資料

  1. 《高麗史》卷七三,志第二七,《選舉志一》:十一年三月 中樞院直學士蔡忠順取進士……
  2. 《高麗史》卷九四,列傳第七,《諸臣傳·周佇》:周佇, 宋溫州人. 穆宗時隨商舶來, 學士蔡忠順知其有才, 密奏留之.
  3. 3.0 3.1 3.2  《高麗史》卷九三,列傳第六,《諸臣傳·蔡忠順》。
  4. 《高麗史》卷一二七,列傳第四〇,《叛逆傳·康兆》:穆宗知不免, 與太后仰天號泣, 率宮人小豎及蔡忠順·劉忠正等, 出御法王寺
  5. 《遼史》卷一五,本紀第一五,《聖宗紀六》:夏四月庚子,高麗遣蔡忠順來,乞稱臣如舊,詔王詢親朝。
  6. 玄化寺碑 .韓國金石文綜合影像情報系統
  7. 李泰鎮:《金致陽亂的性質——聯繫高麗初西京勢力的政治推移》,《韓國史研究》第17輯,1977年。
  8. 蔡仁范墓志銘 .韓國金石文綜合影像情報系統
  9. 《高麗史》卷六,世家第六,《靖宗世家》:先大王之棄國也,閤門使蔡忠顯將命而告終……